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服力
3064700000024

第24章 说服力大运用 (2)

主考官最怕遇上脑瓜迟钝的求职者。如果你给主考官留下的是这个印象,大致将就此宣告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聘用脑瓜迟钝的人。

有的人在面试中一问一答,不问就一言不发,是不妥当的。过分沉默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谈话不感兴趣或者能力不强。虽说在人前不该表现得过于伶俐滑头滑脑,但也不该太沉默。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该认真倾听,什么时候又该接上对方的话题,什么时候回答对方所想了解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

良好的面试有一半要靠聆听——并非单用耳朵,还包括所有的感官:不仅用头脑,还得用心灵。聆听常与说话同等重要。在谈话较为沉闷之际,你常常会发现自己心不在焉,错过了重要的关键字句,肢解了听到的话,甚至先入为主,而忽略了哪个观点,与你想的完全不同,这都是反应迟钝的表现。

如果主考官说话的时候,你又垂头丧气、冷漠、烦闷明显地露在你的脸上,这些足以摧毁主考官对你的热忱和信心。轮到你说话时不论你如何成功地表达自己,一切都是徒劳,因为败局早已注定。

散文家约瑟夫·阿迪生说:“善良的天性要比机智更令人愉快。”有人把面试理解为争取和说服的对象。

不要把面试谈话变成争论或争辩,过于热烈地维护自己,这正是面试的大敌。

一个应聘者在谈话中老用一种争辩和反驳的语气:“为什么不是这样!”“我认为这种廉洁相当愚蠢!”“我有我的见解,不管你怎么想。”这种争辩或许能表现出你的才智、机灵,推理能力和说服能力,你可能在某个问题上辩赢了,但却引起人的厌烦。

争辩能拆散人们,赢得一场争辩而失去一份好的工作,可谓是“因小失大”,面试的目标不是在谈话中取胜,而是要得到工作。

谈话中过于“较真儿”,会给人以争辩的印象。一位主考官很伤脑筋地谈到一个应聘者:“天哪!他像一台测试机那样难以理喻,我每说一句话,他总接着纠正:‘不,这不对,应该是……’我觉得他根本不是来找工作的,而是有意来找茬的。”可想而知,如果给主考官留下这个印象,事情将会是多么糟糕。

在面试场上,提问的权力不光是主考官才有的,你也可以提问,问问工作状况,问问工资待遇。发问之前,先想想你的问题是否具有魅力,是不是主考官早已回答或解释过,而用不着你再多嘴多舌。千万不要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如果你问:“办公室内是否有卫生间?”“你知道汤姆住在什么地方?”这些很可能使很好的面试砸了锅。

有一些问题,是你在面试时必须要搞清楚的,但不要无话找话说,没问题找问题。

幼稚有时候出自于学生腔,老问:“为什么?”“是不是可以……?”令主考官感到费力而心烦。

面试是种平等的谈判。但无论你怎样告诫这一点,有些求职者还是不能把自己从被审查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他们认定口头面试就是口头审查,所以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们一直端坐着,目不转睛,又毫无表情地看着主考官,或者两手相握,不断捏弄拇指,或是坐立不安地玩着钥匙,或是给手表上弦,一切都是表明这人不是来应试的,而是犯了某种罪过,来听候处理的。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也成为被审查的对象,他们的语言简单到“是”或“不是”,除此之外,不做任何“多余”的表现。主考官非常头痛这类应聘者,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种物品或一种机器,主考官都有发表意见、研究人、把握人的欲望,他决不希望面试变成审查。

二、谈判艺术

谈判其实就是一个说服或者被说服的过程,它既是口才的角逐,也是智力的较量。

——加利

充分准备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在谈判桌上掌握主动权、做一个出色的谈判者,谈判前的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品性、合作背景及对方的弹性幅度。

例如在国际谈判上,要了解对方的谈判文化特点,例如,欧洲往往把复杂的谈判分解为一个个较小的问题,然后再依次解决;而在许多东方文化中,谈判是采取一种通盘考虑的方法。由于不同文化下的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很大,所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伙伴,强化基于文化差异的谈判管理,对于提高谈判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谈判团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倾听技巧、总部影响力和团队力量等因素。

倾听是商务谈判的一项重要活动。谈判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信息,从而增强创造力。这就意味着应指派专门成员负责“倾听”、“记笔记”,倾听者无须操心在会晤中的发言问题,从而尽可能多地理解对手的偏好。

总部影响力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因此如果请总部高层管理者参加与注重等级制文化的对手的谈判,那么职位在说服和表达开展业务的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善于利用团队力量也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商务谈判是一个沟通过程,单个谈判者再好的理由也可能敌不过众人点头,而且团队式谈判要比个人式谈判更容易收集详细的信息。例如,亚洲商人善于带下级经理参加谈判,以便起到观察和认真记笔记的双重培训目的,相反,受独立和个人主义等文化传统影响的欧洲商人则常常会单枪匹马地对付为数不少的对手。

谈判准备工作包括:谈判背景,对人和形势的评估,谈判过程中需要核实的事实,议事日程,最佳备选方案和让步策略。其中谈判背景又包含:谈判地点,场地布置,谈判单位,参谈人数,听众,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所有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到可能的文化差异。例如,场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合作可能会有微妙的影响。在等级观念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间安排不当、较随便,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甚至恼怒。

另外,谈判方式也因文化而异。欧洲文化倾向于众人一起来“敲定一个协议”;而亚洲文化喜欢先与每个人单独谈,如果每个人都同意的话,再安排范围更广的会谈;非洲人喜欢累计的方法,和一方先谈,达成一项协议,然后前面的两方再邀请第三方,如此进行下去。

谈判时限的控制也很重要。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如欧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对欧洲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则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应当是被享用的。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对时间观差异应有所准备。

这是讲的国际谈判,在日常的商业交往中的谈判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基本的准备工作是非做不可的,这是谈判成功的前提条件。

要多做调查,千万不要只知道自己的目标就盲目开始谈判,在将要涉及的问题上多花点时间,研究对方,比如其财务状况、市场份额等。这样你就会胸有成竹。

同样对自己,你要预知对方的主攻方向,首先完善自身,避免腹背受敌。设想对手已经发现你债务缠身,或从未经手过大生意,或者你不擅长计算,对此,要做好预防。把能藏好的弱点掩藏起来,藏不了的也要能自圆其说;抢在对手之前与朋友先谈一谈;请专家给你解释不懂的地方;训练自己学会在说话之前先停下来想一想等等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谈判中游刃有余地掌握弹性幅度,把握对方的致命点,赢得谈判的胜利。

时间战术

“争分夺秒”有它的优点,“拖延时间”也有它的用处。两个法宝兼备,是谈判人员应有的谈判艺术。

商务谈判中的拖延战术,形式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由于它具有以静制动、少留破绽的特点,因此成为谈判中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

当双方“谈不拢”造成僵局时,有必要把洽谈节奏放慢,看看到底阻碍在什么地方,以便想办法解决。

柯南道尔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生性固执,在写完探案集第四卷后,执意不肯再写,用实际行动,让笔下的福尔摩斯与罪犯莫里亚蒂教授同坠深谷,“一了百了”了。

柯氏的出版商梅斯是个精明人,知道柯氏只是厌倦了这种通俗文学的写作,对于这个给作者带来过巨大声誉和利益的福尔摩斯,柯氏还是情有独钟的。于是梅斯一面牢牢抓住版权代理不放,同时拼命作柯氏的工作,不时向他透露福尔摩斯迷们的种种惋惜不满之情;同时又许以一个故事一千镑的优厚稿酬。双管齐下,一年以后果然有了成果,柯南道尔又重新执笔,让福尔摩斯从峡谷里爬了出来,再演出一段段精彩的探案故事。

试想,如果当时梅斯不是给对方一段缓冲时间,而是心急火燎、不断催逼,恐怕侦探文学史上将会失去一颗亮丽的巨星。

当然,有的谈判中的阻碍是“隐性”的,往往隐蔽在种种堂而皇之的借口之下,不易被人一下子看破,这就更需要我们先拖一拖、缓一缓,从容处理这种局面。

ITT公司著名谈判专家柯尔比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柯尔比与S公司的谈判已接近尾声。然而此时对方的态度却突然强硬起来,对已谈好的协议横加挑剔,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柯尔比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对方代表并非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而协议对双方肯定是都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S公司为什么还要阻挠签约呢?柯尔比理智地建议谈判延期。之后从各方面收集信息,终于知道了关键所在:对方认为ITT占的便宜比己方多多了!

价格虽能接受,但心理上不公平的感觉却很难接受,导致了协议的搁浅。结果重开谈判,柯尔比一番比价算价,对方知道双方利润大致相同,一个小时后就签了合同。

在实际洽谈中,这种隐性阻碍还有很多,对付它们,拖延战术是颇为有效的。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拖”绝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要通过“拖”得的时间收集情报、分析问题、打开局面。消极等待,结果只能是失败。

拖延战术还有一种恶意的运用,即通过拖延时间,静待法规、行情、汇率等情况的变动,掌握主动,要挟对方做出让步。一般来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拖延谈判时间,稳住对方;二是在谈判议程中留下漏洞,拖延交货(款)时间。

对于这两种情况,一要充分了解对方信誉、实力,乃至实施谈判者的惯用手法和以往事迹;二要充分掌握有关法规、市场、金融情况的现状和动向;三要预留一手,作为反要挟的手段。如要求金本位制结汇,要求信誉担保,要求预付定金等。

谈判是一种论争,是一个双方都想让对方按自己意图行事的过程,有很强的对抗性。但大家既然坐到了一起,想为共同关心的事达成一个协议,说服合作还是基础的东西。因此凡是优秀的谈判者,无不重视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谈判“专家”亨利与马克百货公司进行商业谈判。双方刚落座不久,寒暄之后,亨利就马上说:“今天先休息休息,不谈了吧,我们这儿的风景名胜很多,我还是请大家去游览一下好了。”

当谈判相持不下,即将形成僵局之时,亨利忽然又变得好客了:“不谈了,不谈了,今天的卡拉OK我请。”于是在轻歌曼舞的音乐中,他们彼此碰杯喝酒,这时他们的心情舒畅了,感情融洽了,僵局打破了,一些场外交易也达成了。

亨利奉行的这一套,据说极为有效,许多次谈不下的业务,经他这么三拖两拖,不断延期,居然不大时间就完成了。

凭心而论,场外沟通作为拖延战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思维模式总是随着身份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改变,谈判桌上的心理肯定和夜光杯前的心理不一样,作为对手要针锋相对,作为朋友促膝交谈肯定是另一番心情。当双方把这种融洽的关系带回到谈判场中,自然会消除很多误解,免去很多曲折。

但是,任何形式的融洽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私谊是公事的辅佐,而公事决不能成为私谊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这种素质也正是谈判者需要下大力培养的素质之一。

掌握技巧

谈判桌前一语不慎,企业上下就要付出成倍的汗水。掌握有效的谈判技巧,谈判时,您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反击能否成功,就要看提出反击的时间是否掌握得准确。反击只有在对方以“恐怖战术”来要挟你时方能使用,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防卫战。

其次要注意的是,使用反击法时,如果对方不认为你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在使用反击法之前,你必须先行了解,在谈判对手眼中,你是否是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

谈判,尤其是有关公务的谈判,参加者通常不止一人。在这种“以一对多”或“以多对多”的谈判中,最适合采用的,就是“攻击要塞”。

谈判对手不止一人时,实际上握有最后决定权的,不过是其中一人而已。在此,我们姑且称此人为“对方首脑”,称其余的谈判副将们为“对方组员”。“对方首脑”是我们在谈判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人物,但也不可因此而忽略了“对方组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