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30358800000025

第25章 【学艺去从】

【第二十五回:学艺去从】

初到皇宫,诸葛辰处处小心,紧跟在义母黄月英身后不敢随意走动,但此情此景却让他心中十分疑惑,君臣之礼他是学过的,未曾提及皇帝陛下亲自来迎该行什么礼数,所以见皇帝皇后都起身迎来,有些慌乱。

其实是诸葛辰不知道,这位大汉的皇帝从来都是这般和善温良,也许是曾经有丞相诸葛亮执政,全国上下政兴人和,使他少了许多烦恼而过得十分安逸,其实当一个人缺少了许多决断机会锻炼的时候,就会渐渐失去由内而外的威严气势。

所以这位皇帝可说是位盛世仁君,不过这不是盛世,在这乱世之中,要的就是手腕与决断。

诸葛辰不懂的那么多,只觉得这皇帝若不是男子,倒真像个爱护儿女的慈母。

皇帝与众人走近,黄月英忙下拜将行国礼,皇帝忽然加快脚步,上前相扶,柔声道:“皇姨你可别那么多礼,都是一家人,无需这样。”

昔年先皇与诸葛亮兄弟相称,来往甚密,每每相聚常也带着妻室,于是后宫几位皇后与黄月英也走的相当亲近,亦常以姐妹相称。先皇临终前奉诸葛亮为相父,黄月英本为相母,但这名称别扭,先皇后隧与其结为金兰姐妹,并奉其为皇妹。所以当今皇帝称黄月英为皇姨并无不妥。

黄月英并不会因此自傲,仍然守君臣之礼不敢懈怠,道:“陛下抬爱,月英感激,只是不能让孩子们失了礼数。”

诸葛瞻听了母亲的提示,忙拉着诸葛辰与诸葛果拜倒在地,行全了国礼,皇帝看着这些乖巧的孩子,喜上眉梢,忙下令平身,笑道:“好了,今天是家中聚会,都别拘着了。”

说着拉起刚从地上起来的其中一个孩子,头也不回的往亭中走去,皇帝拉起的不是别人,正是诸葛辰。

这大汉的皇帝陛下是何人物?是九五至尊。如今拉着自己,诸葛辰吓得动也不敢动,只僵硬的回头看看身后的黄月英一行人,只见诸葛果抿着嘴笑,诸葛瞻动着嘴唇像是要告诉他些什么,由于紧张,诸葛辰一个字也无法领会。

众人就这样前前后后进入亭中,依次坐上了蒲团,皇帝拉着诸葛辰坐在自己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道:“想必这就是相父收的义子诸葛辰吧?长得十分乖巧啊。”

诸葛辰低着头还是不敢说话,诸葛果却是胆大,嘲笑诸葛辰:“陛下,他是怕您给他赐婚呢。”

诸葛辰闻言更加羞愧,顿时憋红了脸,惹得诸葛果哈哈大笑。

皇帝亦欢笑起来,摸着诸葛辰的头道:“这是迟早的事,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啊,瞻儿是长子,他都还未考虑,你可别急。”

皇帝显然会错了意,诸葛果自觉搬回一局,笑的更加欢乐,黄月英怕她失态,轻拍她的肩头示意其适可而止,诸葛果会意,渐渐坐正,将笑硬生生的憋进肚里。

诸葛辰狠狠瞪了一眼诸葛果,仍不说话。众人注意力从这两个孩子身上转移,开始闲聊起家常,从言谈中,诸葛辰得知那不认识的着亮银轻甲的白袍年轻将军叫赵统,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大汉五虎上将赵子龙的长子,而那妇人便是赵统的母亲,姓马名云鹭。

这马云鹭与西凉马家有着亲密渊源,正是马超的亲妹妹,亦是诸葛辰熟识的马秋与马承的亲姑姑。

得知他这一身份,诸葛辰对她好感顿生,因为自己所认识的西凉马家人都对自己十分友善照顾,所以自然而然的将这一家人全部归为友善的一类。

众人继续十分亲昵的聊着,君臣之别渐渐放下,诸葛辰也渐觉轻松,开始百无聊赖的挑捡桌上甜点,忽然听到姜维叫自己:“宁远,听夫人说你识字后甚爱读书,最近读了些什么书?”

诸葛辰咽下一口桃酥,马上道:“《大学》、《春秋》、《孙子兵法》等都已读过,还有一些市井杂书。”

姜维命随从取过两本简书,放在桌前,看看诸葛瞻又看看诸葛辰,道:“这两本是丞相留下的毕生心血之作,其一是益于沙场带兵谋断的《兵法二十四篇》,其二是记载着奇巧机关术的《天工录》,我已全部抄读过了,现在交还给你们两人,各自先挑一本读吧?到时各自读完也可以交换的。”

诸葛辰十分识礼,让诸葛瞻先挑,诸葛瞻则十分体贴道:“辰弟刚读完《孙子兵法》,应还未能完全领会,再读父亲的《兵法二十四篇》,怕有混淆,那我就先读父亲的《兵法二十四篇》吧。”

这几句说到了诸葛辰心里,他向诸葛瞻投去感谢的柔和目光,诸葛瞻微微一笑,兄弟当即二人默契的取走各自的竹简。

姜维还书相当于开了一个好头,顿时将话题一引,引到了大汉后继子嗣的培养上来,这本就是今天的主要讨论话题,不然白马山庄大庄主赵统也不会恰好就在席间。

皇帝道:“白马山庄创派已逾二十载,不论是在朝堂还是江湖都已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江湖中枪剑武技堪称一绝,于我大汉而言,亦为我大汉输送了许多文武双全的统帅人才。今见相父家中两位贤弟俱已至虚九,不知姨母有何打算?”

皇帝高捧白马山庄后再问黄月英有何打算,其实意思十分明显,必定是偏向白马山庄的,当年丞相身为皇帝相父,尚能出言委婉拒绝,可如今黄月英不过一介女流,虽然心向丈夫遗愿意在送二子去天柱山灵宝派,但考虑到现下形势,加之赵统在座,当真是拒也不是,应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