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3064600000005

第5章 阳光灿烂的岁月 (4)

艾利森知道同对方争辩没有任何益处,于是他连忙说:“史宾斯先生,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如果发动机发热过高,应该退货,是吗?”

“是的。”总工程师答道。

“自然,发动机是发热的,但您当然不希望它的热度超过全国电工协会规定的标准,不对吗?”

“对的。”总工程师又答道。

“按照标准,发动机可以比室内温度高72华氏度,对吗?”

“对的。但你的产品却比这高出很多。”

艾利森没有争辩,只是问道:“你们车间的温序是多少?”

“大约75华氏度。”

艾利森继续说:“车间是75华氏度,加上应有的72华氏度,一共是147华氏度。您即使把手放在147华氏度的热水龙头上,也会感到烫手啊!”

总工程师不得不再一次点头称是。

“好了,以后您不要用手去摸发动机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结果,艾利森又做成了一笔生意。

艾利森后来对他的同行说:“我费了多年的功夫,在生意上损失无数后才懂得,争辩是不行的。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想法让别人讲出‘对,对’,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获得成功。”

事实可以呈现多个真相,关键是从哪一个角度来阐释;富于说服力的言语是一门艺术,站在对方利益考虑问题,将会大大增强这门艺术的感染力。

人性的光辉

一个改正了自己错误的人,既表示他理解正确,又表示他胸襟光明磊落。

——休谟

特加很容易动情。有一次,基罗夫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落幕时,特加泪如雨下。每次在纪录片里看到罗查·班尼斯达创出“不可能打破”的纪录,不到4分钟跑完1英里时,特加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特加想,他一看到人们表现人性光辉的一面,便会深深感动,而他们不必是伟大的人物,做的不必是伟大的事。

就拿几年前特加和妻子去纽约市朋友家吃饭那个晚上来说吧。当时雨雪交加,他们赶紧朝朋友家的院子走去。特加看到一辆汽车从路边开出,前面有一辆车在等着倒进那辆车原来的停车位置——这在拥挤的曼哈顿区是千金难求的。可是,他还未及倒车,另一辆车已从后面抢上去,抢占了他想占据的位置。“真缺德”!特加心想。

妻子进了朋友的家,特加又回到街上,准备教训那个抢位的人。正好,那人还没走。

“嗨!”特加说,“这车位是那个人的。”特加打手势指着前面那辆车。抢位的人满面怒容,对特加虎视眈眈。特加感到自己是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他那副凶相也就不以为然。

“别管闲事!”那人说。“不,”特加说,“你知道吗,那人早就等着那个车位了。”话不投机,他们很快吵了起来。不料,抢车位的人自恃体格魁伟,突施冷拳,把特加打倒在他的车头上,接着便是两巴掌。特加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心想前面那个司机一定会来助特加一臂之力。令特加心碎的却是,那人目睹此情此景后,开着汽车一溜烟地跑了。

抢位的人“教训”了特加一顿以后,扬长而去。特加擦净了脸上的血迹,悻悻地走回朋友家。自己以前是个海军陆战队员,身为男子汉,特加觉得非常丢脸。妻子和朋友见特加脸色阴沉,忙问特加发生了什么事,特加只能编造说是为车位和别人发生了争吵。他们自然知道里面定有蹊跷,也就不再多问。

不久,门铃又响了起来,特加以为那个家伙又找上门来了。他是知道特加朝这里走来的,而且他也扬言过,还要“收拾”特加。特加怕他大闹朋友家,于是抢在别人之前去开门。果然,他站在门外,特加的心一阵哆嗦。

“我是来道歉的”。他低声说,“我回到家,对自己说,我有什么权利做出这种事来?我很羞愧。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布鲁克林海船坞将要关闭,我在那里工作了多年,今天被解雇,我心乱如麻,失去理性,希望你能接受我的道歉。”

事过多年,特加仍记得那个抢位的人。特加相信,他专程向特加道歉,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气,在他身上,特加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至今特加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在向特加告辞时,特加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人类是一个优点和弱点混杂的灵长类动物,弱点来自人类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极限,有时它让社会一团糟;但人类又是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优秀动物,知道克服自身的弱点,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不近人情的生活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地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

——柴科夫斯基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由于发现了镭以及在研究放射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而使自己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她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她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止的成就和她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如朋友聚会,不与别人接触闲谈,她甚至不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学习做牛肉汤。在她看来,物质生活毫不重要,她宁愿把学习烹调的时间用在读物理学书籍或是在实验室里作一个有趣的分析。玛丽的生活是清苦的,她的饮食极其简单,没钱进饭馆,又不肯花半小时去做肉片,所以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喝茶,吃抹黄油的面包,最多有时去买两个鸡蛋、一块巧克力或几个水果。这种不近人情的生活损害了她的健康,她的身体很快变得极度虚弱,经常昏倒。有一次,玛丽在同学面前晕倒,那位女士马上飞报给她的姐夫,当医生的姐夫赶到玛丽住处时,脸色苍白的玛丽却又在读书。

姐夫赶来后,检查了玛丽的身体,又察看了她干净的碟子和空空的蒸锅,全都明白了。

“今天你吃了些什么东西?”

“今天?……我不知道……好像我刚吃了午饭……”

“你究竟吃了些什么东西?”姐夫紧紧追问。

“一些樱桃,还有……还有各种东西……”

到后来,玛丽不得不说实话:从前天晚上起,她只是吃了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睡了4个小时。姐夫责备了她之后,把她带到了自己家里。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养,她才恢复了健康。

在巴黎求学的4年里,玛丽以非同凡响的毅力过着一种贫寒却高尚的生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漫长的冬季,住在顶层阁楼中的玛丽因寒冷而无法入睡,她便从箱子里取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或盖在被子上,有时她甚至把椅子拉过来压在被子上取暖。对科学知识无止境的追求,使她忘记物质上的困窘,她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在科学的海洋里漫游,不知疲倦,永不停歇。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她放弃一般年轻女子的快乐享受,过着与世隔绝的枯燥生活,萦绕在她头脑中的只有学习和工作。她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很高,她不满足一个物理学硕士学位,她还要争取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她不断鞭策自己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很难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执著于事业的人们。或许你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但无法否定这种不近人情的生活所创造的价值。或许这是做任何事业都要付出的代价。

永远向前

光明与黑暗两个自我无时不在争执、拉扯,你必须小心谨慎,才能保住光明的自我,而不让黑暗面得逞。

——奥格

一个寒冬的夜晚,约克镇的琼生饥寒交迫地栖身在一个破工棚里,外面风雪交加,而他却独自窝在一张破床上,屋内没有生火,他蜷缩着,进入半昏迷状态。接着,也许是一场梦,也许只是幻象,他看见一扇窗,窗内有火光跳跃,火炉边坐着一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这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自信,他示意他过去取暖,琼生怯生生地照办了,当着他的面,琼生自惭形秽。接着他示意琼生见见屋子里的其他人,琼生躲在墙角偷看,发现那些人都是琼生以前的雇主、朋友和相识的人,他没有勇气见他们。

接连几天他都被邀请到那个温暖的屋子里,那些他无颜相见的人也都在屋里坐着,然而他始终没有勇气见他们。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问屋子的主人:“你究竟是谁?”

“我是你的过去,也是你的未来。我们曾经住在同一个身体里,虽然偶尔有争执,大致上还是相安无事地共处着。然而你渐渐变了,我们再也无法相容了,我只得黯然离开,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两个自我:一个光明,一个黑暗,现在我被你赶出来了,你的身体里只剩下黑暗。”

“你为什么逼我见那些人?”琼生又问。

“是你在逼我。我走后,你领着身体坠落,你知道终点是死亡吗?现在你已经走到死亡的边缘了,再往下走一步,我们便同归于尽。用点脑筋和意志力,你只要往上走,我就可以回来。”

“我已丧失意志力,头脑也不管用了。”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是光明的,只要你有勇气要求,就能得到你要的东西。”

等琼生醒来,他的人生观有了极大的转变,他又看见耀眼的阳光,又听到虫鸣鸟叫,他的身体依然虚弱,但充满斗志。他四下张望,寻找那个神采奕奕的自我,但显然他是隐而不见了。

琼生回想梦境中的一切,暗下决心要寻回光明的自我,当这个念头浮现时,光明的自我其实已经回到他的身体里了,只是他当时毫无知觉罢了。他不去回想过去,昨日种种不再,只有今天才是实在的东西,他决定重新开始。

他走进以往常去的餐厅,向他的旧识点头问好,然后找到以前的房东,请他让他租个房间。接着他回到以前的工厂,要求老板让他在那里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埋头苦干,像过去刚起步时一样努力。

朋友对他的转变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起先抱着怀疑的态度,不久便转而恭贺他找回自己。他知道他的光明面抬头了,更知道如果稍不谨慎,他随时会离他而去。他的下半生很快度过了。琼生很骄傲地说,一直到现在他都在往上爬,再没有坠入生命的谷底。

你的愿望可以成真,伸手掌握就可以得到它。不要看轻自己的潜力,不要心存恐惧,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畏缩、胆怯。发挥你的潜力,凡事往光明面想,不要害怕尝试。落实你的人生观,哲理只是空谈,只有实践才能改变你的生活。遵照你心灵所驱去做,你会获得应有的收获。

珍贵的评语

赞美是构成自信的重要元素,一个人之所以自信往往是因为他征服了别人的眼光。

——曼德拉

马克·爱克朗德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而玛丽正是他的老师。班上有34个学生,他们活泼可爱,而马克又是百里挑一的。他总是衣着整洁,总是乐呵呵的,偶尔来一下恶作剧,也能令人愉快。

马克上课时总爱讲话,玛丽不得不再三提醒他,未经老师允许而讲话是不对的。每次玛丽指正他的错误时,他总是真诚地对玛丽说:“谢谢您的指正,姐姐!”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话,玛丽不知所措,但不久玛丽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一天要听好几次这样的话。

一天上午,马克上课时又讲话。这一次,玛丽真的生气了,她犯了一个新教师易犯的错误。玛丽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再说一个字,我就把你的嘴封起来!”

不到10秒钟,班上的察克叫道:“老师,马克又讲话了。”玛丽并没让谁来监督马克,但既然玛丽已宣布要惩罚他,玛丽不得不遵守诺言。玛丽走到讲桌前,从容地拉开抽屉,取出一卷胶带。她二话没说,走到马克桌前,撕下两条胶带,将他的嘴封成“X”形,然后,返回讲桌。

玛丽扫了下马克,看他怎么样,他也向玛丽眨眼。这下可把他治住了!玛丽忍不住笑了。她走到马克身边,替他撕下胶带,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这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马克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您的指正,姐姐!”

那年年底,玛丽被安排教初中数学。过了几年,马克又恰巧分在玛丽的班里。他比以前更英俊、更彬彬有礼。九年级的他,已不再像三年级时那样爱上课讲话了,而是认真听玛丽讲“新数学”。

有一个星期五,玛丽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头,一个星期以来,同学们似乎在为什么事情闹别扭,并在相互抵触。玛丽想,她必须结束这种不正常情况,使大家重新团结起来。放学前,玛丽让学生们将班上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想一想每个同学的最大优点,填在名字的后面。他们写完后都将纸交给了玛丽,然后离开了教室。马克走到玛丽面前说:“谢谢您教我功课,姐姐!祝您周末愉快。”

星期六休息那天,玛丽将班上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纸上。然后,分别抄上学生们给每一个同学所写的优点。星期一上课前,玛丽将评语发到学生们的手中。不一会儿,班上的一张张小脸如花儿开放般地笑了。“真的吗?”玛丽听见有人小声说,“我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那么好!”“原来同学们那样喜欢我!”看得出来,这特殊的评语使每人都感到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