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3060800000036

第36章 安排家宴的你 (2)

第一,桌次问题。当我们为就餐者安排的餐桌超过一桌,即达到两桌或两桌以上时,就出现了桌次的尊卑问题。一般而言,当我们举办中餐宴会时,首先应当确定主桌,即主人与主宾所在的餐桌,然后才能讨论其他桌次的问题。

当举办只有两桌的小型宴会时,两张餐桌可以根据“餐厅”正门的位置横放或竖放。如果横放,应以面对正门居右的一桌为主桌,而以居左的一桌为次桌。如果竖放,则应以距门远的一桌为主桌,而以距门近的一桌为次桌。

如果举办三桌或三桌以上的家宴时,可将主桌摆放在“餐厅”的正中央或是正门的正对面。其余桌次的尊卑,则可依据右高左低的原则,根据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

例如,有三张餐桌面对正门并排放置,居中而放的是主桌,那么面对正门居于主桌右侧的当属第二桌,而面对正门居于主桌左侧的则属于第三桌。

举办两桌或两桌以上的家宴时,除了主人在主桌陪同主宾之外,女主人还应安排几位家庭主要成员在其他各桌上充当主人。其他各桌上的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上的主人的位置同向,也可以位于其正对面。

第二,席次问题。所谓席次,此处是指某一张餐桌上所坐的所有人的具体排序。要是赴宴的人数不多,一桌便可以容纳,这时席次的尊卑问题往往就显得比较突出。而两桌或两桌以上的家宴,在确定了具体的桌次之后,便需要安排每桌的具体席次。

以一张圆桌为例,排定在此就餐者的具体席次的尊卑的常见方法有四:

其一,男女主人分男左女右,背对正门而坐;男女主宾分男左女右,面对正门,坐在男女主人的对面。其他各对客人分男左女右,依照尊卑的顺序,自右向左依次排列而坐。

其二,男主人面对正门而坐;女主人背对正门,坐在男主人对面。男宾依照尊卑的顺序,分右高左低,依次排在男主人两侧;女宾依照尊卑的顺序,也分右左低,依次排在女主人两侧。

其三,主人面对正门居中而坐,其他人以右高左低为顺序,自上而下、等而下之地依次分两侧排列。

其四,主宾面对正门而坐,主人背对正门坐在主宾的正对面。其他客人依主宾的位置,遵照右高左低的原则,按照尊卑的顺序,在主宾两侧自高而低地排列开来。

使用方桌的时候,大致也可以照此排列席次。

为了使来宾易于找到自己所在的桌子与席次,除了可以安排专人为之“引导”外,还可以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卡,在每位进餐者的座席前面摆放席次卡。桌次卡上面书以阿拉伯数字1、2、3……即可,位次卡上则应书以就餐者姓名的全称。如果就餐者系外宾,则应在其座次卡上书以英文,或者中、英文并用。桌次卡应摆在餐桌中央,席次卡则应摆放在餐桌边上,一旦开宴,它们即应被收去。

在安排桌次与席次时,餐桌之间的距离要适当,每个席位之间的距离也应大体相似。在每张餐桌上,可铺上白色的桌布;在座椅之上,也可以加上坐垫或靠垫。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安排家宴的桌次与席次时,不必搞得过于烦琐。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以右为尊”的基本原则。例如,主宾坐在哪里,我们即可以此为主桌和上座。在招待外宾时,可根据国际惯例,以女主人作为第一主人。若举办二桌规模的家宴,且赴宴者多为至交时,可由男主人与女主人各自独挡一面,分别在主桌与次桌上充当主人。在难以根据“餐厅”正门的位置确定出上座时,不妨按照民间传统,以面南背北之席位为上座。

最后,酒水与菜肴的预备。

设宴款待亲友,菜肴酒水是否预备得当,也举足轻重。当我们为家宴设计菜单时,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看对象、讲搭配、有新意。

其一,看对象。它要求我们根据宴请的对象,尤其是主宾的口味来制定菜单。上了年纪的人,饮食讲究少、精、软、淡;年轻一代则食量较大,喜欢吃有嚼头、有味道的菜。现代女性则通常忌食会增加体重的菜肴,如高糖、重油之物;男子汉却大多嗜好大鱼大肉。

只有从宴请对象的具体特点出发,才会使其对我们烧出来的饭菜食之有味。

其二,讲搭配。它要求我们在遵守家宴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从总体上作好搭配。中式家宴大都按照以下顺序上菜:先上冷盘,后上热菜,再上主食,最后上汤。有时在上汤之后,还可以上一些水果、甜食。

当我们拟定菜单时,切不可好大喜功,贪多务得,只顾每道菜都不可缺少,却忘了从总体上做到平衡。如果上桌的全是荤菜,哪还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荤素、咸淡、凉热、干稀诸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上了荤菜,就要再上一两种解腻的菜。不必菜菜热得直冒烟,但也不要轻易请客人一律吃凉菜。

其三,有新意。它要求我们在尊重客人饮食习惯的同时,要有所创新。如有可能,我们在宴请客人时总要上一两道当时“物以稀为贵”的应时菜。要是我们新学了一门“手艺”,免不了也要在亲友面前“露一手”。

在招待外宾与海外华人时总会让人家尝一尝本地的“特色菜”。

为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名流,上一些烤白薯、玉米渣子粥、小葱拌豆腐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没准更受欢迎。

以上事例,都是有新意的具体体现。

有位小姐在家里宴请过一位西方的著名学者。她给那位外宾上了鱼香肉丝、香菇菜心一荤一素两道莱,外加上一小碗担担面、几只小笼包和一碗榨菜肉丝汤,就把对方给吃“晕”了。那位号称“吃遍天下”的外宾曾经坦言:这是他在中国吃得最美的一顿。由此可见,家宴重在有新意、有特色,而不必搞得像“满汉全席”一样。

此外,上菜的节奏也值得推敲。家宴上的菜不必多,每道菜先后间隔的时间也不可太长。如有可能,除一两道热菜之外,其他菜最好一下上齐。要是主人从头至尾忙前忙后,客人不仅过意不去,少不了还要等一下主人。这样一等再等,热菜也会给等凉了。

目前,国内上菜的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用大盘把菜端上来,由各人使用公用餐具自取。二是提前用小盘把菜分好,每人上一份。三是由“侍者”以大盘装上菜托出来,逐一往每个人面前的菜盘里“分发”。

若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以大盘直接上菜,则应将好菜或每道菜中最优的部位朝向主宾。比方说,我国民间在上全鱼时,就有以鱼头指向主宾的习俗。不要把每道菜中“利用价值”不大的部位,例如,鸡头、鱼尾朝向主宾。这也是对客人敬重与否的表现方式之一。

上桌的酒水的品种最好事先得到客人的首肯,如果某些客人有一些特殊要求,务必要予以满足。上酒水时,最好是:喝一种,上一种。不要尚未开饮,就在餐桌上堆满了瓶瓶罐罐,从而败坏了人们的兴致。

上桌的新鲜水果,应提前洗净、切开、装盘,届时由客人自己用牙签插取食用,或放在小托盘里食用。不要亲自下手,替客人给水果剥皮、削皮。因为那样并不卫生。也不要让客人直接下手去取用已经剥、削去皮的水果。

为客人预备的餐具不但要讲求美观、方便、实用,而且还应优先考虑卫生。筷子、调羹等等,在使用之前应放在干净的纸套里,或其专用的座子上。无论如何,都不要把它们直接撂在桌面上。

在餐前与餐后,最好给每位客人上一次热毛巾,供其揩汗或净手之用。要是难于做到这一点,以消毒纸巾代替热毛巾也是可以的。

有关家宴的礼仪规范,我们暂且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