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3023100000002

第2章 Chapter1 若不想处处碰壁,就必须懂点人情世故

刚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的年轻人,在体会到社会的变幻莫测、冷漠无情后,大多会感觉壮志难酬。这时就会开始深刻领悟到,原来社会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1.世态有时候就是很炎凉

刚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的年轻人,在体会到社会的变幻莫测、冷漠无情后,大多会感觉壮志难酬。这时就会开始深刻领悟到,原来社会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曾经书本中的那句“人在社会,身不由己”,其实就早已深刻反映出了这个世间的冷暖炎凉。

元曲《冻苏秦》中曾说过:“也素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看来,古往今来,都是一样,这也是无可更改的社会发展趋势。所以,即便你老大不愿意,也还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元春刚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报社里面实习。这次上面为了做出新的采访题材,反映社会现实,决定派遣一部分人深入农村去调查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就这样元春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出发了。

到达采访目的地后,元春简直被眼前的情况所惊呆,一个80多岁的阿婆,天天佝偻着以捡柴木为生,而且就在一个不足8平的小房子过日子。阿婆的子女因为嫌弃阿婆,早就不理会阿婆的死活。平常她吃的东西就是一些野菜,这些都还是自己拾回来的。元春想了想,于是决定塞给阿婆两百元钱。

可是就在他刚想伸手时,旁边两个同事却给了他个眼色叫他出去。同事在外面说道:“你本来就没什么钱,实习也不容易,你还这么慷慨,你做给谁看啊,还是自己省着买点东西吧。”

元春听后很气愤,“你看她这么可怜。”同事说道:“可怜?你刚刚采访的只是其中一个,我经历的比你多了,按你这么说,我一路给下去,估计我都会成她这个样子,总之你好自为之。”元春听后很是诧异和震惊,但是依旧给了阿婆钱。

回到公司后,同事们都聚会吃饭,可是当实行AA制的时候,元春可苦了脸,因为这顿饭每个人算下来就得100多块,可是自己却给了阿婆200元钱。同事见到后,只是轻蔑道:“早跟你说过,你就活该这样。”元春只是发呆,“我没做错啊?!”

或许,有人会感叹这个社会实虚与委蛇,会抱怨现实冷酷无情,甚至有的还会奋起为此打抱不平。可是,年轻的你们要明白,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一旦踏入社会之后,我们就必须努力去学习“社会”这本书,这本书才是现实,才真正告诉了我们何为光明与黑暗。

看来,即便你不满意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你也绝对不能总以一颗抱怨的心去看待它。社会本就是一个大染缸,有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我们也得学着弯腰低头,阿谀奉承。

虽然这可能是违心,但却不得不否认,带着这些圆滑的面具行事,往往让我们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年轻人,如果真要想在社会闯,就必须要学会品尝这些苦果。因为只有敢于品尝这些苦果,你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走出成功的轨迹。如果你退缩,甚至抱有侥幸心理,就只能站在社会的低端,永远为你无知的抱怨而备受煎熬。

其实,社会就是“江湖”,江湖之路本就充满尔虞我诈、是是非非,如若想要立足于它,你就必须带上华丽的“面具”,只有学会去正视那些现实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你才能真正做到混迹于世,还能游刃有余。

2.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在开始学会慢慢适应一切了,成长中的每一次进步也几乎都是通过“适应”来获得的。从古至今,“适者生存”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够适应环境者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今,有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导致在为人处世中出现事事不顺、时时受阻、处处碰壁的情况发生。

曙光在一所名牌大学里面读的是美术设计,因为成绩突出而很受各个导师的青睐。但是大学毕业后,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满足感未曾消失,所以,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到一个文化广告公司工作。

虽然之前有不少公司打来电话,但是都被曙光一一拒绝了。在漫长的等待了一个月后,他被一家广告公司所聘请。上班的第一天,当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特别提醒经理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他反复说明只有让他到广告设计部门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是,经理并没有因曙光的强调和解释而改变想法,仍然安排他到了文案策划部门去工作。为此,曙光觉得很不开心,因为自己曾经如此要求,居然还被拒绝,自己这样的人才也算是大材小用。因此带着这种不良情绪,他进了策划部。

由于逆反心理,他工作特别不积极,而且给部门经理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没过完试用期,曙光就离职了。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学着改变自己。”看来,任何人要想顺利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就只能从自身开始做起。只有随时调整改变自己,才能与社会保持脚步一致。

在一项毕业生调查报告中显示,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大都对未来充满跃跃欲试、展翅高飞的决心和理想,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角色转移不到位,使得这些社会新人备感紧张,很是十分失望,工作也常常不告而终。

社会就像一架机器,未来与现实就像一对咬合的齿轮,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适应,犹如不断地向齿轮加油,才能有利这两个齿轮的减少摩擦、协调运转。譬如,如今电脑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我们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达到更好、更快、更简洁地工作、学习与交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如今,“适应”更是“超越”一切的前提。因为没有模仿,就无法创新;没有适应,就更谈不上超越。所以只有当你足够了解了周围的环境,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我们踏入社会后,对于之前自己的感知与现实无奈的差异,必然会产生理解分歧。如果你始终保持一种强硬的态度,那么你只会因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社会有时候就像个不倒翁,你越是想让它朝着你的方向倒,它就越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摇动。

因此,年轻人一定要学着去适应这个变化极快的社会环境。只有当你学会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对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动而轻松地承受,那么不管任何时候你都能做到,在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时依旧“处变不惊”。

3.学会接受你看不惯的一切

“他可真怪,居然会穿这种衣服,真难看!”“如今这世道怎么这样,怎么看都不爽……”生活中,这类议论在我们身边总是屡见不鲜。很多时候,一旦他人的思想、语言、行为与自己格格不入,我们常常就会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并加以非议。

其实,如果老是用这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除开自己每天愤世嫉俗,不停地抱怨外,很多时候我们的好心情,也全都被这副“有色眼镜”所代替了。

王梅和路莹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喜欢读书,都是书迷。可是王梅喜爱三毛的作品,而路莹却迷恋琼瑶的小说。当然,两人对此表现出不同的见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王梅却对路莹冷嘲热讽,把琼瑶的小说抨击得体无完肤,并力劝路莹转变读书兴趣。路莹很不服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王梅谈了一个对象。刚开始那会儿,两个人谈得很融洽,但后来在谈到对未来新房布置时,王梅却非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见解与审美观上与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异议,她就认为对方古怪,不可理解。最后,两个人越闹越僵,男友终于受不了她的这种刁钻,而提出了分手。

俗话说:“人各有异,人也各有志。”不少年轻的朋友常常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以致把自己的处世关系搞得非常糟糕。只要一遇上某件事不合心意,或者与自己的心境想违背,就觉得看不惯,不顺眼,到头来反倒伤了彼此的和气。

毕竟,每个人的思想程度、文化水平不一致,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有人以为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人就认为很怪;而有人认为值得惊奇的东西,有人却毫不奇怪。

一个聪明而又有理智的人,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既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会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学会理解人,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并以宽容、公平、冷静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赢得大家的喜爱。

有一天,禅师正在禅院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人的悲欢离合皆由心生,几位施主心中有结,如是放下,便可结开心明。”

三人又问:“可是,世间这么多的纷纷扰扰,总有自己看不惯、参不透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能放得下啊。”禅师又开口了:“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倘若如施主所言,那这世上为何又有快乐之言?”信徒们无言以对。

禅师微笑道:“既入浊世,自当海纳四方。心静身静,便可荡气回肠。心容天下事,则事事顺心,接受眼前事,则快乐相随。”三人纷纷恍然大悟。

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世上的事物也是复杂多变的。例如有人崇尚鲜艳,喜欢大红,有人却以素色为美。所以,年轻人一定要试着接受周围不合理的存在。如果你老是挑剔,老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缺乏修养。

估计没有一个人会去找一个过分挑剔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只顾自己嗜好,而不许他人有嗜好的人结成终身伴侣。因此,只有当你去学会包容和理解,那么才不会因为对周围毫无理由的“好恶”而到处树敌。

4.你不再是小孩,别指望每个人都喜欢你

尼采曾经这样说过:“人不过是一把泥土。”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以为所有的人都会都围着你转。一旦当你受到冷落,失去了周身的那层光彩,你定然会有种从天上瞬间掉落到地上的失落感。

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幼童,应该明白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任何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因为这不可能,也没必要。

曼冬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上学的时候,班里的男同学都在背后悄悄叫她大眼妹。到恋爱的时候,追求她的男生都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而她的老公并不是其中最优秀的那个。但是他殷勤备至,每天都给曼冬送去一只鲜红欲滴的玫瑰,晚上睡觉前,温馨短信也必须准时发来。一到曼冬休息的时候,他更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对曼冬可谓一点一滴都关怀备至。曼冬提示他不要这样,可是他却坚持对曼冬说:“你是我的公主。”就是这句话,让曼冬欣然嫁给了并不很出色的他。

然而,结婚后,曼冬总是很不满,因为老公不再把自己当公主了。她要做家务活,要学做饭,老公只在特殊的日子才买玫瑰,在偶尔的时候才给曼冬买爱吃的零食,她感到自己的老公变了。于是便总是逢人抱怨,男人原来都是骗子,说把你当公主,娶到手后就把你当丫环了。

还沉浸在幻想和憧憬中的年轻人,赶紧醒一醒吧!要明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不要成天地去幻想自己能够成万人瞩目的王子和公主,更不要把身边的人当成你鞍前马后的奴仆。太过于宠爱自己,太过于自恋,会让旁人觉得你虚伪而且天真过了头,没有一点成熟的表现。

美国前任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希望和每一个人都搞好关系,最后当你为此而付出很多时,不欣赏你的人照旧可能不欣赏你,而且还不会领你的情。

人活在世上要时刻地检讨自己。俗话说“人外有人山外山”,总想以自己为中心,让大家都能围着自己身边转,这是绝不可能的。同大家一样,你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况且,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由内而外所散发的光芒,越把自己抬得高离地面太远,就越容易会失去重心。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认可都会有所不同,别人对你的反映或许是多棱镜,甚至有可能是让你扭曲变形的哈哈镜,你怎么能期望让人人都满意呢?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处事应如雪,柔和淡然花散地,才能让人深润铭记于心底。”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看着顺眼、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得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顾虑重重,活得太累。

所以,年轻人在为人处世上面,应该多多学着做人踏实一点,谦虚一点。千万不要为了别人喜欢自己,而让自己每天活在愧疚与疲惫之中,试着去用一颗平常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你的从容必然会在无意之中博得大家的喜欢。

5.学会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让我们心生厌恶的人。这些人有的可能是因为利益的对立,有的可能是因为不好的印象,也有可能是对方身上某种不良的习惯。总之,当见到这类人、闻到这类味道、听到这类声音时,都会让我们产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但是,年轻人要明白,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心理。假如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对你发生过任何利益的纠葛,那就只是你主观意识在作祟,导致你排斥、不愿接触对方;如果对方也有同样的回应,就会造成互相敌对的局面,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见到的。

所以,为了不因对某人毫无理由的“好恶”而到处树敌,我们需要学着去试着和不喜欢你的人交朋友,甚至要尝试和敌人拥抱—这是气度,更是胸襟。

余力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业务员,而且已经有三年的老资历了。可以说,从刚毕业进入这个公司开始,他是看着公司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可是最近公司忙着改革,于是又招到了一批精英。而其中有一位一上任,就成了余力的领导兼销售总监。虽然余力一直都很期待自己能坐到这个位置,可也只能是叹气了。直到有一次,他和销售总监出去见一个公司的大客户,当到了那里之后,余力才发现自己带的文件夹里面,有一份很重要的采购表没有带,于是他又返回去。可是客户见到他的粗心之后,有点心有余悸。总监毫不犹豫的当着客户和其他人的面狠狠批评了余力,余力也拍着桌子和总监大吵一架,出去了。

后来在工作中,他总会发现对方时不时地给自己找茬儿。他也越看越别扭,甚至开始躲避总监,看着总监在那里,余力就觉得心里不爽。本来余力还希望干脆辞职得了。可是当看到现在就业十分不好的情况下,只好留下来,但是工作上再也没有原来那么认真了。

如果你在心里说:“我绝不和我不喜欢的人交朋友,那会显得我没有骨气。”那么,你也就只能等着吃亏。因为你的主动,除了可以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

事实上,学会和不喜欢你的人交朋友,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难,自己的想法是最关键的,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那么,如何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以下几个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 要增加接触的机会,对对方好一些。也许你选择躲避这些人,但多接触也许会改善关系。

2. 不要来硬的,要投其所好,如果对方喜欢喝点小酒,那么就私下请他喝点,如此可改善关系。

3. 要主动活跃气氛,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多讲讲笑话,大家一起乐一乐,虽然这样做可能不太容易。

4. 保持适当的距离,与不喜欢的人相处时尽量不要表现出厌恶感,适当的距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树敌。

5. 在关系僵持或恶化的时候,一定要主动表示友好,不要碍于面子、难为情。

6. 包容和忍让是最重要的。哪怕你善待对方,对方还是对你不好,你仍旧要继续保持与对方友好的这种态度,毕竟连草木、动物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人呢?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地付出,对方一定会转变。

所以,只有学会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这门学问后,你才能够顺利打入各种交际场合和朋友圈子里面去,成为众人之中那个最受欢迎的交际能手。

6.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又或者是工作上领导对自己不关心,总之,我们总是在埋怨对方没有为自己做多少。但是,当你做出这些抱怨声前,请你试着想一想,我们对别人怎么样?为别人又做过些什么?

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来,任何人都应该明白,只有当你为别人付出了,别人才会相应的回馈于你,因为这是彼此之间一种相互的尊重。

最近一段日子,李杨因为家里杂事太多,一个人做不过来,于是想聘用一位保姆。当她打电话给那位保姆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保姆的情况后,却意外地听到了原主人对保姆许多很不好的评语,而且是贬多于褒。但当李杨挂了电话后,依旧决定选择雇用这位保姆。

保姆来的第一天,李杨和气地对小保姆说:“我打电话请教了你的前任雇主,她说你为人老实可靠,而且煮得一手好菜,唯一的缺点就是理家比较外行,老是把屋子弄得脏兮兮的。我想她的话并非完全可信,我相信你一定会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事实上小保姆以前的确是非常马虎粗心的,但是当听完李杨的话后,除了有几丝愧疚外,果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工作非常勤奋。有时候,李杨下班早,还会和小保姆一起出门去买菜做饭,她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年轻人,千万不要一味只知向别人索取,在你伸出手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给予了对方什么。当你希望那些跟你来往的人都赞赏你,希望人家能够肯定你真正的价值时,同样你也要学会去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别人。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事,那么就请你记住三大原则:不批评、不责怪、不抱怨。”看来,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他人,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他人。

也许,你用真心去对待一个人,可能并不能得到别人同等的对待。但是,如果再想想,你所希望的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不就是你所希望的回报吗?如果真的是真心,那你还会去期待回报吗?

小陈刚在公司工作不久,平常工作积极,办事能力也还不错,唯一的不好就是有点自私自利。特别是只要自己一有问题,就立马找别人询问,而别人有问题,她却总是以手头工作忙而推脱。

有一次,办公室邻桌的吴丽因为工作忙而来不及买餐,于是她请小陈给她带一份。可是小陈却有点特别不情愿,毕竟自己还要多带一份很麻烦,又沉。于是她找了个借口说:“不好意思啊,那个我今天和别人有约,可能会在下面边吃边谈工作。”吴丽听了,只是淡淡答应了一声。后来又有几次,吴丽找小陈帮忙,小陈都是以各种借口推脱。

后来公司为了鼓励新员工晋升,举办职员投票选举。小陈听说后,立马让吴丽给联通一下别的同事,帮忙说说好话。吴丽听后依旧是淡然一笑,然后说:“不好意思,刚刚小王与我已经做了决定。”这下,小陈也无话可说了。

老是想向别人索取的人,只会令别人以为你喜欢占小便宜。因为你总是在转着脑筋想着从别人那里捞到一点好处,而忽略掉了自己能够给别人什么。这样时间一久,别人就会因为你的贪便宜而觉得你为人不坦诚。

如果年轻人总是如此自私自利,一心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只会显现的你的气度狭小。所以,只有当你真正地明白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后,才能换得别人相应的尊重与对待。试着用微笑换取阳光,用真诚换取友谊吧,那样在你温暖了他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

7.好心也能办坏事,别把“施恩”变成“施舍”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任何人都喜欢摆出一种乐善好施的态度。这种乐于助人的态度不管放在哪里,或许都会被人所喜爱。但是如果事成之后转而摆出一副高姿态,仿佛别人因为接受了你的帮助就应该低你一等时,那可就歪曲了“帮助”的本意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好心办坏事。帮助一个人也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许也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条应特别注意,那就是:不要把“施恩”变成“施舍”。

黎阳今年25岁,刚刚参加工作,也没什么积蓄。有一次,公司组织员工出去玩,这下可愁坏了她。本来自己就没什么钱,这下出去玩还指不定花费多少呢?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空头户头,想着找父母借也不大好,于是她打定主意找以前的一个闺中好友借钱。

那个闺中好友两年前就嫁人了,而且丈夫还特别有钱,出门就是香车名牌包包。所以几百块钱的小事,对于她来说不值一提。当她听说后,立马说没问题,钱立马就给你转过去。而且还再三吩咐道她如果一时不能周转就不用还了,这点钱也不算什么。

可是两周后,那个闺中好友就收到了黎阳的打款,原来这次活动公司全给报销了。所以,黎阳一回来就把钱给打了过去,而且还说一定要还了借的钱,态度十分决绝。这时,那个闺中好友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帮助黎阳时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把对方当成了乞丐。于是她打电话过去,赶紧跟黎阳说钱收到了,朋友一场本来就应该互助吗。

把“施恩”变成“施舍”,虽然有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却迥然不同。有些人一旦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这种态度蔓延开来,只会引发相反的后果。因为这种骄傲态度,势必让自己当初的那些光辉形象在对方心中支离破碎。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想自己施舍了多少,而在所谓的“报酬”上斤斤计较的话,你就一定不可能会得到别人真心的谢意。你的这种行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在落井下石。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表面看上去在尽力,内心却不然。试想一下,如果对方要为了你这点小小的帮助,而付出比原先更大的代价时,他会觉得你是处于真心在帮助吗?恐怕只是觉得你在算计他吧。

所以,如果不想帮倒忙,而且让人误会你的含义的话,就应该注意下面几个事项。

1. 在给予对方帮助的时候,不要表现得过于热烈,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心理有愧疚于你,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让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2. 把这种帮助当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切都表现得自自然然。也许对方当时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你的这种好意,但是日子一旦久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对方也能够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这就更增加了对方对你的好感。

3. 帮忙时切莫一副抑郁的姿态,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至少不要在面上表现出来。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让受助方感觉到你言不由衷,他是不会从内心真正感激你的。

通常当我们用真心去帮助对方的时候,如果对方懂得知恩图报,也不可能让你的帮助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对方可能因为感激,而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给予的帮助,因为你已经取得了对方的尊敬与信任。

帮助人也是一门艺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只有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一份尊严,真正做到是用心在帮助别人,那么你就一定能得到别人的感激。

8.当方则方,当圆则圆

俗话说得好:“水流不腐,人活不输。”做人“活”了,处世才能顺当。因此,做人切忌不可太死板,一定要学会变通,看人行事,因为察言观色是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行走所必须携带的绝活。

当然,处世圆滑,并不是要你老谋深算地去算计别人。看人做事“当方则方,当圆则圆”实则是一种成功做人、成熟处世的智慧和方式。如果你想要成功,除了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灵活、通达的处世技巧。

一家很有名的传播公司最近准备推出一套系列产品,因此需要做一系列的广告来宣传推广。这个消息一传开,广告业界的许多公司纷纷都派出最好的业务员上门来谈广告服务,但是很多业务员最后却都无功而返。

一次,某广告公司的张经理这天也来到了这家公司。他一进对方广告经理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公司的LOGE就说:“哟,你们公司的LOGE设计得真不错呀,不仅看上去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积极奋进的感觉,而且越看就越觉得它意味深长。”

“是吗?这是公司刚成立时我亲自设计的。”广告部经理听到张经理的赞扬后,心情特别爽快,自豪感油然而生。说罢,不无炫耀地向张向东介绍了公司LOGE设计比例、色彩调配以及它的内涵,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等到张经理回去后不久,便接到了对方广告公司打来的电话,顺利就谈成了这次广告业务。

如果我们能像张经理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很多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了。正如厚黑学所倡导的:凡事肯变通、遇事多思考,解决问题求新求变,这才是圆滑做人、精明处事的硬道理。

比如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地位,当时的情况等诸多因素来思考对策,如果明知对方不可能立即答应自己的要求,就千万不要急躁,不妨变直接的请求帮助为迂回战术。

例如:不要上门就直奔主题,懂得看人下菜,顺水推舟。先往对方喜欢的某一方面去展开谈论,而且千万要圆而不滑,不要让对方看出,原来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假意奉承的。

梁启超曾经说过:“变则通,通则久。”知变和应变能力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准则。

年轻人要想成就成功的人生,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要圆内有方,方中有圆;都要方中做人,圆中归真。这就是方圆之道,这才是处世之哲学。

当然,固守执着也非常重要,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前面是悬崖,你还要往下跳吗?

盲目的执着不懂得转弯是非常不可取的。不要被经验禁锢了头脑,我们一定要学着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有一天,一位正在做礼拜的教士,突然间烟瘾发作起来,便问他的上司:“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拒绝和呵斥。后来,另一位教士在祈祷时也来了烟瘾,他却用另一种方式问他的上司:“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笑了笑,答应了他的要求。

其实,为人立世就是如此简单而复杂,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因此,亦方亦圆,能屈能伸,才能在社会上行走通畅。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不能太过于“老实”。只有学着灵活一点,这样在社会上处世,才能应对周全。如果你不懂得做人的“心机”,就只能处处碰壁,达不到自己应有的办事效果。

年轻人一定要明白,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当主角,不是常说红花还要绿叶来配吗?配角的光芒虽没有主角那么耀眼,但它确是另一种重要的处世技巧。

因此,只有懂得厚黑处世,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捏拿得当,才能让自己前方的路途走得更加顺畅。

9.别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适当的情绪发泄可以缓解一个人的心理压力,但是如若处理不当,反过来,也会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有可能让你完全忘却自我,丧失理智,在伤人三分的同时,自伤七分,从而铸成大错。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有很多的年轻人容易冲动,一旦发起怒来往往理智就被抛在脑后了,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后悔也为时已晚。尤其是当你的“愤怒”被对手转化为攻击你的“暗器”时,那你可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夏青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女孩,时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吵架,因此她的人际关系十分糟糕。最近她和男朋友之间也出现了点小问题,本来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在这个当口却出了叉子。

原来,因为夏青的坏脾气,男朋友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想悔婚。然而夏青觉得毕竟自己维持这段感情很不容易,而且和男友当初也已经征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订了婚,就只差最后拿结婚证了。虽然自己的脾气有时候坏了点,可是每次都是自己主动认错的。所以,每次男朋友提出分手的时候,夏青却还是好言相待。

直到这次,夏青本来就在工作上遇到了非常不顺心的事情,憋了一肚子气下班回到家又为了谁洗碗这么点芝麻烂皮的小事和男朋友吵了起来。当男朋友说这日子还没结婚就已经成了这样,结婚了就更过不下去时,夏青一时也急了,脱口而出:“你不就是不想和我结婚吗,好,分手就分手,谁怕谁,离了你,我还不能活了不成。”

于是,本来双方家长都订好的日子与婚宴,就这样无疾而终,而夏青回过头也觉得万分后悔,可是于事无补了。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如今却有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依旧情绪化、意气化用事。只要对方哪一点惹得自己心烦意躁,就不分场合地乱让情绪肆意发泄,像这样的胡乱发怒,就很容易引起各种纷争。

愤怒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不可能是清晰的,主观意识早就被怒火给蒙蔽了。所以,当我们一开始情绪有所波动的时候,就请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并问一下自己,难道自己就真的很生气吗?只有当我们学会试着在有不安情绪反应时,分些注意力去体察自己内心的情绪状态,这样才能把后悔度缩减到最小。

人是感性动物,生活在爱恨情仇的交织中,而人生又是处在不断的选择之中,有些选择或许无关痛痒,有些选择却事关全局;有些失误可以尽力弥补,有些却无力回天。因生气而做出错误决定的事,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如果你没有被那错误的决定所伤害,那要感到庆幸,但幸运并不一定永远垂青。

其实,很多困扰我们内心的往往并不是什么大事,恰恰是一些鸡毛蒜皮不起眼的小事。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争吵、诈欺、迫害,不仅是浪费精力,而且还是一种非常不理智幼稚的举动。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一时处在气头上,千万不要因为这一时之气,最后造成可能是永远无法挽回的过错。

年轻人要明白,“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所以在你愤怒时,请先做深呼吸,千万不要轻率地就做出决定。

10.人人都喜欢的“适度”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待客还是与人交往,我们总是提倡要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否则就有冷落别人,或者被冷落的意味。只是凡事都有一个度,热情过头了,就会灼伤对方,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利。

一些年轻人,常常不分场合,随意就向他人表现自己的热情,对方心理上也会由此而打上一个问号:“他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坏主意?”因此,要表现得热情而友好,除了分清时间场合外,还必须把握好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天薇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人际关系对自己很重要,所以毕业一进入单位,无论碰到都谁极其热情,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她也总是寻找机会和人拉关系。即使见过一面的人,找她帮忙,她也从不拒绝,总是微笑地对别人说:“没关系的,这事好办。”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女孩比较助人为乐,特别仗义,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发现她一件事都没办成过。

天薇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帮不上忙,但为了拉拢人心,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热情,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照单全收”,最终却让人反感。天薇还整天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赢得了对方的感情,因为表面上大家都说她“熟人很多”,殊不知,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真心和她交往,她只是和别人“混个脸熟”罢了。

其实,“热情有度”之中的“度”字,就是要求大家在对待别人热情友好的时候,务必要切记,这一切都必须以不影响对方,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快,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为限。否则,会让人产生怀疑和误解。

比如,你逛街的时候,走到一家商场,女售货员对你冷若冰霜,你就一定会不高兴;但是,她对你异常热情,甚至谄媚似的不停搭讪,顺势推荐自己的商品,你也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心里有一种反感。所以,人际交往也是如此,过度热情会给人一种做作、矫情的感觉,让对方找借口离开你。

王丽是一名销售人员,人不仅沉稳而且深得客户的喜欢,平时也是公司里面的一把手,虽然她年纪在公司里面是最小的,但是每个月的销售量却比一些老员工还要高。当别人问起她的销售秘诀时,她总会说:“鱼是要慢慢收网的。”

有一次,王丽和公司另外一个销售人员一起去见一个客户,先前王丽和客户打过招呼去吃饭。在吃饭期间,王丽只是浅谈了一下生活方面的问题,公司方面的业务根本就没有提及,这可极坏了旁边的同事,可是王丽但笑不语。

出来后,同事一个劲地埋怨她,不懂得抓住这个时间跟客户讲一下工作方面的事情。王丽笑着说:“你如果那样,客户早就跑了。”原来,王丽的销售方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当别人围着客户团团转的时候,王丽只是淡淡然,冷不防地看好形式收网。她明白,客户通常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热情过度的销售人员,心情就烦躁了。所以,王丽不缓不急,慢慢收网。果然,第二天,那边就又打来电话找王丽商谈工作了。

或许,有很多年轻人都怕别人冷落自己,怕人际关系搞不好,于是便急于表达自己的热情,经常就是没话找话。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到一定的程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会变得深厚的。“揠苗助长”只会早早地让彼此的关系夭折。

所以,年轻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最好要留有余地,过度热情,只会让对方产生疑问而且倍感压力,在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中用一颗淡定的心情话话家常,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