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透牛皮经
3053600000010

第10章 开悟篇 (4)

(汾州无业)闻马大师禅门鼎盛,特往瞻礼。马祖睹其状貌瑰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师跪而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马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

师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

师才出,祖召曰:“大德!”师回首,祖云:“是什么?”师便领悟,礼拜,祖云:“这钝汉礼拜作么?”

《景德传灯录》卷八页一三一

【白话新唱】

汾州无业听说马祖是位不可多得的禅师,特地前去参访。马祖见他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便说:“好一座壮观的佛堂,可惜里面没有佛!”

无业一听,知道马祖的意思是,虽然仪表堂堂,可惜内在空虚,并未明心见性。便立刻下跪请问:“我对佛法的经论都有所涉猎,可是禅门所说的即心是佛,实在不能明白。”

马祖说:“使你说你不明白的这个心就是了,即心是佛就这么简单直接!”

无业并不明白马祖的意思,所以又问:“达摩祖师究竟传了什么法门来中国呢?”

马祖说:“大德,你现在妄念不少,先回去吧!改天再来,我会为你说清楚。”

无业才走出门口,马祖忽然叫他:“大德!”他一转头,马祖说:“这是什么?”无业当下明白了即心是佛的真义,立刻礼拜致谢。马祖笑说:“傻瓜!有什么好礼拜的呢?”

【分析与鉴赏】

本案中,马祖先后用了两种技巧,为无业指出“月”在哪里。

第一次,无业说:“不明白即心是佛。”马祖说:“只未了底心即是。”这就是直指人心,直接指出我们平常运作的这颗心就是佛性,只是我们人在局中识不破。能够体悟佛性与平常的心识不二,也就是了达体用不二,体即用,用即体,不再有分别心,就能物我一如,平等看待万事万物。

第二次,马祖佯说你现在妄念太多,改天再来,却趁无业走出门口时唤他回头,就在他闻声回头,内心空空寂寂的一剎那,问他:“是什么?”当下逼无业见到了自性,当初石头提携灵默也是运用这个技巧。

马祖最后说:“有什么好礼拜的呢?”想必无业备觉亲切。

跆拳高手

水老和尚初参马祖如何是西来的的意,马祖云:“礼拜着。”师才礼拜,祖便与一蹋,师大悟,起来抚掌呵呵大笑云:“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便礼拜而退。

师住后告众云:“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景德传灯录》卷八页一四五

【白话新唱】

水老和尚问:“如何是达摩真正要传的心法?”

马祖说:“先礼拜才能告诉你。”

水老和尚才拜在地上还没顶礼,马祖觑准时机猛踢他一脚,水老和尚立刻大悟,站起来拍掌呵呵大笑说:“太奇妙了!太奇妙了!无数无量最深奥的道理都可以在一根毫毛上找到根源!”便向马祖礼拜告退了。

水老和尚往后对大众说:“自从被马大师踢了一脚,直到如今笑不休!”

【分析与鉴赏】

古往今来,一脚把人踢得大彻大悟,这真是空前绝后的神来一腿!可敬的禅师,您接引学人的手段真是出神入化啊!

踢人一脚,并不是难事,训练有素的武术高手一脚就可踢死一头蛮牛。可是禅师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对人的身心有敏锐无比的洞察,看准时机,无影脚一出,“踢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当下一脚踢断对方无始无终的妄念相续瀑布流,让他顿见自己的佛性。虽然被踢,可真是眉开眼笑啊!

正因为禅师有这种全盘观照学人身心的敏锐,所以信手拈来,各种手段都能成为有效启悟的技巧。如果没有这种敏锐,再多的技巧也不管用,学生还得小心呢!免得无端被活活整死。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居士言下顿领玄旨。

《景德传灯录》卷八页一四六

【白话新唱】

庞蕴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伴侣的是什么人?”意思是,超越方法,在万法之上的佛性,是怎么一回事?

马祖说:“等你一口就可以把西江水全都吸干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你。”

庞蕴一听,顿悟禅宗心法。

【分析与鉴赏】

本公案十分著名,也十分有趣。

一口吸尽西江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马祖的话等于是说:“佛性是不可说的。”但马祖如果直接这么说,太单调太无趣,也不能震动问话者的心,所以他必须别出心裁地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这就是具有爆发力的语言。

如果从象征的角度来看,一口吸尽西江水,也并非不可能的事。佛法说:“芥子纳须弥。”微小的芥菜子可以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打破人们对空间大小的执着。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性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山河大地都在佛性之中,一口吸尽西江水又何足道哉!

所以,一口吸尽西江水,既是从否定面指出佛性的不可言说,也是从肯定面指出佛性是绝对的,没有大小的对应差别。

但就马祖与庞蕴对话的当时,重要的不是这些道理,而是这句话像指头为庞蕴正确地指出月的所在,使他当下顿悟。这句话是对话当时,此时此刻最恰到好处的一句话!

换了另一个时空,虽然这话意蕴丰富,却未必能令人开悟。

所以有时必须注意,如果忽视了公案发生当时的时节因缘,牢牢把住一句话做为开悟口诀,岂非刻舟求剑的愚行吗?

善识时节因缘,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乃是禅师的基本技能。

不肯承当

大寂问曰:“汝来何求?”师曰:“求佛知见。”

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界。汝从南岳来,似未见石头曹溪心要尔。汝应却归。”

师承命回岳,造于石头,问:“如何是佛?”

石头曰:“汝无佛性。”

曰:“蠢动含灵又作么生?”石头曰:“蠢动含灵却有佛性。”

曰:“慧朗为什么却无?”石头曰:“为汝不肯承当。”

师于言下信入。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六四

【白话新唱】

招提慧朗求见马祖,马祖问他:“你来找我求些什么呢?”

他说:“求佛的知见。”

马祖说:“佛没有知见,有知见就落入魔界了!你从南岳来,并未得到石头禅师的心法吧!你应该回去。”

招提慧朗就回南岳,面谒石头希迁。

他问:“如何是佛?”

石头说:“不必问了,你没有佛性。”

他很惊讶说:“如果我没有佛性,那些蚂蚁、蜜蜂、毛毛虫呢?”

石头说:“它们倒是有佛性!”

他问:“为什么我没有佛性呢?”

石头说:“只因为你不肯承当!”

招提慧朗当下开悟!

【分析与鉴赏】

禅师经常是有神通而不随便使用的,但是在接引弟子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流露出来,正如本公案中,马祖知道招提慧朗的开悟机缘在石头希迁处。此外,黄檗指引临济去找大愚,芙蓉一见千顷楚南就说:“吾非汝师,汝师黄檗。”丹霞天然求见马祖,马祖顾视良久说:“南岳石头是汝师也!这些都是禅师具神通,善观学人根机的事例。学生未必有能力知道谁是机缘契合的老师,老师却应该有能力知道自己是不是对方的老师,才不会误人。

石头说:“汝无佛性。”对一个尚未看见自己佛性的人,虽有也等于无。

那为什么石头又说蠢动含灵却有佛性?因为这些昆虫、软件动物等,根本不在乎自己有没有佛性,一切依凭本能在运作,反而比烦恼缠身的人类更接近活在当下。

整体来说,石头说慧朗无佛性、蠢动含灵却有佛性的目的,在于制造出矛盾、突兀的场面,令慧朗惊讶、疑闷,于是就有可乘之机了。

果然,慧朗的疑情被刺激到最大值了,便问:“为什么我没佛性?”石头说:“只因为你不肯承当!”其实你也有佛性,只是你不肯承当!

何谓不肯承当?即是:这些道理,饱读经教的慧朗怎么会不知道呢?却是知道而不肯就此相信!就像每个人终必一死,但许多人临危即心乱如麻,遇难则思如何苟活。如果真能直下承当:“反正终必一死,有何畏惧!”瞬间就是不惧死亡的大丈夫。

佛法早已指出,人皆有佛性,众生都是未来佛,为什么现在不肯承当,要等到未来再成佛呢?

慧朗因着石头的点化,当下完全相信“我有佛性”,“完全相信”使他立刻开悟了!所以说:“师于言下信入。”

完全相信,是多智多疑的现代人最难拥有的人格特质。

说无心就是毁谤

大颠和尚初参石头,石头问师曰:“哪个是汝心?”师曰:“言语者是。”便被石头喝出。

经旬日,师却问曰:“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

石头曰:“除却扬眉动目将心来。”

师曰:“无心可将来。”

石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心?无心尽同谤。”

师言下大悟。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六七

【白话新唱】

大颠和尚首次参访石头时,石头问他:“哪个是你的心?”大颠说:“说话的这个就是我的心。”石头立刻大喝一声,把他赶出去。

过了十来天,大颠问石头:“上次我说的您不接受,那么请问,如果说话的这个不是我的心,哪个才是?”

石头说:“除了使你扬眉动目的那个不算以外,把心拿出来!”

大颠说:“如此一来,就没有心可以拿出来了。”

石头说:“本来就有心,怎么说没有呢?说没有心就是毁谤!”

大颠和尚言下开悟。

【分析与鉴赏】

大颠第一次说:“说话的这个就是我的心。”其实是标准答案,一点也没错,可是为什么石头却大喝一声赶他出去?

因为这个答案来自大颠的头脑,而不是由证量出来。

石头并没有说:“你说错了!”而是用大喝一声表示:“你整个错了!”

许多时候,你的答案对了,不见得代表你对了。

所以大颠陷入困境,为什么石头不肯定他,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他明明说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呀!

苦苦思索了十来天,实在找不到答案,于是大颠又向石头发问了。

如果没有连续十来天思索这个问题,石头可能还不理他呢,因为他的准备还不够。现在他苦苦煎熬了十来天,他能够做的都做好了,能思索的都思索了,他陷入铜墙铁壁,进退两难。这时候,石头也知道该出手了,十天前石头用全身力气恐怕都无法令大颠挪动一小步,但现在石头用根小指头的力气,甚至只是嘘口气就能让大颠直上青天揽明月。

大颠第二次问:“上次说的不对,那么哪个才是心?”他也非常好奇,想看看石头怎么回答这个前后都不通的问题。

石头不正面回答,反而要求他:“使你扬眉动目的那个不算,把心拿出来!”

大颠真是哭笑不得,扬眉动目的那个跟说话的这个不都是一样?除了那个有什么是心?没有了!于是他说:“没有心可以拿出来。”

石头这下才说:“原来就有心!怎么说没有呢?真是毁谤啊!”

石头这下等于是肯定地告诉他:“没错!傻徒弟!说话的就是你的心,扬眉动目的也是你的心,有什么好怀疑呢?”

大颠终于明白了!原来石头一再否定他的见解,否定到了最后,反而肯定他的见解,经过一反一正的波折,大颠才完全确定:“啊!没错!我的心确实就在这里!”于是开悟出现了!

石头希迁禅师真是了不起的兵法家!布下奇局,一步一步逼大颠和尚想不开悟都不行!

香灰之下仍有一星火苗

(沩山)一日侍立,百丈问谁,师曰:“灵佑。”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此示之,云:“此不是火?”师发悟。

《景德传灯录》卷九页一四九

【白话新唱】

沩山灵佑有一天站在百丈怀海身边,百丈睁开眼睛问:“谁站在旁边?”

沩山说:“是我灵佑。”

百丈说:“你看看香炉里还有没有火苗?”

沩山拨了一下说:“没有。”

百丈亲自走下禅床,深深拨开香灰,露出一星火苗,挑起给沩山看,说:“这不是火苗吗?”

沩山言下开悟。

【分析与鉴赏】

沩山如果更伶俐,当百丈问:“谁?”他就开悟了!世上岂有沩山灵佑这个人吗?

但沩山只当作一句平常问话,不知道已是老师慈悲接引他。

于是百丈怀海必须设计“陷害”他了。他叫沩山看看香炉内还有火苗没。火苗,其实象征内在的佛性:香灰,则象征遮住佛性的重重妄想、执著。

沩山拨了一拨,就说没有火苗。这就是说沩山没有钻透重重妄想、执著,深度还不够,所以佛性不能重见天日。于是百丈亲自动手了!他深深一拨,火苗果然出现了!正因为沩山刚才还说没火,转眼火苗就被百丈挑出来了,当下震撼剧烈,剎那间他明白老师的意思了!百丈布局激发的实时震撼力,帮助了沩山瞬间穿透重重迷云,直见自己的佛性。

禅风鼎盛之时,禅师都有这种高妙的手法为弟子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真是灵性大师惊人的特异功能!

在重重香灰之下,仍有一星火苗,熊熊不息。

听鼓声而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