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3051800000019

第19章 戴望舒:散文 (15)

是的,他(指著者)想着,而且,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自从你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起,自从我们这些行将四十岁的人,当时在那巴黎的炮火声中涂抹着我们最初的诗和我们的第一页散文的时候起,我们早就想到你们了。在那个时代,在我们同寝室的学生之间,是并不快乐的。我们之中的年长者刚出发去打仗,而我们这些不得不留在学校里的人。在那些冷清清只剩了一半学生的课堂里,觉得有一个复兴国家的重大的责任,压在我们身上。

在一八七二年,他得到了文学士学位,便入巴黎大学专攻希腊语言学。在这个时期,他决意地开始他的文学生活了。

正如差不多一切的文人一样,他的文学生活是从诗歌开始的。他最初的作品便是在缪赛(Alfred de Musset),波特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以及当时(一八七五年顷)法国对于英国湖畔诗人的观念等的影响之下的几卷诗集:《海边》(Au bord de la mer),《不安的生活》(La Vieinquiète),《爱代尔》(Edel),《自白》(Les Aveux)。这些诗集,以诗歌的价值来说 , 是并不很高的,它们的更大的价值是在心理学上。

在这些诗集里,蒲尔惹竭力把他对于拜伦和巴尔倍·陀雷维里(Barbey d’ Aurevilly)的景仰,和他的应用在近代生活上的细腻的分析的个人趣味联合在一起。那头两部诗集的题名,《海边》和《不安的生活》,就已很明白地表现出这个二重性,表现出他的在最矫饰的上流社会下面发现了一个深切的心理学的基础的愿望。因为在他的心头统治着的是心智的力,知识的热情,所以诗是和他不大相宜的。他是戴纳(Taine)和富斯代尔·德·古朗什(Fustel de Coulanges)的弟子;可是在很早的时候起,一切的思想潮流都已涌进他的梦想者和好奇者的心灵里了。在他看来,哲学与医学是和政治与历史一样地有兴趣 ,而在他的一生之中,对于人类的智识的最不同的倾向,他又怀着极大的关心。最和他的分析的禀性相合的艺术形式是小说,——他的第三部诗集《爱代尔》就差不多就是小说了——但是他并没有立刻取这个形式。

在写他的小说以前,蒲尔惹先发表了他的《现代心理论集》(一八八三)。这是当时批评界的一个极好的收获。在这本书中,他对于法兰西的诸重要作家,如波德莱尔,勒囊(Renan),弗洛贝尔(Flaubert), 斯当达尔(Stend- hal),戴纳,小仲马(Dumasfils),勒龚特·德 ·李勒( Leconte de Lisle), 龚果尔兄弟(Edmond et Jules Concourt)等 , 都有新的估价和独到的见解。

这部书,以及以后的《批评与理论集》(二卷 , 一九一二)和《批评与理论集》( 一九二二)表现着他的批评观念的演进。从他的最初的论文起,他就对于当代青年的这些大师决定了他自己的态度,在研究着他们的时候,他用那在他心头起着作用,互相抵触着或符合着而决定了他的发展的曲线的三个主要的影响确定他自己的立脚点:代表着心灵的不安和神秘的倾向的波特莱尔,心理分析的先驱斯当达尔,以及实验主义的大师戴纳。但和他们不同之处 ,是他并不从这立脚点前进而后退了。他渐渐地退到传统的、保守的、天主教的路上去。在他的《批评与理论集》的那篇《献给茹尔·勒麦特尔》(Jules Lemaitre)的序上 ,他这样地记着他的演进之迹:

这本书对于你会颇有兴趣:这里画着一条和你所经过的思想的曲线很类似的思想的曲线。我们两人都是在大革命的氛围气质之中长大起来的, 可是我们两人却都达到了很会使我们的教授们惊诧的传统的结论。

他终于找到了那最适宜于他的性格的艺术的形式了。他开始写小说了。在他的最初的几部小说,如《残酷的谜》(Cruel le Enigme 一八八五), 《一件恋爱的犯罪》(Un crime d’amour 一八八六),《谎》(MenSonges 一八八七 )等中,他只在找寻着他的个人表现。他在他的诗歌中和论文中所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的心理分析精神,便开始在小说中大大地发展出来了。在这些小说之中,心理学者和诗人的才能同时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小说出版的时候,很受到自然主义者的不满的批评,因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取诸上流社会的,而当时的自然主义者们却几乎不承认上流社会的存在。蒲尔惹是致力于描摹现实的各面的,他认为“上流社会”的研究亦是在小说家的努力的范围中的。他之所以选了上流社会,却也有一个理由,因为他觉得上流社会中的人物不大有物质的挂虑,职业的牵累,情感是格外奔放一点,分析起来是格外顺手一点。

他的许多长篇小说,如《昂德莱·高尔奈里思》(André Cornelis 一八八七),《妇人的心》(Un coeur de femme 一八九○ ),《高斯莫保里思》(Cosmopolis 一八九三 ),《一个悲剧的恋爱故事》(Une idylle tragique 一八九六 ),中篇小说如《复始》( Recommencements 一八九七 ),《感情的错综》(Complica tions Sentimentales 一八九八),《心的曲折》(Les d étours du coeur 一九○八) 等等, 都是分析情感的作品。可是在一千八百八十九,那部在文学界上同时在他自己的著作间划时代的《弟子》(Le Disciple)出世了。这部小说出来以后,他也就决然地走出了他的摸索时期。它显示出了蒲尔惹的更广大的专注。从此以后,他不只是一个心理小说家, 而是一个提出了著者的精神上的责任问题的道德家了。这种道德家的严重的口气,我们是可以从那篇作为序文的《致一个青年》中看得出来的:

在〔我们这些做你的长兄的人们〕那些著作中所碰到的回答,是和你的精神生活有点利害关系,和你的灵魂有点利害关系的;——你的精神生活,正就是法兰西的精神生活,你的灵魂,就是它的灵魂。二十年之后 , 你和你的弟兄们将把这个老旧的国家——我们的公共的母亲——的命脉,抓在掌握之中。你们将成为这国家的本身。那时,在我们的著作中,你将采得点什么,你们将采得点什么? 想到了这件事的时候,凡是正直的文士——不论他是如何地无足重轻——就没有一个会不因为自己所负的责任之重大而战战兢兢着的……

在这部书出来的时候,是很引起过一番论争的。的确,这部书是有着它的重大性。它统制着蒲尔惹的思想之分歧,结束了二十年以来在蒲尔惹心头占着优势的各种观念。宣布了那从此以后将取得优势的观念:这是蒲尔惹个人一方面的意义。而在社会一方面的意义是:它越了纯粹艺术的圈子,提出了艺术家对于社会责任的问题,更广泛一点地说,提出了个人生活对于社会生活这个主要的问题。从此以后,他把作品的社会价值看得比艺术价值更高了。从前,他可以说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小说家,而现在他却是一位把小说作为工具,作为一种教训的手段的作者了。

的确,他提出了个人生活对于社会生活这个主要的问题,并因此而引起了道德的,宗教的,社会的诸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他只用了天主教的和保守派的理论去回答。《弟子》是用了巴斯加尔的《基督之神秘》中的这句表面上是假设之辞,而实际上却表现着一个宗教的信仰的话来结束的:“如果你没有找到过我,你是不会来找我的 !……”

我们可以看到,蒲尔惹只在宗教的回返中看到了出路。以后不久,在《高斯莫保里思》(一八九三)中,蒲尔惹似乎又回复到他最初的那些上流社会的心理小说一次。但这只是一个外表,在他的心里,他的主张仍旧一贯地进行着,一直引导他到《阶段》的正理主义(Doctrinarisme)。

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从《弟子》以后,蒲尔惹便继续把他的天才为他的社会的信念服役了。但是他的成就是怎样呢? 正如一切的宣传作品一样,我们所感到的只是使人厌倦的说教而已。《阶段》( L’Etape 一九○三 ),《亡命者》( L’Emigré一九○七 ),《正午的魔鬼》(Le Démon de midi 一九一四),《死之意义》(Le Sens de La mort 一九一五),《奈美西思》(N émé sis 一九一八)等等,都是这一种倾向的作品。而其中尤以《阶段》一书为这一种倾向的顶点。在《弟子》以后,比较可以一读的只有《正午的魔鬼》而已。

从文学上来讲,蒲尔惹的成就是很微小的。对于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他虽然力求其逼真,使读者觉得确有其人,然而他往往做得过分了,使人起一种沉滞和厌倦之感。这些果然是一切心理小说家所不免的缺陷,但蒲尔惹却做得比别人更过分一点。他尤其喜欢在他的小说中发挥他对于社会、宗教、道德等的个人意见,使一部完整的作品成为不平衡的。这些,即他的一生杰作《弟子》中也不能免,至于《阶段》那样的作品,那是更不用说了。他的唯一的长处是在他天生的分析天才所赋予他的细腻周到。在这一点上,他是可以超过前人的。至于他的文章的沉重滞涩,近代的批评家们———如保尔·苏代(Paul Souday)———都有定论,也毋庸我们来多说了。

下面的译文,是根据了巴黎伯龙书店(Plon)本翻译出来的。在译方面,译者虽然已尽了他的力量,但因原作滞涩烦琐的缘故,所以译文也不免留着原著的短处。译者不能表达出作者的长处而只保留着作者的短处,这是要请读者原谅的。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本书译成后半个月,即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蒲尔惹在巴黎与世长辞了,享年八十有二岁。《弟子》中译本的出版,也可以算作我们对于这位法国大小说家的一点奠基吧。

谈林庚的诗见和『四行诗』

关于“四行诗”,林庚先生已写过许多篇文章了,如他在《关于北平情歌》一文中所举出的《什么是自由诗》,《关于四行诗》,《无题之秋序》,《诗的韵律》,《诗与自由诗》等等,以及这最近的《关于北平情歌》。一位对于自己的诗有这样许多话说的诗人是幸福的,因为如果他没有说教者的勇气(但我们已看见一两位小信徒了),他至少是有狂信者的精神的。不幸这些文章我都没有机缘看到,而在总括这几篇文章之要义的《关于北平情歌》中,我又不能得到一个林先生的主张之正确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