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心悦诚服
3033100000033

第33章 在冲突中寻找转机

家长日志:今天接孩子,老师说只有两个学生所有作业都没有完成,其中就有我女儿。老师说,昨天考试的时候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她写字的确慢,拿笔姿势不正确,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虽然作好了孩子可能会反复出现问题的准备,但问题真的来临时,我的内心还是有些生气的,对我来讲,控制情绪的确是件尤为困难的事情。

孩子很敏感,虽然我尽量控制,但情绪还是被她看出来了,“你有些生气了,”孩子说,“爸爸回来一定不能说我被留下写作业的事情。”我答应了。

做口算的时候,孩子说太难了,要求先听英语,很快又说先做几道口算再听英语,又问我:“一边听一边做行吗?”反反复复纠结先做什么之后,孩子在我查网址的时候,赶紧做起了口算题。听完英语后,孩子把剩下的口算做完了,我表扬她会利用时间。

因为下周要期中考试,我建议孩子今天做张“黄冈小状元”,孩子很干脆地说不行。后来我再让孩子做练习的时候,孩子并没有不做。做到第二题,孩子就开始很不耐烦地喊:“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不明白……”这时候,她爸爸打电话回来。她又说:“别告诉爸爸,我一定认真写。”做完一道题,我让她看着我,告诉她:“这样才叫动脑筋想问题。”孩子却马上反击,说我乱发脾气,接着又用各种抱怨和指责发泄不满,显得很强势。其实我也知道整个失控的状态是由我的处理不恰当引起的,而最根本的诱因是我不能从内心接受她有一点儿不好。

而后孩子追到我另外的房间。我对她大吼了几句,告诉她我真的很生气。虽然我已经很生气了,但我还是忍着不快抱了抱她。那时候,孩子虽然依然很大声地说我,但明显感到她想接近我。孩子很快平静下来了,也跟我道歉说她不对。

此前的一段时间,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快了不少,也很少被留在学校写作业。虽然妈妈作好了心理准备,知道孩子的状态会有反复,但真正面对的时候,心里难免恼火。孩子很敏感,知道妈妈生气了,并希望妈妈不要告诉爸爸。

妈妈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孩子显得很烦躁。妈妈夸奖孩子会利用时间的时候气氛有所缓和。接下来,妈妈又提议做张“黄冈小状元”,孩子很干脆地说“不行”。刚刚缓和下来的气氛,又趋向于紧张。

我问妈妈:“因为下周要考试,加上今天挨留,你是不是特希望她回来好好做,多练习一些内容?”妈妈说“是”。我继续问:“你的愿望是很好的,但这个时候提是最佳时机吗?”妈妈说“不是”。

此时此刻孩子被负面情绪所包围,随之也产生了一个任务——抚慰孩子的情绪。妈妈心中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多做练习。这两件事情孰先孰后呢?从理智上讲,我们都知道应该先抚慰孩子的情绪,做的时候我们却习惯性地盯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从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结果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最终妈妈心中的目标也很难实现,造成“双输”的局面。所以,不妨先把“多做练习”这个目标放一放,让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即可,重点留心孩子的情绪起伏。

对于“黄冈小状元”的练习,孩子虽然口头上抗拒,但还是做了。我问妈妈:“你怎样看待孩子这个行为呢?这算不算一个实质性的妥协呢?”妈妈说:“当时没意识到,现在想想应该是。”我继续问:“如果你当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妥协,会怎样做呢?”妈妈说:“我会表扬她,还会关心她一下,并且会认错,告诉她妈妈刚才也不对。”

这是冲突中的第一个契机,虽然孩子心里也很不愉快,但并未打算对抗到底,她做了妈妈要求的题目,这算是孩子首先伸出了橄榄枝,只是她用了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如果妈妈用积极的态度回应她,当时的氛围便可缓和下来。

孩子爸爸打回电话的时候,孩子再次提醒妈妈不要告诉爸爸,她会认真写作业。我问妈妈:“这算不算第二个契机呢?”妈妈立刻说:“呵呵,算啊!”我问:“这个契机怎样运用才能将效果最大化呢?”妈妈说:“告诉孩子,认真做作业,爸爸会表扬你的。”我又问道:“她让你不告诉爸爸,其实是让你帮她隐瞒。偶尔一次可以理解,如果养成一直隐瞒的习惯就不好了。答应她的要求时你能否顺势提一个要求,既缓和了气氛,又避免一直隐瞒的可能?”这听起来比较难,其实也不难,我说了一个思路:“好,你认真写,这次我保证守口如瓶,绝对不告诉爸爸。不过,妈妈也得提个希望——你以后在学校尽量抓紧时间。不然妈妈也不能每次都帮你隐瞒。再说了,如果爸爸去接你怎么办呢?”妈妈感叹:“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

两次转机都错过了,妈妈又说了句不该说的话,孩子终于爆发了。“这样才叫作动脑筋想问题”,这句话如果放在平常的语境中,就是单纯的表扬。而在冲突的情境中则隐含着批评的意味,言外之意是说孩子之前根本没有动脑筋想问题。我问妈妈:“你本意是夸她吗?”妈妈说:“夸奖和批评的意思都有。”妈妈这样说,孩子可不这样听,孩子把这句话理解成了纯粹的批评。

这件事情,妈妈因为孩子挨留而生气,但当时并没有问清原委,事后得知,是因为老师让孩子重写了一项作业,导致后面的作业都延迟了。引发冲突以后,虽然有两个很好的转机,但都被妈妈错过了,最终导致双方情绪爆发。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愿意主动陷入冲突当中,在冲突的过程中,孩子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也不会为所欲为、胡搅蛮缠。相反,他们会寻找化解冲突的办法,或者适当妥协。关键是,我们要识别出孩子的努力——往往是细微的或者不易察觉的努力。每个冲突事件,往往都隐含着几个不起眼的转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微弱的信号,跳出当下的情绪理智而积极地回应孩子,很多冲突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避开不可收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