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30358800000012

第12章 【又见黄宅】

【第十二回:又见黄宅】

自诸葛辰入了丞相府,便与诸葛瞻、诸葛果一同在黄月英自设的学堂中习文识字,一晃三月过去,原本目不识丁的他已识得了几乎所有常用的汉字。

黄月英心下惊叹,口评诸葛辰是:“智近其父,远胜思远(诸葛瞻,字思远)。”于是便赐了诸葛辰表字为宁远。

因需为诸葛亮守孝,这年春节过得十分简单,但却是诸葛辰曾过过的最好最快乐的一个春节。

日子悠悠闲闲,这日便到了正月十五。

晚饭过后,诸葛辰照例取了本简单易懂的闲书随意翻看,百无聊赖间便伏在案上浅浅的睡去,一觉醒来,天已入夜。丞相府的侍者与其他府邸不同,除一些要务侍从,其他人通常入夜便可自行休憩,加之黄月英对儿女素来要求独立,所以未及自行掌灯的诸葛辰寝间已一片漆黑。

诸葛辰起身并不急着掌灯,反而寻了窗户倚靠栏边,望向天际——此时的一轮圆月已挂在星河之间,伴着群星闪耀,煞是透亮。面对极其相似的同一片天地,诸葛辰不禁想起了在五丈原初见义父诸葛亮的情景——“我们在浩瀚星河下相遇,竟像是我将落下的将星,那就以星辰为名,叫你诸葛辰吧?”——一个早该被世界遗忘的流浪儿从此有了响亮的名字。

所以诸葛辰从来没有忘记此时此刻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义父诸葛亮所赐予的,他也没有忘记要对得起义父所赐的“诸葛”一姓。

诸葛辰正感慨万千,想入非非之时,窗沿下忽然冒出一颗小小的脑袋,本来幽寂的静思环境顿时被搅起了波澜,突如其来的变化着实吓了诸葛辰一跳,待他强定心神之际,也发现了这个小脑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义兄诸葛瞻。

诸葛辰这一惊似是正中诸葛瞻下怀,惹得他咯咯大笑,以他的贪玩心性,原本必有后招,但因这三个月来的接触,诸葛瞻早已见识了诸葛辰逆来顺受的性格,也免得自己自找没趣,笑了片刻便收了笑容正色道:“辰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

诸葛瞻这一问太过简单明显,诸葛辰反倒不敢回答,于是便愣愣的摇摇头,诸葛瞻神秘一笑,道:“CD的元宵不同于其他地方,在外头商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一次食灯会,知道什么是食灯会么?就是每盏灯谜都对应一样好吃的,只要你猜中灯谜,这好吃的就归你了!可热闹呢,我特来叫你跟我一起去啊。”

诸葛辰幼时也在CD,但由于每年节庆日子都是为奴的他最忙碌的时候,所以关于这个食灯会,他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心向往之,不过仍有犹豫,道:“瞻哥,娘亲不是说守孝时间内让我们少出门玩乐!”

诸葛瞻喜不自胜的一把将诸葛辰搂住,大笑道:“我去问过娘亲,她答应啦。”

诸葛辰闻言放下心来,眉开眼笑的催了起来:“那还不赶紧走?”

两人一路小跑奔向大门,诸葛辰忽然在院中停下,拉住诸葛瞻道:“要不要叫上果妹?”

诸葛瞻摇摇头道:“果妹身体不好,娘亲嘱咐过,让我们莫要带她。”

商区街道上花灯早已连成灯龙连接起了每个街头巷尾,一时间灯光辉煌,恍如白昼。每个花灯之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多都是穿着光鲜的王公贵族,这样的活动原本就是富贵人家茶余饭后的一点消遣,诸葛瞻拉着诸葛辰也随着人流挤在其中,笑容早已如花般绽放,诸葛辰则是表情呆滞,看似淡然,其实早已激动到极致,这样的热闹场面对于这样一个流浪儿来说,着实是十分少见,他只是初次参加这样的节庆,不敢太过放肆。

诸葛瞻许是看这辰弟不够兴奋,扯了扯他道:“辰弟,瞧你那小胆的样儿,忒没见过世面了吧?”

诸葛辰苦笑着道:“瞧你的兴奋劲儿,也不像见过世面的样儿。”

诸葛瞻嘿嘿一笑道:“被你说中了,我们的父亲是姓诸葛的,我们是诸葛家的继承人,即便不能长脸也不能给父亲丢人,所以母亲对我的管教从小十分严苛,且不说平日里要习文学武,即便是空闲时候也极少出来玩。”

诸葛瞻说的可怜,却激起了诸葛辰内心的自豪感,毕竟他与诸葛瞻不同,自小便是孤苦无依,看似个体自由,也仅限在温饱之后,可如今归入一名望大族,便好似是天降大任于他,心中除了温饱之外,多了些难以言喻的家族使命感。

自此始,他的心中有了一个模糊的梦想,虽然道不清全部,有一点他十分清晰,便是守护这个家中的一切。

诸葛瞻见诸葛辰又陷入呆滞,便又投入到兴奋的玩乐中去,不知在远处看见什么好玩的事物,拉起脖子大声道:“你看,食灯会的表演要开始了。”说完着了魔似得冲进了人群中去,竟忘了身边还有个诸葛辰。

诸葛辰想挤进去找诸葛瞻,却因为身形消瘦,被牢牢的顶在人群外围,努力试了几次无果后,也就放弃了。幸好还记得回家的路,他想着看不到就不如早些回家等哥哥诸葛瞻回来给自己讲述也是一样的。

诸葛辰走出了热闹的人群,不急着回去,便闲庭信步的随意逛了起来。

穿过几条街,人群渐渐的稀少,想必此处已经是食灯会范围之外了。诸葛辰原是低着头数着步子,不知是不是闻到什么熟悉的气味,猛地一抬头,便看到一座装饰富丽的宅子,这宅子虽不大,但外部的门饰墙漆都做的十分考究,如镇宅辟邪、朱门颜料等从质地看都是极其奢华的品种。

朱门上方立着块上好金丝楠木雕的宅匾,写着“黄宅”两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