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3060800000022

第22章 发请柬的你 (2)

请柬分为正文与封套两个部分,可以去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制。

请柬的正文一般印制或书写在带有装饰性花纹的卡片纸上,它通常是对折成长方形的,正面居中标有“请柬”二字,折内即是请柬的正文。

若自制请柬,使用稍厚一些的纸即可,但切忌使用黄色或黑色的纸张。书写正文时,最好使用毛笔或钢笔,一笔一划地把每个字都写清楚。不要随便使用彩色墨水来书写请柬。

自制请柬时,应尽量将其款式设计得庄重精美,行文既要规范合理,又应力求简洁。

一份标准式样的请柬,必须包括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活动的要求、联络的方式以及活动的召集人等内容。

在这里,我们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无需再作诠释。所谓活动的要求,在此是指对出席者在着装、化妆、携带眷属和是否需要在收到请柬后作出答复等方面有无特殊规定。例如,我们在邀请亲友参加宴会或舞会时,往往需要在请柬上对被邀请者提出着装方面的特殊要求。

再如,为了便于掌握大型聚会中的出席人数,可在请柬正文的左下方注上“盼赐惠复”的字样,在外文请柬上这句话则大多以法文缩写“R.S.V.P.”来代替。其含义都是要求被邀请者不论是否出席,均应告之主人。

有时,为了便利客人,可在请柬上相同的地方写上“因故不能出席请答复”(英文即为“Regrets only”),意即如能出席就不必相告了。在请柬中附上一份回复卡,在上面分两行写上“接受邀请”与“难于接受”,由客人选填后回寄给主人,也是一种善解人意的惯用做法,在国外极为流行。

假设非常盼望某位客人届时能够应邀而至,可在请柬的左下方写上“届时毋忘”一语(法文缩写为“P.M.”),这样的话客人一般就不好推辞了。只是“届时毋忘”、“备忘”等语不可与“盼赐惠复”一语同时使用,不然就好比画蛇添足了。

所谓联络的方式,这里主要是指主人用以同客人保持联络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它应被写在请柬正文的左下方“盼赐惠复”或“因故不能出席请答复”的下面。

所谓活动的召集人,即社交聚会的主人。若主人已婚,则夫妇二人都应属于活动的召集人,可在请柬正文的右下方共同署名,但也可以不落款。在用外文书写请柬时,则没有落款。

使用中文书写的请柬,一般有以下四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是被邀请者的姓名不应在正文中出现;

二是行文中应使用第三人称;

三是标点符号不应出现在行文之中;

四是正文中提及的人名、地点、单位和节庆目的名称均应采用全称。

在使用英文书写请柬时,第一行顶格“露面”的就是被邀请者的姓名,至于标点符号也是可以使用的。

发给客人们的请柬,必须有考究的封套与之配套。在封套上,应认真写好被邀请者的姓名。鉴于国人的姓名在正文中多不出现,因此寄给国人的请柬更有这方面的必要。带有喜庆色彩的请柬,最好装入红色封套之内。

如在发出请柬时,已将被邀请者在宴会、联欢会等较大规模的活动中的座次排好,可依照国际惯例,在请柬封套正面的左下角注明属于被邀请者的桌次或位次。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接受请柬的礼仪。

作为接受请柬的被邀请者,在收到请柬之后,应当遵照社交礼仪的规范,尽早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要将他人的善待视若儿戏,不理不睬;或是置诸脑后,忘了就忘了。

其一,从速答复他人的邀请。由于请柬是邀约的最正规的形式,故此在接到请柬后,我们务必要尽早以同样正规的形式,作出答复。通常正规的答复形式指的是用信函的方式答复邀请者。用于答复的信函应使用第三人称行文,并应在信中尽量详尽地提及各位主人的全名、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以及自己是否接受邀请的明确态度。至于标点符号,用与不用皆可。

如果有时被邀请者与邀请者关系至为密切,为了尽早告知邀请者自己是否出席,请柬中附有回复卡或是注有“盼赐惠复”、“因故不能出席请答复”等字样,采用非正式的形式予以答复,即打电话或寄回回复卡,同样是可以的。

其二,答复切不可过于笼统和含糊。许多人崇尚中庸之道,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愿意驳别人的面子。譬如,收到了别人的请柬,他便立刻打电话向邀请者道谢。可一谈到自己能否出席这一实质问题时,他却又模棱两可起来,说什么:“到时候再说”,或是“尽可能争取吧”。须知这种态度其实是很不礼貌的。

对待他人的盛情邀请,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该当即立断说一声“不”。在这件事情上扭扭捏捏的,反倒使邀请者觉得我们虚情假意。对待讲究坦诚、直率的外国友人而言,我们尤其要这样作。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每个筹办聚会的女主人总想早点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应邀而至。要是把人家“吊”了很久,最终却未能露面,肯定会让主人大不高兴。

其三,拒绝要做得恰到好处。如果因故不能出席亲友主办的社交聚会,在接到请柬后,最好应在答复的信函中具体说明一下自己拒绝的理由,如有约在先、因公出差、卧病在床,等等,并应同时在感谢对方的好意之后,祝愿这次聚会圆满成功。

倘若自己已经复函邀请者,表示接受邀请,然而事到临头,却因为某些突发性事件,如孩子生病、家里来了不速之客、突然身感不适等等,而不能践约,应马上打电话告之主人,并表示自己的歉意。千万不可将错就错,索性什么招呼也不向主人打了。

有时假若自己突然“临阵而退”的原因难于解释,可以权且将“患了流感”作为失约的理由告之主人。这是一个大家都容易接受的理由。

其四,接受邀请之后,就应依照请柬上的要求行事。主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请柬上要求被邀请者“盼赐惠复”或是穿着正式的礼服到场,自然有他的考虑。因此我们在接受了邀请这个大前提之下,就必须以作一名合格的客人来要求自己,处处自觉地照顾和体谅主人,争取为主人分忧解难。要是偏偏与请柬上的要求唱反调,不是存心跟主人过不去,就是说明自己少调失教,没有教养。

有个别人往往对制作精美的请柬或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请柬爱不释手,喜欢将它们压在自家的玻璃底下,展示与人。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不得当的做法。一方面,它有向旁人故意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的意味;另一方面,它还有可能伤害其他人的自尊心。要是一位客人通过欣赏你所展示的请柬发现,一位你们双方共同的朋友所主办的一次聚会“有你无他”,定会闷闷不乐。

如果你有收藏请柬的爱好,那倒无可非议。只要你对自己的藏品存放得当,并且轻易不以之展示与人,便是无可挑剔的了。

以下,附请柬正文与答复函的范文各一则,仅供参考。

其一,请柬正文的范文:

其二,答复函的范文:

各位朋友们,有关发请柬的礼仪规范,我们暂且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