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故事大启迪
3064900000020

第20章 瞬间永恒 (4)

不久老三也回来了,他带来十只蜻蜓。富商问,你怎么捉这么多蜻蜓?三儿子说,我把你送给我的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意玩赛车,愿意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爸,要不是怕你急,我至少可以收到十八只蜻蜓。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见哥哥们都回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富商笑了,笑得满眼是泪,他摸着四儿子挂满汗珠的脸蛋,把他搂在了怀里。

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在床头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并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大启迪:关于金钱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在金钱方面,我们不要过分地贪求,否则最终属于你的只能是两手空空。人间万象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要善于寻找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

平凡最难

正如小河汇成江海,小步达到千里,人们往往由小事做起,最终才能成功。

——伊丽莎白

罗伯特是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他在教育儿子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值得我们玩味。

一天,一场倾贫大雨使房檐中的天沟堵塞了,雨水顺着屋瓦直泻而下,将院子弄成了一片池塘。罗伯特让儿子搬来梯子去清理天沟,使水能从排水管流走。

“天沟里又臭又脏,还有马蜂,我可不去。”儿子动也不动,“再说上次清理的时候,我还被马蜂蜇过,请几个工人不就行了,偏让我去干这无用的活儿。”儿子抱怨道。

罗伯特像没听见似的,只是说了一句“你小心点”便走开了。

看到清理后的天沟,雨水畅通,流入下水管,再也没有溢出。罗伯特的儿子说:“原来想做好一件‘无用’的事并不容易。”

后来罗伯特和儿子一起到菜园中去,移植韭菜,罗伯特的儿子皱着鼻子,光是站在田埂上看,手插在裤兜里,不敢伸出来做事。

罗伯特问他:“你为什么不动手干活儿?”

儿子说:“我生来是念书的,这是农人干的活儿,我学了有什么用?”

罗伯特抓起一把泥,放进儿子手里,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每天吃的米饭、面包、水果,哪一个不是土里长出来的?就连人死了之后,也是化为泥土的呀。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以大地为根基?所以你要不会尊重土地!”

罗伯特摸了摸儿子的头,又说道:“每个人的福分都有一定限度,不能太娇惯,不要认为做的一些小事是无足轻重的,要知道,当有一天你在外面遇到这些问题时,别的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不知所措时,你却能轻松地处理它,那样该是多么地荣幸。不能做小事,又怎么能做大事呢?”

罗伯特的儿子听从了父亲的教训,在日常生活中对平凡小事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锻炼,三年后提前从高中毕业,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深造。

大启迪:每个青年都立志要出人头地,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可是到后来发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社会中平凡的一分子。这并非是说我们不应该立大志,而是当我们为这个志向奋斗时,不论是成功或者是失败,都要知道平凡最难!立大志也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那些卑微的小事,遇上一时的挫折,不要怨天尤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功。

窗外的风景

爱的魅力让世界震撼。

——歌德

在一家医院的一间重病房里,住着两位患有同样病的病人。这间病房只有唯一的一扇窗户,窗外的风景只有靠窗的床上的那位病人看得见。

每天,靠窗的那位病人在治疗间隙,可以趴在窗台看一会儿窗外风景,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这位病人的病比同室另一位看不见窗外风景的病人好转得快些。要知道,整天躺在一间闭塞的病房里,看不见一点花草树木,那是多么的不幸!

“嘿,伙计!窗外有什么?能不能讲给我听,让我同你分享?”看不见风景的病人终于忍不住向靠窗的那位病人央求道。

“好的,伙计!”靠窗的病人爽快地答应道。

于是,每天在治疗间隙,靠窗的病人向另一位病人讲述着他看得见的窗外的一切:

——窗外是一处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真漂亮,红的、粉的、紫色的、万紫千红。

——花园里有湖,湖上的人们在春日里泛舟,一对恋人正在湖边的垂柳下卿卿我我。

——那草地上的草呀,绿得让人心醉,要是能在它上面打滚,我敢保证那美妙滋味绝不是我们现在睡着的病床所能比的!

——呀,今天花园里来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多像我30年前的梦中情人……

靠窗的病人描述的一切,让看不见窗外风景的人心中升起无限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心想,要是我能睡在靠窗的那张病床上,那一切该是多么好啊!

一天深夜,靠窗的病人突然病情加重,他挣扎着试图按响床头的呼救铃,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第二天早上,护士发现他死了,便叫人搬走了他的尸体。

看不见窗外风景的病人向护士请求后,迁到了靠窗的床上。他终于可以亲眼欣赏窗外的美景了,他朝窗外望去——

窗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堵灰白的墙。

大启迪:美好,哪怕只是想像中的,也能激发人们生活的希望。心中没有了风景也就不再具有生活的热情。热爱生命的人,总是尽力寻找生活中的美,虽然他的面前只是一堵白墙。

黄玫瑰的心

自然中有与人相和谐的生命,只要你认真去发现它,你就会获得许多深刻的感悟。

——习蒙那

为了这绝望的爱情,丹尼尔很久以来一直过着沮丧、疲倦、行尸走肉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难中采访回来,因疼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

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丹尼尔决心为那已经奄奄一息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他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是到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他的女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他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难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就出门了。

往市场的花店路上,丹尼尔想到在一起五年的女朋友,竟为了一个其貌不扬、既没有情趣又没有才气的人而离开,而他又为这样的女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

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9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怪,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他在心里咒骂。

“老板,”他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一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他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这就是刚才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他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才那些黄玫瑰。”老板还是笑咪咪地说。

“你是怎么做到的,刚才明明已经谢了。”他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才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年青人,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在田野里,它们有雨水露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到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丹尼尔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当他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他的肩膀说:“年青人,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他流泪,原来老先生早就看清他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他放了一大浴盆水,把自己整个人埋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离去的女友。

那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这是在十几年前,丹尼尔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他就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他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事,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大启迪:一朵花里,就能看到万物的庄严,看到鲜花的美,以及鲜花不屈服的意志。那么人生呢?它也应该是充满意志力与希望的,既然抬头就可以看得见阳光,就不要总是低着头看着阴影走路了。

一只陶罐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成长和生命的积极关心。

——弗洛姆

一天,伊莉沙白和丈夫克利夫带着10岁的儿子乔治,一起到墨西哥去旅游。他们来到一个叫泰克的小镇,在街上信步走着,看到许多卖工艺品的小摊上,出售着各式各样的陶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玛雅人的神话场景:有太阳神、雨神和其它各种自然界的神像。

这时,在一个商店的角落里,伊莉沙白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琥珀色的陶罐,它几乎和乔治一样高。伊莉沙白一看到它,就被它迷住了。“如果把它放在我们家的起居室里,看上去一定很漂亮。”伊莉沙白轻声地跟克利夫说。

“忘了它吧,”克利夫摇了摇头,劝慰地跟伊莉沙白说,“我们不可能把这样大的东西带上飞机。”

“我想,他们是会让我们把它捆在空座位上的。”一向都对伊莉沙白很体贴的克利夫,看到伊莉沙白的态度这么坚决,也只好耸了耸肩,同意了伊莉沙白的想法。

经过再三的讨价还价,原来就不十分昂贵的这个陶罐,最后被伊莉沙白砍到了10美元成交。想想同样的东西,在国内,最起码也要值100美元。伊莉沙白为这次成功的交易,感到非常得意。他们终于买下了这个陶罐,还给它起了个名字“查理”。乔治非常喜欢这个陶罐,把它当作自己的墨西哥“弟弟”。并且跟他们许诺:一定要保护好这个讨人喜欢的“同胞”。

接近黄昏的时候,他们叫了辆出租车,去飞机场预订第二天的飞机票。

“带一只罐子上飞机,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克利夫问机场的工作人员。

“如果能把它放在你们随身携带的行李里,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先生。”

可是,当这位工作人员看到了他们的“查理”时,禁不住皱起了眉头。“这显然太大了。你们根本不能将它带上飞机。”

“你的意思是说,不能带‘查理’回家了?”乔治伤心地问道,忍着不使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伊莉沙白也在旁边,努力请求五个工作人员,帮他们想想办法。

“我看,只能将它装进板条箱里,然后用专门运行货物的飞机,给你们送去!”

于是,他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托运公司的地址。他们就根据这个地址,找到了那家公司。伊莉沙白赔着笑脸,向柜台后面的一位女士说明了他们的来意,那位女士听到伊莉沙白的说明后,抱歉地说:“我们这儿没有板条箱。”

伊莉沙白确实很为难。在这个不熟悉的城市里,他们到哪儿去找到一只板条箱呢?后来,他们决定去买些放水果的板条箱,放他们的“查理” 很合适。结果,卖水果的小贩以12美元将它卖给了他们。

“这可比‘查理’的价格还贵呀!”克利夫自言自语地说。

买到了板条箱,他们匆忙赶到了那家“托运”公司,办好了手续。公司里的两个职工,又是敲,又是打,又是装,又是拼。足足忙了近两个小时,才把那陶罐妥善地安放在箱里。他们要价20美元——这是“查理”身价的两倍。

第二天,在机场的长运部工作人员搬起了板条箱,去称“查理”的重量。它们超过一百磅。最后结算下来,他们需要交付的托运费是85美元。

几天后,他们终于在家里接到了托运公司的电话。

“乔治,”克利夫挂上电话说,“你的‘弟弟’到了。”乔治听了很高兴,马上跟着他爸爸一起驾车去机场。伊莉沙白呆在家里,心里在想:花去我们120美元的“查理”,会完好无损地到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