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红色资本家
30582900000024

第24章 袁氏当国(一)

袁世凯3月10日在BJ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国家地理》也派出了精干记者前去报导。因为是重要的日子,陈思远还去了报社主持撰稿。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坐在会议室中央指挥一群平均年龄三十岁的记者编辑们,画面也是很戏剧性的。

“老刘你那组人以后就常驻BJ,有什么消息打电报回来,差旅费、安家费你们放心,给足。”

“谢谢老板,我们这组人一定把事情做好。”

“大老王你负责的世界新闻最近做的不太好啊,全都是转载别人家的,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给你们组那么多经费,不知道招点外国雇员吗?泰坦尼克号就快要出海了,那将是个大新闻。”

“是,老板我知道了,我派人跟进。”

陈思远说着说着想到了泰坦尼克号,要不要去救那条船?要是决心去救,他是有那个能力的。几个月前他定的两条货船已经在英国建好了,过几天招募好船员就可以开回来,救人其实是顺路的事情。

陈思远一会功夫想了好多事,嘴上没停着。

“李大姐,你们组一直是做教育板块的,把最近的国内高校排名做出来,要有理有据有看头。”

“琛哥,你们组跟进巡捕房,把最近市民关心的刑事案件做出来。”

……

陈思远从来不喜欢在这群玩笔杆的雇员面前摆架子,他的老大地位在之前的几篇文章发表后,就已经完全得到了确立。平日偶尔来趟报社,主持会议或者安排任务,陈思远都是和和气气,温文尔雅。这种平和气质由上而下地感染了每一个员工,以至于社会上的人评价说:《国家地理》的人都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国家地理》的文章都是中正平和、公平公正的。

孙中山和袁世凯手下的御用文人都喜欢在《国家地理》上发表文章,就是奔着《国家地理》良好的名声。当然,陈思远不能让这两帮人代表自己的观点,文章可以发表,稿费我也给足,不过每篇文章都得加一句:该文章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报本刊立场!

袁世凯上位,陈思远也写了一篇文章,是从后世拼拼凑凑弄来的。文章名字就叫《袁氏当国》,有点向后世那本名著致敬的意思。

在民国初年,平头老百姓都知道袁大头是个厉害角色,可他是怎么起家的,大多人还是不清楚的。陈思远写出《袁氏当国》,既符合了百姓的需求,也是给袁世凯做了一个全面公正的介绍。孙中山没理由介意,袁世凯也乐得有人正面介绍他。

没过两天,《国家地理》的特刊就在全国各地销售传播起来。人们捧着明显加厚一倍的报刊,心里暗赞:《国家地理》果然是份良心报纸,一毛钱买这么厚。他们不知道,陈思远的广告部门其实赚了更多的钱。

人们打开报纸一看,《袁氏当国》赫然印在头版头条。一时间,全民都在看袁氏,研究袁氏,讨论他的出身、起家。

“袁世凯出身HN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HN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

《袁氏当国》洋洋洒洒几万字,连续十多页,把袁世凯从小到大的底细挖了个干干净净,从落榜,从军,镇守朝鲜,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写到清末新政。袁世凯的主张、能力、胆识,甚至对国家的贡献都做了客观的评价。许多细节连袁世凯本人都忘了,尤其是这么多年来写的书信、做的诗歌,都被报纸写了出来,没人敢小瞧这份报刊。结果就是老百姓读的通透,袁世凯那一派人读的舒畅。

孙中山手下一批人肯定是有点不高兴的,不过他们也挑不出毛病来。对袁世凯的许多评语,都是很多前清名臣如奕訢、荣禄、李鸿章说的,例如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报纸只不过如实的把这些话写出来,这个真没法反驳。

孙中山本人这时候和袁世凯正处在蜜月期,袁世凯给了他一个修铁路的肥缺,让他去实现富国的梦想,于是也就没和陈思远父子计较。

总的来说,《袁氏当国》成了袁世凯走上人生巅峰的一个写照。全国上下都为这份报纸叫好,抱着各种目的向袁世凯隔空表忠心的大有人在。有了如此英明强力的元首,国家好像复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