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3060800000047

第47章 善待亲友的你

各位好!本篇我们来谈谈有关与亲友相处的礼仪。

许多刚刚参加工作、住过集体宿舍的人,可能都知道:与住宿在一起的同事过好集体生活,和睦相处是挺难的。在一家研究院当助理工程师的梁达仁先生就有类似的体验,只是他在这个方面非常注意,所以至今也没有和同宿舍的伙伴们闹过矛盾。不仅如此,实际上他还是宿舍里公认的最自觉、最有教养的人呢。

梁先生曾经介绍过他与集体宿舍的室友们友好相处的经验,他说:最重要有两条,一是要自觉;二是要体谅和帮助别人。

要做到自觉,就要遵守集体宿舍的作息时间,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大家都有兴致时,把“卧谈会”的时间延长一些未必不可。可要是在别人休息后乱说、乱动,甚至仍在意犹未尽地欣赏音乐,就绝对让人讨厌了。要做到自觉,还应主动承担诸如打扫卫生、打开水之类的服务于大家的工作。并且还要严于律己,搞好个人卫生。要是自己的脏衣服到处乱塞,饭碗不到吃下顿饭时不洗,于己是不自重,于人是不自觉。

要做到体谅和帮助别人,先要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室友心烦之时,不宜上前打扰,或与之乱开玩笑。室友向自己倾诉了个人隐私,既要认真地聆听,适当地为之排遣“离愁别恨”,又要为之保密,守口如瓶。室友遇到难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予以全力帮助。但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不分彼此。比如说,乱翻别人的日记、书信,乱穿别人的衣服,借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等等,都是破坏室友之间关系的致命毒药。

梁先生所介绍的经验,如果站在社交礼仪的角度来考察,涉及的其实是每个成年人都难以回避的如何与亲友相处的问题。据此而论,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除了与自己家人的关系之外,我们与自己的亲戚、朋友的关系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了。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个人事业的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等等,若离开了亲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此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我们都必须善待自己的亲友,主动地与他们搞好彼此之间关系。

以下,我们就来谈谈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交往的礼仪规范。

首先,与亲戚交往的礼仪。

亲戚,简单地说是与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成员存在着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一般而言,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是一种不可随意更动的人际关系。出于这种原因,我们与亲戚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往往显得亲密无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亲戚之间就十分容易相处,或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永远牢不可破。要想协调好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非得加以注意不可。

第一,要讲究礼貌。不要以为亲戚们与自己的关系非同一般,与他们交往时就可以弃礼不论,随心所欲了。

实际上,关系越是密切,人们就往往更加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注意对方是否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若是以为亲戚关系浑然天成,没有必要像对待外人那样过于客套,见面非得行礼、问安,开口非得称“您”,得到帮助之后非要说一声“谢谢”,要是那样的话,亲戚之间的“近乎”表现在哪里呢?这种看法根本没有道理。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亲戚之间也是一个样。亲戚之间的亲情,主要体现在荣辱与共,患难相助,而并不是说可以没大没小地一点不讲礼貌。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形式决定于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我们对待亲戚的感念与敬重,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社交礼仪就是这样一种形式。

我们对自己的亲戚如能待之以礼,不仅能够更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我们对对方的敬重,而且也能够向对方展现出我们的良好教养。这对于我们双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将大有益处。

第二,要平等相待。我们每个人的亲戚都绝不止一人。亲戚多了,难免有近有远,有亲有疏,有的谈得拢,有的却缺乏共同的语言。别人对待这种状况怎么办,我们管不过来,可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对待所有的亲戚,不论对方是富亲戚、穷亲戚,是自己有求于对方、还是对方有求于自己,都应当平等相待。

有的人在与亲戚往来的过程中,崇尚“实用主义”。他们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人们所不齿的“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势利眼”现象,正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不能去向他们这些人“看齐”。

对待所有与我们存在亲戚关系的人,我们都不能忘记血脉亲情。不管对方现状如何,也不管对方过去怎样对待过我们,只要我们与之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或交往,我们就应该将对方从一般的朋友、同事中区别出来,给予特殊的照顾。更为重要的是,对待辈分相仿、关系相似的亲戚,我们务必要平等相待,不分薄厚。

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两位表兄,一位当官,另一位务农,那么当你选择送给他们两人的年货时,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价格、品种相似的东西。要是你给前者送去了茅台酒、中华香烟,对后者却用两瓶二锅头酒便打发了,人家兄弟两个后来一“通气”,弄巧成拙的还不是你。

第三,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帮助。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自己的亲戚以特别的照顾和帮助,是人性的重要体现。就此来说,法律允许,社会承认,其他人也是无可非议的。

当我们自己遇到难处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求助于亲戚,得到亲戚的大力照顾和支持。推己及人,我们的亲戚也是一样。碰上亲戚有求于我们,而且我们也有能力予以照顾和帮助时,例如,对方向我们借宿、借钱或者委托我们代为购买书籍、药品、书刊之类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痛痛快快地答应下来,并且即刻付诸行动,将事情快办、办好。

要是亲戚求助于我们的事情一时难于办到,或是有悖于党纪国法,则应在不伤情面的前提下以实相告。这样做,即使对方一时想不通,我们自己也问心无愧。没有必要为了在亲戚面前逞能而铤而走险,也没有必要将人家交办的急事一拖再拖,直至不了了之。

其次,与朋友交往的礼仪。

朋友,是我们的知音。真正的朋友之间,应当以诚相见,以心贴心。要想使自己与朋友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且使这种友谊万古长青,不注意下述问题是不行的。

第一,要以诚相待。信任是友谊的基础,要想赢得朋友的信任,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加深双方之间的友谊,就非得与对方以诚相见不可。

对待朋友的所作所为,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要敢于坦率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不应该对朋友有所隐瞒,甚至口是心非。有些人笃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在朋友诚心诚意地向他征求意见时,也一味地报喜不报忧。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失信于朋友,也是愧对于朋友的信任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想赢得真正的朋友,无论如何都必须以诚立身,以诚取信于人。

第二,要相互支持。好朋友之间往往无话不谈,女孩子就更是这样了。对许多女孩子而言,日记和朋友最值得自己信任,而且也是自己渲泄情感的最重要的“渠道”。跟朋友说过的“悄悄话”,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一定知道。与朋友交心,其实意在求得其支持。

只有朋友之间同舟共济,才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了朋友的鼎力相助,我们也会倍感温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支持与帮助都是相互的。正所谓“人心换人心,五两换半斤。”如果自己遇到难处,需要朋友的支持,便四处寻求,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当朋友渴望得到我们的支持与帮助的时候,却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实在推不了、躲不过去了,也要跟朋友开个价钱,实行“有偿服务”。这种人是不配称之以朋友的。

第三,要保持联络。朋友一场,常来常往。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我们是否有求于人,都应当与自己的朋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周末或假日,应当想方设法地与朋友相互走动走动。比方说,串串门,聚一聚,一同外出观光游览,或是去文娱场所娱乐休闲。如果彼此之间忙不胜忙,实在抽不出功夫来见面、聊天,那么不要忘了定期地与朋友通电话,或者致信问候。每逢朋友本人或其家人的重要纪念日,应尽量亲往致贺,并送以纪念性礼品。朋友碰上了不幸,必须立即前去慰问、相陪。

不要过河拆桥。对朋友像对待衣饰一样,讲究岁岁常新,将暂时无助于自己的旧友打入另册,不闻不问。可是一旦有事相求了,又去临时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小市民作风。

第四,要学会容人。《礼记》里说:“君子尚宽。”每个朋友都跟我们自己相似,都有自己的所长与所短,也有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在与朋友交往之时务必要记住这一点,不要对朋友要求过高。

不少年轻朋友都盼望自己能够早日成熟。而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能否宽宏大量、容忍朋友的短处与不足,便是我们用于判定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朋友也是人,所以也难免会有其自己的种种不足。朋友之间过从甚密,好朋友之间就更是如此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对于朝夕相处的朋友的弱点和短处,看得要比其他人更真切一些。

对于朋友的种种不足,我们应当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指望对方会因为我们看不惯而立即“痛改前非”。对方的毛病倘若无关宏旨,那就不必与之水火不容,告诉对方“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不妨与之求大同,存小异。

当然,若是对方的问题十分严重,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婉言相劝,以尽朋友之责。

跟意见不合的朋友可以好说好散,但是也不必反目为仇,一刀两断,甚至陈谷子、烂芝麻地清算历史旧账。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即便与旧日的朋友不做朋友了,也不一定非做敌人不可。这是不难做到的吧?

在谈到与朋友相处的问题时,对于一种特殊的朋友——我们的邻居,不能不特此一提。古语道:“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我们连跟自己的邻居的关系都搞不好,那么做人肯定是不成功的。

要与邻居搞好关系,第一,不能以邻为壑。有人对邻居一律实行“关门主义”,平日对人家不理不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人,不但会由于自己的失敬于人而失去邻居的关心与照顾,并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还会破坏自己的公众形象。所以,我们不要放过与邻居交流的每一个机会。例如,见面首先问候对方,当对方不在家时为之代收信件,过春节时先过去给对方拜个年等等,都是促进自己与邻居相互关系的绝妙的催化剂。

要与邻居搞好关系,第二,不能充当长舌妇。与邻居走动多了,免不了要坐下来拉拉家常。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要出言谨慎,不可搬弄是非。

与邻居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是为了加深相互了解,取得对方的信任。但这并不等于非要对他人的私事说三道四不成。一个喜欢走东串西,以揭露他人隐私、传播张家长、李家短为乐趣的人,不仅显得自己无聊至极,而且也是令人反感的。

要与邻居搞好关系,第三,不能事事较真。邻居是自己的朋友,既不能远交近攻,也不能软的欺、硬的怕。对待邻里之间的纠葛,不宜处处在意,斤斤计较,而应当宽容大度一些,对非原则性的鸡毛蒜皮之事,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例如,对待卫生值日、电费分摊、小孩打架、夜半歌声之类经常导致邻居冲突的事由,我们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不必以牙还牙,非跟邻居讨回公道不可。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跟邻居相处,也需要这样互谅互让。

从总体上讲,善待亲友,核心之点在于爱与诚这两个字。惟有捧出一片爱心,才能换得亲情与友谊。唯有以诚待人,方可得到亲友的理解与支持。希望大家今后在与亲友交往的过程中,时刻记牢这两字真言。

有关与亲友相处的礼仪规范,我们暂且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