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外传之将星谱
30358800000028

第28章 【作茧自缚】

【第二十八回:作茧自缚】

姜维上前将诸葛辰护在身后,盯着被钉在墙上的贼人,冷冷道:“说,谁派你来的。”

那贼人嘴硬道:“我只是个贼,没有人派我来。”

姜维道:“哦?贼不偷财物却要偷书?”

“贼不走空,多少要带点什么回去。”

姜维嫉言厉色道:“不惜杀人?”

那贼人顿时无语。姜维搭弓上箭,冷笑道:“无需你说,我也知道谁让你来的,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活着,转为人证,二是死在箭下,成为物证。”

那贼人估摸也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从未想过搭上性命,闻言吓得一颤,忙承认:“是杨大人让我来偷两本书,我不知是那么贵重之物。”

姜维问道:“中军师杨仪?”

“是的,我只知道偷两本叫《天工录》和《兵法二十四篇》的书,其他的一概不知。”

姜维上前,长剑出鞘削断钉入了墙壁的箭头,先放了他自由,后唤来左右随将,吩咐道:“先给他带下去治疗,后转送刑部,以擅闯重臣府邸论罪。”

所有人都很清楚,擅闯重臣府邸与意图杀害重臣家眷两个罪孰轻孰重,姜维既然开口偏护,正是与他交换了作为证人的条件,那贼人心怀感激,表示了谢意,后随姜维的随将下去。

诸葛辰心中暗暗庆幸死里逃生,却不知这一切其实早在姜维计划之中,从汉中撤军开始,他就知道杨仪对这两本书心怀不轨,只是忌惮姜维的武力,一直不敢下手。

杨仪的心事大多数人都清楚,他自己一直认为除去魏延,已功可封大汉丞相,却不想回到CD只得个中军师这样一个闲职,心中早已郁郁。

虽说这两本乃是奇书,但杨仪不至于这般急切想要得到,所以姜维赠书于诸葛辰,以他为饵,并请来马秋与南宫嫱相助,主要是想知道杨仪一定要取书的真正目的。

此时已有人证,唯一缺少的就是杨仪自己的想法,人最无助的时候最需要朋友,所以要想知道他的内心想法,只能求助他在蜀中唯一的朋友——费祎,即便在杨仪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想过要致费祎这个政治对手于死地,但此时他早已一无所有,如果能有朋友,起码不至于太过孤独。

于是姜维登门拜访大汉后军师费祎,将事情原委与其知会,费祎的回答很干脆:“义不容辞!”

尚未至晚膳时分,酒却已过三旬。

“这天下间谁人知道我心中的苦楚?”这句话杨仪早已不知念叨了多少遍!但倾听者仍只有自己。

忽闻门外接引传话说:“后军师费祎费大人拜门。”

杨仪顿时来了精神,一则满腔心事终于有了倾听者,二则有件事要与他商量解决。

费祎入席就坐,一杯未尽,杨仪就忍不住询问:“姜维这小子抓了个擅闯重臣府邸的贼,你可知此事?”

“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早已传开了。”

杨仪急道:“什么不是大事?这对我来说就是大事啊!”

费祎道:“莫非那个贼人是你派去偷书的?”

杨仪道:“你这是明知故问!是你说丞相书中记着灭曹魏的妙计,得之便能灭魏兴汉的啊?”

费祎点头道:“我还说过,能灭魏兴汉者,必为大汉栋梁之臣也。”

杨仪心知费祎的意思,他也丝毫不否认自己的野心,道:“在这大汉之中,能承丞相衣钵者有几人?”

“唯君一人而已。”

“所以那姜维无德无才,亦参透不了丞相书中妙计,凭什么占着那两本奇书不放?”

费祎长叹一声道:“此时空谈报复,已无益助,关键是现在你的人在姜维手中,想来已转为人证,此事如何解决?”

杨仪道:“我正当要问你,你说此事有解决的方法么?”

费祎摇头道:“铁证如山,怕是抵赖不掉了。”

杨仪冷哼一声:“算了,不过是纵贼偷书而已,亦不是什么大事,顶多让陛下见我不悦,再谪我几级罢了,反正这中军师之职亦不是什么好差。”

费祎道:“威公心境豁达,当真最好。”

杨仪冷冷道:“什么豁达不豁达的,早知大汉待我如此微薄,不如那年撤军之时,直接率军投魏得了。”

费祎闻言吓得杯盏落地,惊慌失措,忙道:“威公怎么说此大逆不道之言,切勿再说了。”

杨仪轻笑一声道:“此地就你我好友二人,又无人听到,怕什么!”

费祎忽作恍然大悟状,道:“对了,忽然想起还有些事未处理,今日先行告辞。”

杨仪还未及挽留,费祎便起身匆匆离开,整个空荡荡的厅堂又只剩下杨仪自己一人,但此时他感到的不是郁闷,而是恐惧……

姜维坐在马车中静思,直到看见费祎从杨府出来,进了车厢,便问:“可有收获?”

费祎点头道:“原委已清楚了,即刻面圣去吧。”

马车直入宫门,无人阻拦,皇帝也早已在上书房中等候。

姜维与费祎行了国礼,费祎随即道:“陛下,先恕微臣斗胆请个免罪之旨,因为有些话说来实在大逆不道。”

皇帝点头道:“费卿忠心可鉴,况且只是传达他人之言,何罪之有,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谢主隆恩!”费祎谢过之后,即道:“微臣造访杨仪府上,恰逢其酒过三旬,便套其真言,得知,原来这丞相遗留的《天工录》与《兵法二十四篇》二书深得曹魏的现任太傅司马懿喜欢。中军师杨仪自认在大汉怀才不遇,欲得其二书献给司马懿为礼以投曹魏。此番言论大逆不道恐震怒圣聪,但大汉国威在前,微臣转述句句属实,不敢虚掩。”

皇帝听完并未显怒意,只淡淡一笑道:“可笑这杨仪心胸狭隘,最终是作茧自缚。”

皇帝笑完随即拟了一道圣旨发出——贬中军师杨仪为庶民,流放至汉嘉郡,永世不得回朝。

杨仪的一生,也在这道圣旨后的一年里,画上了永留遗憾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