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是观
3055300000009

第9章 做人篇·解脱 (2)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自己或他人PS过了,所以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傍晚下山,路过一所中学,看到铁门紧闭。由此想到许多人的一生:上学,被关在学校里;成家,被关在家庭里;上班,被关在公司里;死了,被关在盒子里。关,不只是环境因素,还有精神因素。人的一生似乎都在编织属于自己的笼子,然后自豪地把自己关在笼中。

凡夫的心都患有多动症,如果不治愈它,就会永远不得安宁。因为不安宁而彼此纠缠,彼此伤害;浮躁,是混乱的心念此起彼伏,躁动不安,使人内心难以安静下来。

又因为不安宁而感到不安全。

许多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需求学习佛法,像是逛街选购商品一样。岂不知,满足自我需求和成就解脱是背道而驰的。

执著使人不舍,无常却使人不得不舍。执著使人一相情愿,浮想联翩;无常却让我们必须放下幻想,面对现实。

只有体认到空性智慧,才有能力彻底解除迷妄的生命模式。

人活着不能没有目标、没有信念。但如果为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和信念活着,那就太惨了。

大好时光在忙碌中度过,也是挺浪费的。

放慢脚步,聆听内心的安静。

贪执像根绳子,把人绑在轮回中,不得自由。

保持觉察,别让妄想挥霍生命。

负面情绪就是心灵毒瘤,要谨防它的出现和增长。所以,我们应当时常进行心灵体检,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及时治疗,以免带来无穷的后患。

每个人根据不同条件,培养了不同的需求,只要不和别人攀比,都能从自身需求的满足中得到快乐。

一只小猫有一片树叶就能欢天喜天地玩上半天,许多人坐拥亿万资产却快乐不起来。人因为贪执财富,为物所困,才失去了享受简单快乐的能力。

我们创造了很多方便,带来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也制造了过多依赖,造成心灵的不自由。如果舒适与自由不能兼得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

培养正知正念,才能跳出观念的枷锁和感觉的陷阱。

不要听到一些传言,就轻易地相信或作出评判。语言有极大的片面性和欺骗性,不少人正是利用语言的这种特征,达到个人目的。

现在人为什么废话特多?因为心灵的垃圾太多,所以滋养了丰盛的废话。

贪执,使人被外物控制。

心灵的垃圾使人忙乱不堪。

正常的拥有不会带来伤害,对拥有的执著才会造成伤害。

解脱不是出家人的专利,每一个被无明烦恼折磨的众生都有解脱的需求,同时也具足解脱的潜力。

轮回的本质是惑业。真切认识到惑业的过患,必然愿意生起出离解脱之心。

自己不想改变,不做努力,谁都没办法救得了你。

事情总是越做越多。如果不能主动选择或放下,这忙碌的日子是没有尽头了。

有些人看去很无私,其实我执很重。

面对老病死,青春、健康、生存及荣华富贵,显得多么虚幻。

妄想不断在编织轮回的梦。为了实现梦想我们疲于奔命,不得休息。

心无执取,便能解脱。

在强烈的我执中,也会口口声声说着无我。

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如果以贪执的心做事,做得越多,就会被绑得越紧,越不能解脱。

烦恼也有自我保护的功能,如果不了解它的生存之道,想要动摇它并不容易。

选择正念、发展正念,是生命唯一的出路。

串习、惰性的力量很强大,要勇猛精进才能战胜它。

无常的事实不断在给我们说法,可人们却忽视不见,依然沉迷于永恒的幻想,期待永恒的存在。

我执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认知模式,来为他的存在服务。你似乎每天都在为自己打工,可是,这个自己是你吗?

死亡是恐怖的,死后生命没有结束,同样恐怖。 因为对有些人来说,生命将无休止地痛苦下去。

当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时,我们却比以往更累,也更脆弱。我们依赖的支撑越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因为在每一种需求中,都伴随着需求无法满足时带来的恐惧、不安和痛苦。

一个事业,很容易形成一种执著。一旦有了某种执著,你就别想过清静日子了。

串习这个老友,总是一再造友。在这个家庭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你分得清楚吗?

大多数人平时都在昏沉或掉举中。无明的力量太大了,总是使人活得不清醒。

如果一个人建立了某种不良串习,他的麻烦是没有尽头的,真是轮回是苦啊!

同样做利他的事,可能成就慈悲,也可能成就我执。

需求和执著使人疲于奔命。

只要没有看清轮回真相,不断地执著和追求,不论自以为多么聪明,其实都是不折不扣的傻瓜。

人制造了妄想,妄想控制了人,使生命不能自主。

当我们有某种需要时,往往会把这种需要的重要性给扩大了。

不存在没有谁就不行了,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重要性,结果被自己骗得团团转。

看看你的心念,你每天都在为谁服务。其实,我们早已成烦恼妄想的奴隶了,真是可怜啊!

独处时的行为,一样会对你的生命产生莫大影响,所以要慎独啊!

心有着奇特的编辑功能,能将种种有关乃至无关的素材统统演变为所需的证据,使我们在内心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因这样那样的帮助爬出陷阱。但只要陷阱还在,我们就会从这个陷阱落入那个陷阱,永远暗无天日,永远遭受伤害。

解脱是三乘佛法的核心,声闻乘以追求解脱为目的;大乘行人也应具足解脱的能力,方可自觉觉他,否则就会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需求比财富多,即便富有,也不容易满足;负担比荣誉大,即便风光,也不容易快乐。

智慧,是解除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

拥有自由的时间,还要有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否则的话要把身心安顿好也是不容易的。就像有些人上班的时候,盼望假期;而到了假期又觉得无聊,不知该怎么过日子。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思考!

意识到死亡与无常的威胁,就会抓紧时间,选择做些对生命成长有价值的事,而不是整天忙于俗务,或者用无聊的方式打发时间,活在一种习惯性的麻木中。须知人身是很难得的!

自由,不只是要有环境的自由,还要有心灵的自由。没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即便拥有再自由的环境,也是不自由的。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帮助我们摆脱心灵的不自由,回归心灵的自由。所谓解脱自在也。

为谁辛苦为谁忙?其实,人们都在为自我打工。自我又是什么呢?自我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如果不能走上生命的觉醒之道,我们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徒劳的。

忙着,一个念头、一件事就是整个世界;闲下来,才能体会到生命内在的丰富从容,世界的精彩多样。

需求,如果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贪执,引发种种烦恼;需求,如果来自于利他,就能成就慈悲之心。

自己身上有一大堆缺点,却带着理想的眼光看别人,谁也看不惯。可是,你看不惯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你。须知我们都是凡人,内心里充满着贪嗔痴,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是正常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接纳,彼此宽容,鼓励,共同走出生命的迷惘,走上觉醒之道。

逃避烦恼,转移目标,不是究竟解决烦恼的办法;只有直面烦恼,用心审视烦恼的实质,才能从当下化解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