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30358800000002

第2章 【天命难违】

【第二回:天命难违】

却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凭空而来,此人身法之快,连姜维都应之不及,当他反应过来欲上前阻挡之时,一个彪硕身形已冲进七星阵所在营帐,幸得姜维后发先至及时出手,在酿成大祸之前抓住了那身形的肩膀,将其从帐内硬扯而出。情急之下,姜维也不管对方是谁便轻叱道:“丞相正在阵中疗养,闲杂人等不可靠近!”

“滚开!”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蜀汉军中屈指可数的猛将之一——魏延。也正因为他骁勇且战功赫赫,所以素来霸道孤傲,除大汉丞相诸葛亮外,从未有人敢对其大声呼喝,此刻被一直视为毛头小子的姜维当场喝止,怒从中来。喝声中便是一记猛拳打向姜维,拳风卷动,有千斤之力,这一拳无论落在身上任何一处,都足以错骨分筋。

姜维不得不避,这一避却让开了一个身位,这次魏延再也不给姜维抓着自己的机会,提气一纵,已完全冲进营帐。姜维大惊,但阻之不及。

“丞相,三千魏军骑兵向我军攻来,延欲请战!”营帐内魏延那粗犷无理的声音震荡得帐布瑟瑟发抖,接下来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姜维的心犹如跌进深谷,但仍存有最后一丝希冀,于是慌而进帐,当看到一张惨白的脸和七盏只有三盏仍燃着微火的灯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丝希望随之熄灭了。他怎么也无法想象当年意气风发,神采奕奕的大汉丞相,往日慈如生父,诲己不倦的授业恩师,如今却好似被掏空的只剩一副干瘪的皮囊。

魏延也似乎意识了此刻事态的严重性,站在一边一声不吭,直愣愣的盯着眼前这个骨瘦如柴的老人,若不是心中有数,他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曾经是让自己敬若神明的大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凄然一笑,淡淡的道:“文长(魏延,字文长),魏军不过虚张声势,无须担心。”

“丞相……”姜维欲言又止。

“也许一切都是天意。”诸葛亮说着抬手伸向姜维,道:“伯约,扶我出去走走。”

姜维心头绞痛,已失了方寸,忽听得诸葛亮的要求,身体不由自主的走上前去,这只是一种至敬之下的本能。

“丞相可有大碍?”魏延低声试探着问姜维,神态上已不似方才那般飞扬跋扈。

姜维伤痛欲绝,无力开口,只略怀恨意的看了一眼魏延,便搀扶着诸葛亮缓缓走出了营帐。其余的三盏七星灯随着诸葛亮的出帐,也随之熄灭,整座孤独的营帐也彻底陷入黑暗。

诸葛亮端坐于轮椅上,靠着姜维的推动,来到了一处平丘。此时万里无云,天上繁星如匹练上的明珠,填满了整个苍穹。

诸葛亮感叹道:“星空万里,唯我黯然。今后,我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

姜维不禁哽咽,道:“丞相,我命人再寻七灵,您再设阵七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诸葛亮摇头苦笑道:“伯约,我人寿将尽,哪还有七日,始终是天命难违。不过幸好,大汉还有你,我很放心。我的营帐枕边摆着一些书,其中有《兵法二十四篇》与《天工录》是我毕生心血,你要好生阅读,望有益于你。”

“丞相……”姜维早已遏制不住悲伤,泪流如柱,心中的千万话语,如今只剩下一声呼唤。

诸葛亮气息奄奄道:“日后复兴汉室之路必然艰苦,伯约须万事谨慎,必要时候也该当机立断,不可再像此刻一样,孩子般喜怒形于颜上了。”

姜维抹去泪水,坚定道:“丞相放心!”

直到姜维完全收敛了伤心的神色,诸葛亮才缓缓道:“待我死后,切记不可发丧,令各营不可声张,缓缓而退,若司马懿追来,便将我的尸体放于车上,推到军前,司马懿生性多疑,见我必退。”

姜维俯身受命道:“是!”

诸葛亮浅浅笑了起来,笑的如此慈祥。姜维自幼丧父,诸葛亮的重爱一度让他填满心中本属于父爱的那片空白,一念至此,心中又是一痛。诸葛亮劝慰道:“伯约,我大汉众臣中,唯你最知天命,更知天命难违,我既愿赴死,便是无悔,你当志存高远,不可因我之死而太过动情,毕竟危机未除,已无时间令你过多感触。”

姜维全礼领命,随后道:“那丞相,外面风大,我扶你回去吧。”

诸葛亮摇摇头,道:“今夜星辰尚好,无碍。你去把公琰叫来,我在此处等你。”

姜维不敢违拗,于是躬身快步退了下去。

姜维一退去,诸葛亮对着一片茂密的矮树丛笑了起来。“出来吧,孩子。”诸葛亮话音刚落,树丛竟似能听得懂人语,回应性的抖了抖,随后便见一个矮小的孩童自平丘的矮树丛中钻了出来——他一身粗布麻衣破烂不堪,脸上也抹了好几层早已干透的泥土,唯独一双眼睛闪亮机灵,一出来便上下打量着诸葛亮,似乎是看准了诸葛亮奈何不得他,老气横秋的道:“我可不是细作,你可别想害我。”

诸葛亮点头道:“孩子,我知道你不是细作,更不会害你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