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滴水上安住,每一段路上幸福
3054400000013

第13章 正念,品质生活 (3)

坐禅的时候,我的心其实在神游千万里。我整个人仿佛悬浮在云端一般,我的眼幕低垂,感受着内在呼吸的深邃而辽阔,也体会着单纯与这呼吸同在的本体感。

我观想呼吸,如同一朵又一朵的莲花开放,又如祥云,恬淡柔和。

众人的呼吸慢慢地连成一片,世界广阔,只有呼吸能够穿透宇宙的阻隔,天地玄黄,我们默默地在其中归一,在其中消融。

当我坐禅的时候,我没有想到遥远处已经山花开放,那次第的美景如般若波罗蜜多般,壮阔明艳,我们内在的宇宙,其实有着如此单纯而汹涌的力量。

我们虽然只是坐着,哪儿也不去,什么事也不做,没有期盼,没有想法,没有希求。只是最单纯的坐姿,最单纯地回归。

禅修指导语让我们观想自己的身体各部分,从脚趾头开始,然后往上,想象脚面,脚后跟、小腿、膝盖、大腿、腰部、后背、胸膛、头部……你回到同身体相处中来,当注意力很纯粹地注意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那个部分会慢慢地发热,变轻,仿佛有一股暖流把自己的那部分给包围住了,然后没来由地变得紧崩,之后全然放松。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三十分钟之内,只是进行全身扫描,放松。然后在分享这一段的感受。

坐禅一开始似乎是有点枯燥的,因为你会发现,自己不允许别的动作,别的行为,就是简单地坐着,然后观照自己的全身。但其实,我们好像已经忘掉了简单地坐着,更忘掉了对自身的观照。

我们总是很忙碌,坐着的时候就会玩电脑、看书、玩游戏、看电视等,总要找些事情来做,却忘记了有的时候,你其实可以什么都不坐地观想一下自己的身心灵,回归内部,而不是总向着外部寻求索取。

佛陀当年悟道,也是因为从坐禅中得道的。曾经他也很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了悟,其实,只有无为,才能是心灵的道,心灵只需要去成为,不需要去获取,索要。

当你观想当下这一念,你会有特别的领悟,其实,当你总是在做事情,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电视,有可能你还是会越来越累,你的心会被外物不断地牵动,而不得平静。而当你坐禅静观,你关闭了外来的频道,而是仔细地回归自性,内在的心性修炼才会被慢慢启动,你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什么都在做,你因为“空性”而拥有更多可能。

当你的内在在坐禅中不断放空,你才能够去获得那一个道。你的内在才可以从分裂中解脱出来,而慢慢变得整合。

因此,我们每天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时间来坐禅,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关闭电视、电脑、手机、网络,你只是静静地坐着,静静地觉知这样的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行之禅:用步履丈量世界

你会行走吗?你行走的时候会很简单地关注自己脚下的每一步,而心无杂念吗?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单纯地关注自己的脚步了?

还记得在学校的时候,和恋人走过的那一路的黄叶,你都用感情来丈量,用泪水来纪念。你们合欢的日子,如此地庄严,具有意义。

抑郁独行的日子,最喜欢在河边欣赏睡莲,喜欢观望那柳树在抽芽,喜欢用眼神来向身边的景物致敬。偶尔还很喜欢细雨中的散步,青青草上都是雨水,头发被打湿了,雨水甜甜的,还有着萌萌的香气,想象喜欢的人会从天而降,怀里捧了满满的山花。

行走总是和忧郁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心情恬淡的时候。你爱和家人一起爬山,登到顶处,一览众山小。你穿一双平底的球鞋,很早之前,你就不爱穿高跟鞋了,因为那不利于行走的舒适。

你也行走过江南的雨巷,那长长的雨丝仿佛儿时梦境,帮助你去回忆梦寐深处的景物。你在乌篷船上站住,好好地观察两岸的风光,那一户户的水乡人家后院开出的蔷薇和月季,想象那些窗子后面发生的故事,那些人家的孩子们出外工作,留下一江春水的寂寥给了老人。

你还走过西藏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之下,在云南的泸沽湖畔,你亲近过美丽的星空。那松软的泥土被你踩在脚下,和星星相映,它们相互召唤,通过行走,你发现了大地与星空的恋情。

行走是这样地被我们热爱,又被我们轻松地忽略掉,我们以为它就是呼吸,不需要去在意,但其实,它从来都需要我们投注一定的注意力。

我又记起自己的第一次行走,那是在一岁多时,大舅把我放下来,让我自己走,我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于是,我慢慢拥有了行走的能力,我开始可以更多地去探索世界。

我曾无数次地在楼下花园散步,通过行走,我觉得自己才有更深邃的存在感。我清晰地感觉自己的步子,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晕眩。行走能够扩展我的意识,赋予我飞翔的力量,我走着走着,就发觉自己真的可以跳起来,飞起来。

佛陀也曾经这样单纯地行走,他为了拯救苍生,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悉达多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二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一边走,一边寻求解脱之道,在行走中,他发觉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他了悟,一切均在无常之中。慢慢地,他走累了,也走倦了,在一棵菩提树下,他停了下来。

我喜欢的女作家三毛也是一个爱行走的人,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她通过走,来记录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在沙漠里,她也走出了人生最漂亮潇洒的图画。

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走”,帮助我们丈量了这个世界的风采。

食之禅:食物也有灵魂

从没有哪一天的早餐有我在这次旅途中的多,煮蛋、鲑鱼、火腿、蔬菜、面条、果汁、豆浆、纳豆等等。这些不同的食物,让我的早餐变成了一次营养盛宴。

我拿好喜欢的食物,独自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箱根森林,秋日正盛,层林尽染,枫树以及各种树交相辉映,呈现红色、深黄、明黄、浅黄、深绿等一系列如同音阶般分割开来的森林风情。

整座箱根森林就如同一场交响音乐会,起伏的树木,好像管弦乐和手风琴,而那天空的蔚蓝色如同竖琴弹奏,一座座的小房子是间错其中的小提琴演奏,指挥家,则是那位点化万物的神。

日本确实是热爱自然的国家,神道教类似于中国的道教,重视万物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相映相生。虽然,它作为岛国,自然环境恶劣,但没有停止过对于森林的保护,不断植树造林,才让我的早餐,有了更美的景致可以欣赏。

再回到我所用的食物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太重视往食物里加各种调味料,而忘记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但这一次,我发觉,自己开始更喜欢原生的食物。比如,生菜的淡香、不太甜的水果的有机原味、只加了番茄酱的蒸蛋、半熟的鳜鱼片让我还能尝到它在深海里游泳时的腥咸……我的心思因为食物的新鲜原味而不得不停留在其中,这些食物并不一定要以美味来逗引食欲,只是,它是有机种植,它在过程不经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污染。对人类健康不存在任何的威胁。有机食物采摘前没有被催熟,一切按其原生自然成熟。

这些食物不是经过精心烹饪,停留着它本身的味觉体验:鱼一定有一种鱼的冰冷与新鲜,蔬菜一定有点雨露气息,橙汁也大多采自天然鲜橙,也并不添加白糖……这里的各种食物都不含添加剂和防腐剂。环保学者沈立说,尽可能吃天然食物与有机食品,如果有利于排毒与净化,最好生吃。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吃着这样的食物,再欣赏着窗外的森林美景,我的心仿佛也跟着变得原生态而自然了起来。中国人注重食文化,各种烹饪方式,调味理念,几乎把食物个性化和人性化了,离原生态的野性天然越来越远,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悲哀。有时候,我们让自己的胃太暖了,太舒服了,但缺少一点点和食物本身的肌肤相亲,过度加工的食物吃下去之后,让我们的味觉开始麻木。

餐厅里不时走进来一些小孩子,很多都在秋日天气里穿着短裤,甚至短袖上衣,他们表情灵动,行为矫捷敏锐,也不叫嚷,自在有序。

我的胃因为吃这些天然的食物,一开始有一点不适应地微疼,后来喝了热汤开始有了好转。我觉得自己肯定不适合野外求生这样的活动,因为胃已经被惯坏了,不能适应野外的食物。

食之禅,要让我们不说话地饮食,全神专注在食物上,细细地品尝每一口的滋味。而如果食物本身具有特色,不是统一的口味,这会让人更加回味悠长。

我慢慢地剥着手边的荔枝,我知道这边的食物都是绿色的种植,吃着也会比较放心。那微凉的荔枝进入我的口中,还有一点点生长中的骄傲与不驯,如同这里的人一样,既野生又顺服,既寒冷又暖热,两种矛盾的品格汇聚于一身,我觉得食物和人,真的有相通之处。如果连食物都没办法给你一点点刺激的感觉,那生活又有什么滋味呢?

吃饭的时候,中国人照样喜欢三五成群地聊天,而西方人和日本人大多单独,不喜热闹。一点点音乐溜进来,我知道,这是一个愉悦的早上。

吃完最后一口食物,我领略了这里的又一番风情。我要出去拥抱森林了,大自然的交响乐等待我去探索和聆听,喜不自胜。

嗅之禅:疗愈你,释放你

你相不相信,一种嗅觉体验就能把你解放?我曾经也不信。

我的香水很多,有前老板赠送的巴黎带来的兰寇珍宝经典香水,有自己买的雅顿红色大道香水,还有安娜苏的圆梦精灵等等。

但在我看来,我们身上的味道不是太平淡,而是太复杂了。曾经,我是一个以复杂世故为美的人,而我们的文化也在教化我们最好变得复杂点。我觉得自己很像是一朵成熟到眩晕的鸢尾花,最好开到泛滥的一大片,还有些微微的盛放之后的腐烂的味道。比较真实,也比较分裂,我以为紫色是一种经历很多之后的智慧颜色,但我没有觉察自己内在深藏的野心勃勃,我的复杂世故其实也破坏了某种天然的美感。其实人应该经历三个过程,从天真到世故,然后再到天真。最后一定要化繁为简。

就像我们对于嗅觉的体验,一个人并不是要让自己每天有不同的味道,最好是能够选择到专属自己的香味。你需要慢慢地去邂逅一种打动心灵的味道,然后把这种味道固定下来,并让这种味道成为你的标签,化为永恒。而好的气息一定是比较单纯,比较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