书城历史征宋
3009000000085

第85章  战前动员

“你是如何打算的?”折维信把地图收起来之后,抬头看着萧靖,对他说道:“按照你说的这个计划,我们根本不可能遇见辽军主力!”

“遇见他们的主力做什么?”萧靖扭头看着折维信,对他说道:“辽军足有数十万人,而我们只有三千人,将近一比一百的比例,你难道还想在这么悬殊的比例下战胜辽军?”

这一番话把折维信给说愣了,他眨巴了两下眼睛,嘴里咕哝着说道:“若是真的厮杀起来,我一个人能杀他们二百!”

“呵呵!”萧靖笑着摇了摇头,对折维信说道:“说你一个人能杀两百,我丝毫不怀疑,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带来的兵士可不是都像你这么勇猛!”

折维信眨巴了两下眼睛,很无奈的点了下头,对萧靖说道:“你说怎样就怎样吧,只要别让我少杀了辽国人,一切都依你!”

“辽国人多着,有你杀的!”萧靖站起身,朝着后面的军队一招手,大声喊道:“将士们,调转方向,向北挺进!”

得了萧靖的命令之后,原地休息的官兵们翻身跳上马背,跟着折维信和萧靖向着北方行进。

进入辽国边境,出现在萧靖等人眼前的,是一片连绵的山脉。

这片山脉萧靖很是熟悉,翻过这片山,走不多远,就能到到杨业战死的陈家谷。

“前面是六薯岭!”见到这片山脉,折维信伸手朝前指着对萧靖说道:“过了这片山岭,再往前走不多远,就能到达陈家谷,宁武就在前往陈家谷的路上。

萧靖点了点头,并没有接折维信的话,只是默默的策马朝前走着。

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他们一路上走的也不是从宁化军到宁武的官道,为的就是避开辽军的斥候,出其不意的突袭宁武。

这将是萧靖和折维信有生以来指挥的第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军旅生涯。

六薯岭的山路很不好走,在走山路的时候,萧靖和折维信不得不跳下马背,牵着马艰难的朝山坡上爬。

三千府州军在绵延的小路上朝着山坡上爬去,一直到天色擦黑,他们才爬到了山顶上。

站在山顶,萧靖双手背在身后,望着沉浸在蒙蒙黑暗中的山脚,半晌没有言语。

“想什么呢?”见萧靖望着山下发呆,折维信走到他身后,也朝山脚望了一眼,见山下朦朦胧胧的一片黑暗,有些疑惑的向他问了一句。

望着山下,萧靖的眉头紧紧的锁着。

山下黑蒙蒙的一片,从山顶上,看不到山脚下的状况,从山脚下,也看不到山顶上的景象。

可萧靖的视线却始终停留在那黑乎乎的山脚下。

折维信站在一旁,满脸疑惑的看着萧靖,又向他追问了一句:“你在看什么呢?”

“我在想从这条路上下山,如何能避开辽军斥候!”萧靖的视线依旧停留在山下,拧着眉头对折维信说道:“上山的时候,我们是背对着辽国,辽军对这边的防范可能会松懈一些。可下山的时候,我们却是完全暴露在辽国人的眼前,一旦暴露行踪,很可能会遭到辽军的埋伏!”

说话的时候,萧靖的眉头始终紧锁着,他脸上的凝重让折维信也感到一阵担忧。

三千多人,加上那一百个刀卫,总共才三千一百人。

当初杨业带领数万杨家军杀进辽境,最后都兵败陈家谷,全军覆没,他们这点人,如果孤军深入,绝对会步杨业的后尘。

望着越发漆黑的山脚,折维信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可他却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在下山的时候避开辽国人的耳目,让这支三千多人的队伍悄无声息从辽人的眼皮子底下溜过去。

站在山顶上,萧靖眉头紧紧的皱着,过了好久,才对折维信说道:“即刻让全军休息,明日趁着黎明来临之前,抓紧下山!”

折维信点了点头,看着光秃秃的山岭对身后的一个军官说道:“命令全军即刻休息,天不亮我们就要出发!”

军官应了一声,转身向全军传达命令去了。

在山顶上,军队无法搭建帐篷,就算是能够搭建帐篷,萧靖一定也不会让士兵们把帐篷架起来。

他们这次是潜入,行事要越低调越好。

仰躺在坚硬的地面上,萧靖双手枕在脑后,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天空。

满天的星斗眨巴着眼睛,好似也在看着萧靖一般,躺在地上,萧靖幽幽的叹了口气,对躺在离他不远的折维信说道:“二公子,我听说过一个传说,人死了之后,都会变成星星,你觉得我们这些人,会有多少变成天上的星星?”

“早晚都会成的吧!”折维信也像萧靖一样,头枕着双臂躺在地上,眼睛望着夜空,语气里带着几分萧瑟的回答道:“我们早晚都是要死的!”

萧靖没再说话,他问这句话的意思,原本是想问折维信,他们这次出征会有多少人死在战场上,可折维信却是连同老死的人都算上了。

很无奈的在心中叹了一声,萧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虽然身上穿着很厚的棉衣,衣甲也能挡些寒风,可萧靖还是感到寒风一个劲的从领口处往颈子里钻。

他蜷了蜷身子,紧紧的抱着臂膀,很艰难的逼迫着自己快些入睡。

不知过了多久,萧靖终于睡着了,耳边再没有风声响起,身体也再感觉不到寒冷,他的世界被蒙上了一层无尽的黑暗。

躺在地上睡的正香,萧靖感到有人在推他,他连忙睁开眼睛,只见折维信正坐在他的身边,轻轻的推着他。

“快黎明了,我们是不是该走了?”见萧靖醒了过来,折维信小声向他问了一句。

“走!”仰头朝天空看了看,见天色确实十分黑暗,萧靖连忙站了起来,对折维信说道:“我们要加快速度,必须在天亮之前赶到山脚下!”

三千多人牵着马,跟在几个开路的兵士身后,朝着山脚下赶了过去。

下山的时候,萧靖和折维信都没有催促官兵们加快速度。

山路并不是十分平缓,如果速度过快,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他们带来的官兵人数并不是很多,承受不起额外的非战斗减员。

经过半个时辰的赶路,一队人终于到了山脚下,而此时,天色已经蒙蒙的亮了起来。

望着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的天空,萧靖对折维信小声说道:“再往前一些,地形我比较熟悉,在一片小山后面,有条河,我不知道河的名字,不过我却知道,沿着那条河,能够一直到陈家谷谷口!”

“到了陈家谷之后我们怎么办?”折维信扭头看着萧靖,向他追问了一句。

“我们人少,强攻宁武恐怕要承受很大的损失!”萧靖一边朝前走,一边对折维信说道:“让一百名刀卫提前赶到宁武附近埋伏下来,我带两千人到陈家谷埋伏,你领一前兵马去宁武攻城,切记,只可骂战不要强攻!”

折维信点了下头,对萧靖说道:“那我们到前面就分兵两路,我这一路还是高调一些,让辽人早些发现我们,他们也好早做部署!”

“嗯!”萧靖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又对折维信说道:“千万不要让一百名刀卫参加战斗,在城内辽军追赶你的时候,你只管将他们往陈家谷引,刀卫则趁势攻占宁武!”

“好!”折维信又应了一声,听了萧靖的整个战略布局,他不禁感到一阵由衷的佩服。

连辽国人都还没见到,就已经算计好要在陈家谷埋伏,而且还能想到充分利用刀卫的强悍战斗力夺取宁武。

这个计划是疯狂的,却也是眼下的形势里最为有效的。

只要有点领兵常识的人都知道,攻城战,攻方和守方的力量对比至少要在五比一,才能强攻成功。

宁武虽然不是一个多大的城池,但守军绝对不会只有三千,也就是说如果强攻,折维信和萧靖就要面临在力量比不足一比一的情况下与守城的辽军厮杀。

强攻,无异于自杀!

军队向前推进了三十多里,萧靖看到了当初他与萧菁一同走过的那条沿河小路。

“前面就是前往陈家谷的小路!”指着远处浮现出来的小河,萧靖对折维信说道:“我们就在这里兵分两路吧,我在陈家谷等着你!”

“嗯!”向那条小河看了一眼,折维信点了点头,朝萧靖拱了拱手说道:“萧兄弟,这一次是你我兄弟共同指挥的第一战,我们一定要打出折家军的威风来!让世人都看看,我们折家军才是大宋真正的股肱!”

萧靖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抹微笑,朝折维信拱了拱手说道:“最主要的,是我们要让舅父看到,你我二人是能领兵打仗的!”

“对!”折维信抱着拳,说了声“保重”,领着一千兵马和一百名刀卫,朝着宁武的方向赶了去。

萧靖则领着两千折家军沿着小河,贴着山崖朝陈家谷方向去了。

折维信不再顾及被辽军发现,一路上催着队伍快速前进,千余战马狂奔,卷起一片烟尘,朝着宁武城卷了过去。

与他相比,萧靖要显得低调了许多。

两千折家军沿着淙淙流淌的小河,溯河而上。

在萧靖的左侧,是一片陡直的峭崖,而在他的右侧,则是那条他曾经和萧菁一同掉落进去过的小河。

气候虽然寒冷,可小河由于一直都在流淌,河床上并没有结冰,只是在两岸的河滩上结有一片片厚厚的冰块。

流淌的河水撞击着冰块,冰块发出一阵阵劈裂的声音,不时的有一两片碎冰被卷进流动的河水里,朝着下游漂去。

领着队伍朝河流的上游走了过去,一路上,萧靖都在想着刚穿越过来的情景。

雍熙北伐,手提长枪纵马杀入辽军的杨延玉和那些在陈家谷内与辽军奋力拼杀的宋军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