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金陵中学上演民国的第一场新文艺演出!”SH的报童们在街边叫卖。
“《我的祖国》唱响金陵!”
“新文艺运动已成大势!”
天空淅沥沥的下着小雨,SH的报童依然蹦蹦跳跳的穿梭在各个街道。
“小孩,给我一份报纸。”
“要哪份?《申报》、《大公报》还是《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照片拍的好。”报童回答到。
“那就来一份《国家地理》!”路人爽快的付了钱。
“也给我一份《国家地理》。”旁边的路人顺手也买了一份。
“好,收您一毛钱。”报童接过铜板,把报纸递了出去。
“不错,这照片拍的真清楚,上面的中学生穿的衣服好洋气啊!”
“这是民国的学生吗?真精神!”
“新文艺运动,我看不错。我支持。”买到报纸的人们站在路边,不顾毛毛细雨,聚在一起讨论起来。
……
在BJ,国立BJ大学、BJ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师生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新鲜出炉的《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的口碑在大江南北早就得到了认可。报纸纸张质量优秀,文章内容发人深省,各种照片清晰明白,总是站在国民大众的立场去分析问题,看《国家地理》已经成为读书人的身份象征。
在BJ,不仅北洋政府各部门例行订阅《国家地理》,几乎所有的高的院校,各种商业机构,各国驻华使领馆都积极订阅《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不仅是国人了解国事,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分析中国的重要情报来源。
“快看,快看。《国家地理》又发特刊了。”
“我看了,是新文艺运动!”学生们三五成***流起报纸。
“这是南京的中学生吧,穿的衣服真好看。”
“后面还有好多呢。你看这个叫陈思远的男孩,好帅气啊。”女孩们一下子就被陈思远的照片吸引住了。
陈思远身穿燕尾服,站在舞台中央的照片被放在了第二页,很容易就会看的。(第一页当然是领导们和学生们握手的照片了)不管怎么说,必须要表扬《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报纸上这张照片把陈思远的阳光帅气完美的抓拍了下来。
“这叫新文艺运动呢,我看很好啊。”高校里的老师们很快也拿到了报纸,聚在办公室里热烈讨论。
“这个我们也可以搞啊,新文艺运动就得运动起来嘛。我们的学生也能演《屈原》,他们这个话剧不是没有演完吗,我们接着排、接着演!”中文系系主任在办公室里倡议道。
“对对,我们也可以。”在座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赞同。
有年轻老师补充道:“主任,我看这个合唱我们也可以唱呀,光看这歌词,我就热血沸腾,特别想唱这几首歌了。”
“哈哈哈。”旁边的老师也笑了。
“小李这想法不错,很积极嘛,合唱的事就让小李来组织学生!”
校园里,已经有学生们自发的聚在了一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来跟我唱。”校园里总有懂音乐的学生。他们对着报纸上的词谱,不一会就可以完整正确的唱出《我的祖国》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学生们跟着领唱越唱越欢。
……
“新文艺运动?这跟孙中山他们有关系吗?”***,袁世凯拿着报纸,问身边的爱将徐树铮。
“大人,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这后面没有孙中山的影子,确实就是一场单纯学生层面的运动。”徐树铮躬身回答。
“不过大人,这新文艺运动据说是南京陈诚的儿子陈思远推动的。现在外面流传的好多新歌曲,据说都是出自此子之手。”
“噢~这孩子到是个人才,看这张照片就是他吧。”袁世凯翻到报纸第二页。
“没错,就是这个孩子,确实是一表人才啊。”徐树铮也比较喜欢陈思远,笑呵呵的说道。
“那这个新文艺运动我看就可以放开。爱国,这个值得大力宣扬。只有爱国,才会拥戴政府,拥戴我们。这个必须要支持。”
“是,大人说的对。”徐树铮点头称是。
“让下面的人去办这件事,就学学南京的那些孩子,让BJ的学生们好好唱唱这些歌……”
“对了大人,我看这些孩子的穿的校服都很有精神,不如咱们在全国推广一下这种新式校服。我听说,这些校服都是陈诚的制衣厂生产的,不如咱们卖给陈诚一个人情,就让他来做。”
“还是树铮想的周到,就让陈诚来做。这对陈家父子值得我们拉拢。”袁世凯拍手称赞。
“树铮啊,陈思远这个孩子我挺喜欢他,什么时候把他叫来BJ,我想见见他。”袁世凯想了一下又说道。
“是,大人,我尽快安排。”
(下一阶段预告,陈思远北上,会见袁世凯,末代皇帝溥仪……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