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故事大启迪
3064900000013

第13章 爱如潮水 (2)

门突然被撞开了,医生和护士冲进了屋子。一个医生开始对他做人工呼吸。海特看着心脏监视器,没有一点反应,没有跳动一下。他们试了又试,可还是毫无反应。

一个护士关掉了监视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海特站在他的床旁,像被打晕了似的。海特怎么向他的女儿交代呢?

当海特离开他房间的时候,海特看见了她。一个刚离开712室的医生正站在那儿扶着她,对她说着什么。然后他走开了,让珍妮靠在墙上。海特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痛苦的脸,一双怎样受创伤的眼睛啊!

“珍妮,对不起。”海特说。

“你知道,我从来没有恨过他,我爱他。”他说,“如果我能早来一会儿看他……”

海特双手抱着她的肩,他们慢慢地沿着走廊走到712号房间去。她一下子推开了门,走到床前,把她的脸埋在床单里。

海特想不看这一幕悲惨的永别。突然海特看到床边桌上的一张纸,便拿起了它。

“我亲爱的珍妮,我原谅你,我恳求你也原谅我。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爱你。爸爸。”

海特的手在颤抖着,忙把那纸条塞给珍妮,她读了一遍,再读一遍。她把那纸条紧紧地抱在胸前。

海特踮着脚走出房门,奔到电话机前。海特要打电话给父亲,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大启迪:生活中的误解、争执常会把相爱的两个人分隔开,可是生命和时间是那么有限,表达爱慕和关心的时刻只会太少。所以,化解爱情、友情和亲情中的冰山吧,让你和对方都得到快乐。

一个家庭的遗产

没有比由生带来的死更加绚丽,没有比由死孕育的生更加高贵。

——安吉勒斯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影响他人一生的一项决定,当这一抉择到来时,曾在丽艾父亲眼中出现的骄傲,又闪现在丽艾女儿的眼中。

丽艾永远也忘不了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妈妈突然死于一种医学上都无法解释的疾病,时年仅36岁。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拜访了丽艾父亲,征得爸爸同意,医院将要取出妈妈的主动脉膜及眼角膜。丽艾几乎完全被眼前这一事实击昏了,医生要解剖妈妈,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移到别人身上!丽艾这样想着,冲出屋子,眼泪夺眶而出。

那时丽艾14岁,丽艾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把丽艾深深爱戴的人割裂开来。但爸爸却对那位警官说:“好吧。”

“你怎么能让他们那样对待去世的妈妈。”丽艾冲着爸爸哭喊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也应该让她完整地离开这个世界。”

“琳达,”爸爸用手臂环绕着丽艾,温和地对丽艾说, “你能献给人类的最好礼物就是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很早以前就决定了,如果我们死后能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那么我们的死也就有意义了。”

那天,爸爸给丽艾上的这堂课成了丽艾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数年过去了,丽艾结了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1980年,爸爸患了严重的肺气肿,就搬过来和他们一同生活,在以后的6年里,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探讨生与死的问题。

爸爸高兴地告诉丽艾他去世后,不管怎样都要将身体的一部分捐献出去,特别是要捐献眼睛。“视觉是我能给予别人的最好的礼物,”爸爸说,“如果能帮助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恢复视力,使他也能像温迪那样画马,那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和激动啊。”

温迪是丽艾的女儿,一直都在画马,还曾多次获得绘画奖。

“想像一下,如果盲童像温迪一样能够绘画,那么做父母的该多么自豪啊,”爸爸说,“如果我的眼睛能使盲人实现绘画的愿望,那么你也会感到骄傲的。”

丽艾把爸爸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拥抱着外祖父。她当时不过14岁——与丽艾被告知要捐献母亲器官时的年龄相同,可是他们两人又是多么不相同啊!

爸爸于1986年4月11日去世了,他们按照他生前的愿望捐献了他的眼睛。三天后,温迪对丽艾说:“妈妈,我为你替外祖父做的这件事感到骄傲。”

“这怎么能使你骄傲呢?”丽艾问。

“您当然值得骄傲,你想过吧,什么也看不见该是多么的痛苦,我死的时候也要像外公那样把眼睛捐献出去。”

直到这时丽艾才体会到,爸爸付出的不只是眼睛,他捐献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闪现在温迪眼睛里的骄傲。

当丽艾怀抱着温迪时,丽艾几乎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丽艾在捐献说明书上签名才不过两个星期。

丽艾那个美丽、聪明的温迪在路上骑马时,被一辆卡车撞成重伤。当丽艾看着捐献书时,温迪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在脑子里闪现:您想过吗,什么也看不见该是多么地痛苦。

温迪去世后三个星期,我们接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州狮城眼库的信,信中写道:亲爱的丽艾夫人:我们想让你们知道,眼角膜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现在两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又重见天日了,他们视觉的恢复象征着对你们的女儿的最好纪念——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分享了她的美丽。

大启迪:勇敢的人不仅要热爱生命,而且敢于直面死亡。死亡是一个人必然的归宿,那么用身体的器官去帮助活着的人,也可以看作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一现的光芒

生与死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只能享受二者之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幕将衬托出生命的光彩。

——桑塔亚娜

玛丽是个14岁的女孩,一个独生女,三天前还在练习做啦啦队队长,接着就突然得了脑膜炎。现在,在一个明朗的夏日,尽管他们有的是医学本领和先进技术,她的脑子已没有了生命。她母亲—— 一个单亲——和她外婆,坐在她床沿,等待她咽气。

护士和艾德把病床四周的帘幕拉上,艾德又把呼吸器关掉。他们守在房间两边。那母亲抚摸孩子的头,外婆捉住她的手时,艾德则瞧着她们和那个时钟。为了某些原因,不知怎的艾德的眼泪开始滚滚而下。

艾德目睹过许多死亡,虽然艾德总是恰如其分地表示同情,但通常不会流泪。但现在,艾德发觉自己为那个殒灭了的生命而哭泣,为那母亲将会体验到的无法形容的寂寞而哭泣;为那外婆失去了再下一代而哭泣。但同时,艾德也为自己的孩子——两个健康的男孩而哭泣。艾德看着女孩死去时,艾德也哀悼她的孩子将来某日免不了的死亡。艾德现在把他们的一部分死亡铭记在心里。

垂死的儿童被切断呼吸器时,生命往往是极不愿意离去的。但这女孩的呼吸节奏却很平和地消逝。她从生到死的转变过程是安静而不干扰别人的。

后来驾车回家途中,艾德想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前一天晚上要为艾德要摘山莓。艾德妻子曾告诉过他们艾德喜欢吃鲜山莓当早点。没有什么比它更好吃,但(像所有真正珍贵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什么比它更不经久。艾德决定停下来到店里买一套球拍和网球,以答谢他们和庆祝他们仍然健康活泼。

艾德家在乡下,四周有许多生物,所以死亡也就屡见不鲜,而对他们饲养的金丝雀来说,尤其如此。他们饲养它们是因为喜欢它们的歌声和美丽,而不是因为它们耐养。他们有个习惯:一只鸟死了之后,他们便假装把它变成星星。他们走到院子旁边,把那小鸟的身躯掷入空中,让它落在毗连的麦田里。那鸟儿毫无声息地消失在麦田里。

当晚吃饭时,他们谈到那女孩,他们那3岁的孩子问是否已把她变成星星。艾德告诉他已经把她变成星星了,等睡觉的时候会指给他看。

那天夜里,艾德梦见女孩的母亲和艾德把她带到他们的院子旁边,然后把她摇来荡去。他们把她抛到麦田里,就像抛金丝雀一样,她在半空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艾德霍然惊醒,挺坐在床上,然后走进孩子的房间里,亲吻他们的额头,替他们盖好被。艾德万分感激那女孩。她的死亡教导了艾德如何生活。

大启迪:生命是一个周期,有开始也有结束,不可能像星星般永恒,所以它才是那么珍贵。这位父亲也领悟到孩子们有限生命中无限爱的可贵。

天使的礼物

爱是无限的宽容,爱是无意识的善意,爱是自我的彻底忘却。

——萨尔丹

新年临近,邮局工作人员黛妮西尼·罗茜在阅读所有寄给圣诞老人的1 000封信件时,发现只有一个名叫约翰·万吉的10岁儿童在信中没有向圣诞老人要他自己的礼物。

信中写道:“亲爱的圣诞老人,我想要的、惟一的一样礼物就是给我妈妈一辆电动轮椅。她不能走路,两手也没有力气,不能再使用那辆两年前慈善机构赠予的手摇车。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到室外看我做游戏呀!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吗?爱你的约翰·万吉。”

罗茜读完信,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立即决定为居住在巴宁市的万吉和她的母亲、39岁的维多莉亚·柯丝莱脱尽些力。于是,她拿起了电话。接着奇迹般的故事就发生了。

她首先打电话给加州雷得伦斯市一家名为“行动自如”的轮椅供应商店。商店的总经理席迪·米伦达又与位于纽约州布法罗市的轮椅制造厂——福彻拉斯公司取得了联系。这家公司当即决定赠送一辆电动轮椅并且在星期四运送到,并在车身上放一个圣诞礼物的红蝴蝶结。显然,他们是圣诞老人的支持者。

星期五,这辆价值3 000美元的轮椅送到了万吉和他妈妈居住的一座小公寓门前。在场的有10多位记者和前来祝福的人们。

万吉的妈妈哭了。她说道:“这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圣诞节。今后,我不再终日困在家中了。”她和儿子都是在一次车祸中致残的。由于她的脊骨骨节破裂,她得依靠别人扶着坐上这辆灰白色的新轮椅,在附近的停车场上进行试车。

赠送轮椅的福彻拉斯公司的代表奈克·得斯说:“这是一个一心想到妈妈而不只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感到,应该为他做些事。有时,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

邮局工作人员同时也赠送给他们食品以及显微镜、喷气飞机模型、电子游戏机等礼物。万吉把其中一些食品装在匣内,包起来送给楼下的邻居。

对此,万吉解释说:“把东西赠给那些需要的人们,会使我们感到快乐。妈妈说,应该时时如此,也许天使就是这样来考验人们的。”

大启迪:你是否能做到像万吉那样爱自己的妈妈?这是一颗多么纯真的童心!爱自己的妈妈超过了自己,所以他也得到了天使赐予的爱。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做到“把东西赠给那些需要的人们,会使我们感到快乐”。

5美元成交

爱是把别人的命运当作自己的兴趣,又生怕伤害了别人命运的感情。

——仓田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