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透牛皮经
3053600000028

第28章 勘验篇 (6)

有位新到参学禅来,才刚礼拜完,陈尊宿就喝斥他:“阇黎!你为什么偷吃庙里的水果吃?”

僧人一听,完全摸不着头绪,有点儿急着分辩说:“我才刚来,什么也没做,和尚为什么编排我偷吃水果?”

陈尊宿说:“还说没偷吃水果,赃物俱在!”

【分析与鉴赏】

我们都知道,这僧人并没偷吃水果,所以陈尊宿是拿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加在这僧人身上。陈尊宿也非常明白整个情形,他是故意这么说的,里头有深意啊!

人世间的一切,全都是子虚乌有,但人们却通通当作实有来看待。这是人们虚荣的根源、快乐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根源、轮回六道的根源。

试问:僧人明知自己并没偷吃水果,但他为什么要替自己辩解?

其一,因为他有自我感,他觉得“我”被误解了,“我”要替自己解释。

其二,他觉得被误解,是不好的,不愉快的,“我”不喜欢这种感觉。

其三,他把陈尊宿的指控当真了,以为如果他不解释,就落实了罪名了!(还好,玫瑰花不会说话,否则她每天都不停忙着说:“我是玫瑰花!我好香!我是玫瑰花……”

陈尊宿一句话,就让他露出原形了!所以当他解释完,陈尊宿说:“赃物见在!”意思就是说,你还没开悟的证据通通不打自招了。

相信这位参学僧经此一役后,对自己强烈的自我重要感,会有刻骨铭心的警觉。

总有一天,也许在此生,也许在来生,僧人终于明白了,他将会正大光明地大声说:“是的!我是贼!是我偷吃水果!”

然后他再补上一句话:“一切古来今往的恶事,全都是我一个人干的。”

尼女说法

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

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

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尼曰:“变得也是野狐精。”

师乃打趁。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页二二二

【白话新唱】

有位尼师打算开堂说法,谭空和尚认为她的功夫还不到,所以出言试探:“你们比丘尼乃是女人家,怎有资格开堂说法?”

尼师说:“可是经典记载,龙女八岁成佛,你怎么说呢?”她不知道,这句话就让她失去先机了。

谭空说:“龙女有十八种神通变化,你随便变一种给老僧看看。”

尼师不悦地说:“就算变得出神通,也是不入正道的野狐精!”

谭空和尚拿起棒子就把尼师赶出去了。

【分析与鉴赏】

尼师的败笔在于谭空和尚说女人不需开堂时,她认同自己是女人,这就是一念无明,触犯了机锋,从此一败涂地。

认同自己是男是女,是人是佛,是贫是富……,都使自己越远离真心本性。

尼师说:“龙女八岁成佛,你怎么说?”

这话的理路也不太顺畅,人家龙女八岁成佛,固然显示女性也可成佛,可是你是龙女吗?你像龙女一样超越了男女相吗?

尼师的重点也许放在女人也可以说法上,谭空和尚的重点却在于你有没有说法的真本事、真功夫、真体悟。

真实而言,禅师眼中无男女相,谭空和尚不会认同“自己是男的”,也不会认同“比丘尼是女的”,说男说女都无妨。就像观世音菩萨无男女相,众生把它画成端庄美貌又飘逸的女像来供奉也很好,把它塑成雄伟英武的男像也很好。

总之,不要太快相信你对自己的描述,因为你很可能自己安排了一个大骗局来瞒惑自己。

不要抢我的名字

(三圣慧然)自临济受诀,遍历丛林。

至仰山,仰山问:“汝名什么?”师曰:“名慧寂。”

仰山曰:“慧寂是我名。”师曰:“我名慧然。”

仰山大笑而已。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页二二三

【白话新唱】

三圣慧然在临济义玄指导之下开悟了,之后走访各禅宗道场,来到仰山。

仰山慧寂问三圣慧然:“你叫什么名字?”

慧然说:“我叫慧寂。”

慧寂说:“不对!慧寂是我的名字。”

慧然说:“好吧!那我就叫慧然吧!”

仰山大笑,不再多说什么。

【分析与鉴赏】

在禅者证悟的心境中,任何问题都不存在。

注意!开悟不是找到一切的答案,而是一切问题自己消失无影了。

“你叫什么名字?”对不起!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可是既然你问了,那我就随便答好了!我就叫慧寂吧!

什么?你说慧寂是你的名字,叫我不要抢你的名字?

好啊!那我就不叫慧寂,这名字就让给你了!

那我叫慧然好了!反正许多人都这么叫我。

不过,如果你叫我阿狗、阿猫,或者小乌龟、小肥猪,我也不反对。

其实,无论你叫我什么名字,都与我无关。我连我自己都找不到了,还会在乎你给我取什么名字吗?

一言为定!我们来玩游戏。好!你叫慧寂,我叫慧然。在游戏结束之前,我们都会记住这名字代表自己。

等游戏结束以后呢?

等游戏结束以后……还有你我的区别吗?

我差点忘了,原来八十亿佛皆是一佛。

我不在

师问僧:“近离什么处?”

曰:“近离襄州。”

师曰:“来作什么?”

曰:“特来礼拜和尚。”

师曰:“恰遇宝应老不在。”

僧便喝,师曰:“向汝道不在,又喝作什么?”

僧又喝,师乃棒之,其僧礼拜。

师曰:“这棒本分汝打我,我且打汝三五棒,要此话大行。”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页二三

【白话新唱】

宝应和尚问僧人:“打从哪儿来?”

僧人说:“从襄州来。”

宝应又问:“来做什么?”

僧人说:“特地来礼拜和尚。”

宝应说:“正巧,宝应这老家伙不在。”

僧人一听,宝应开始打机锋了,便大喝一声!

宝应说:“已经跟你说宝应不在了,你还喝什么?”

僧人再喝,宝应于是举棒就打,僧人被打后反而恭恭敬敬向他礼拜。

宝应说:“哎!这顿棒子本来应该是你打我的,你姑且让我打个三五棒,不过是让大家知道这事而已。”

【分析与鉴赏】

有一则苏菲寓言说:

某天,有人来敲门,马雅大师隔门问说:“找谁?”

访客说:“我找马雅大师。”

马雅说:“马雅不在。”

访客说:“不对吧!你不就是马雅吗?”

马雅叹了一口气说:“我,也在找马雅,已经找了四十年,尚未找到。”

由这则寓言再来看本公案,似乎两者颇能相互呼应。

这僧人若眼光够利,当宝应说:“正巧宝应不在。”他就礼拜领受了,就诸事大吉。但僧人颇自恃,练就一身禅功不显显身手岂不是锦衣夜行?人是不甘寂寞的,忍不住便喝!

宝应风雨不动安如山,只是冷静说:“已经告诉你不在了,你还喝?”

但在僧人眼中,他却觉荒唐!犹如你去敲门,门后之人却说:“回去吧!里面没人!”所以僧人再喝一声,想叫宝应现出原形!

宝应大气磅礴,举棒就打!

宝应虽然无我,犹能发起大气魄,大机用!僧人这下服气了,赶快礼拜,心悦诚服地礼拜。

宝应说:“这棒本来应该你打我!”这真是一句融悲心、智慧的深刻语!

禅者走出无我之境,显露行迹,若非为了教化迷人,何苦如此?古人云:“谁家锅里没有几粒鼠屎!”

这粒鼠屎,值得珍重举之齐眉,恭置佛案之上、檀香之侧,供养十方诸佛。

千圣亦不识

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这里作么?” 曰:“一切不为。”

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

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 曰:“千圣亦不识。”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六四

【白话新唱】

有一天,药山惟俨坐着没事,石头希迁看到了就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药山说:“什么也不做。”

石头说:“那么就是在这儿闲坐了。”

药山说:“如果说是闲坐,就是‘做’了。”

石头说:“你一直说什么也不做,到底不做什么?”

药山说:“这个啊,从古至今所有的圣人佛菩萨也都不认识呀!”

【分析与鉴赏】

千圣如果识得,可以被认识的仍然还在“有为”的范畴,不是无为。

即使闲坐无事,也不要认为自己“闲坐无事”,若这么认为,正是“戴着眼镜找眼镜”。

药山惟俨知道石头希迁问了一个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以顺水推舟说“千圣亦不识”,坚定地站稳不可说的立场。这时,石头已经测试出药山的悟见十分稳固,不易动摇了,于是也作了一偈来阐述“千圣亦不识”: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敢明?

月行却与人相随

石头有时垂语曰:“言语动用勿交涉。”师曰:“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

石头曰:“这里针扎不入。”师曰:“这里如石上栽花。”

石头然之。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六四

【白话新唱】

石头希迁有时对药山惟俨说:“这个道啊,与言语动作都毫不相干!”

药山接口说:“即使不言语动作也毫不相干。”

石头又说:“这个道啊,无路可入,连针刺进去的缝隙都没有。”

药山接口说:“这个道啊,想抓牢它,就像在石头上种花一样不可能。”

石头点点头,真是厉害的徒弟。

【分析与鉴赏】

药山惟俨有天晚上独游山路,忽然云开见月,他触机有感,大笑一声!方圆百里居然都听见了他辽阔的笑声!

如果体会道的人,笑声就是这么快活。如果没体会道,笑得越大声,旁人听来越是刺耳。

同样的,体会道的人,说话不违背道,行为举止也不违背道。

而未体会道的人,不管说话不说话,行动不行动,总是与道不相干。

大珠慧海说:“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意思正是如此。

没体会道之前,道就是躲在一个无缝塔之中,连针插的缝隙也找不到;没体会道之前,道就像石头上不能长的花,让你摸不着。

可是体会道以后,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片刻道会离开你,即使想把道丢掉,道还不肯走呢!

诗曰:“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就是人与道的最佳写照。

跳舞的沙弥

药山斋时自打鼓,高沙弥捧钵作舞入堂,药山便掷下鼓槌云:“是第几和?”

高曰:“第二和。”

曰:“如何是第一和?”

高就桶内舀一杓饭便出去。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七五

【白话新唱】

有天吃饭时,药山惟俨亲自打鼓,高沙弥趁着鼓声的节奏,手上捧着钵盂,一边跳着舞,舞进斋堂。

药山放下鼓槌说:“这是第几和?”

高沙弥说:“第二和。”

药山问:“那什么是第一和?”

高沙弥舀了一杓饭,又走出去了,来如风去如烟。

【分析与鉴赏】

啊!跳着舞舞进斋堂吃饭,高沙弥大概是佛教史上第一人吧!

说起高沙弥实在有趣,为什么他不去受大戒成为比丘,而老是当个沙弥呢?在他初参药山时,药山问他:“要去哪里?”高说:“去江陵受三坛大戒。”药山说:“受戒图什么、”高说:“图免生死。”药山说:“有一人不受戒亦免生死,你知道吗?”高说:“既然如此,我就不受戒了!”果然高沙弥开悟以后,就不去受比丘戒了!

由此可见,高沙弥是彻底的回归本质不拘形式的人,如本案中,吃饭大可以愉快的跳舞开始,为什么要搞个什么二时临斋仪又唱又念了老半天,饭菜都凉了、难吃了才开动呢?

药山问他:“这是第几和?”实际是问高:“你现在的表现是第几境界?”

第二和,意即这只是世俗谛的表现。所以药山追问:那第一和,也就是第一义谛是怎么样呢?

舀一杓饭,然后走出去,这些平常事,就是第一义谛啊!只是不必去说,一去说,又落入第二义了。

《金刚经》卷初记载:“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其实整部《金刚经》至此讲完了,以下都是画蛇添足。只是诸佛慈悲,不得不做个喋喋不休的长舌妇呀!

沉默而聒噪

新罗僧到参,方展坐具拟礼拜,师捉住云:“未发本国时道取一句。”

其僧无语,师便推出云:“问伊一句,便道两句!”

《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页二七七

【白话新唱】

有位韩国的僧人来参,正准备礼拜时,仙天和尚一把抓住他说:“还没从韩国来之前的本地风光说一句吧!”

僧人无话可说,仙天和尚将他推开说:“问你一句,却回答两句!”

【分析与鉴赏】

“未发本国时道取一句!”就是要对方把禅是什么说出来。犹如父母未生你之前是怎么一回事?达摩西来传些什么?

可怜这僧人是来参学的,脑袋空空肚子也空空,实在无宝可献!而他明明一句未说,竟被指控:“问你一句,却回答两句!”

啊!原来维摩诘虽然沉默,但他的沉默却像轰雷一般震撼众人心灵!

而不识法性的韩国僧,虽然沉默,却聒噪得令人不得不捂住双耳!

德山点心

(德山宣鉴)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