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雕饰最优雅的你
3065700000006

第6章 礼貌的招呼语

非正式的招呼

在美国,“哈啰”是一种普遍的招呼语。除非在正式介绍之后,它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比较陌生的人,在路上遇到时喊一声“哈啰”,也不为失礼。同时在年轻的人中间,介绍过名字以后,说一声“哈啰”会被人认为是友好的表示。譬如:“莎莉,我想让你认识琼恩”。莎莉便说:“哈啰,琼恩,我真高兴与你认识”。

更不正式的是广泛使用的“嗨!”虽然在介绍时永远不该用它来招呼对方。不过,平时它却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友好的招呼。

公务上,“早安”是午餐以前适用的招呼。午餐之后说“午安”本来很合适,可是由于它听来有点矫揉造作,常常都用“哈啰”和微笑来代替它。

不过,解散的时候倒可以说“午安”,用来表示一次会晤已告一段落,一堂课即将下课,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意思。朋友或公务上有来往而私下又认识的人,分手时都说“再见”或“晚安”。

公众场合的招呼

在欧洲,男士先向女士鞠躬;在美国则女士要先向男士招呼,可是现在很少有人讲究这一套。因为这种“鞠躬”的惯例早已演变成男士的摸帽边,及微举帽子,和女士的点头及微笑,对于一位点头之交,这样就够了。

在戏院、餐馆、商店或几乎任何公共场合中只要寒暄等不会骚扰附近的人,就可以和相识的人谈话。像在看电影时谈话,就会打扰别人。如果相距过远,不喊叫便无法谈话时,不妨微笑着招招手算了。

除非是一个人记性特别好,最好还是对看来面善的人点点头,而不要冒险冷淡一位相识者。你时常很难认出前一次遇见时穿着一套不同样式的衣服或帽子——例如运动装或晚礼服——的人们。

可是不经心的习惯,在无意中最易造成粗鲁行为。一个不经心的人正沉浸在他自己的思想中,听不到别人招呼他的声音,也看不到人家想要和他们谈话的动作。他们与朋友擦身而过,而不知道那人就在他的眼前。你遇到一个“视若无睹”的相识者,也许感到很懊恼;可是你要小心,不要将不经心的视若无睹,和故意的轻蔑混为一谈;多半的情形都是因为你自己的外貌有了改变。

除了在婚礼中之外,一般人在教堂里彼此并不打招呼。在婚礼中,大家可以和坐在附近的人轻声交谈。不过,走进教堂时,听到一片不庄重,不拘形式的谈话声音,实在也很令人震惊。通常,如果偶然和朋友四目相遇,你或者可以微笑一下,可是决不要点头或说话。如果你到一个不常去的教堂,而一个陌生者在他那排长櫈上让出一个空位时,你自然应该几乎不出声地说:“谢谢”。可是,一直到你出去到了教堂的外廊,或教堂门口的台阶之前,不要与任何人打招呼。而到了外廊或台阶时,你遇到朋友自然可以谈话。

对“你好吗”的回答

性格中最能使一个人仪态良好的特性就是老练。对于一个久病的人,一个很忧伤或者很焦虑的人,轻松地说:“哈啰,琼斯太大!你好吗?你看来真不错!”固然是一番好意,可是实在是不够老练。因为她若照实地回答,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伤感。在这种情况下,她只能回答:“还好,谢谢”。她也许感到一切都不称心,可是若放任地说出实情,则会引出一番滔滔不绝的牢骚话。“还好,谢谢”是一句不关痛痒的应酬话,因而变成了对进一步讨论或解释的有力的防波堤。

平时,“很好,谢谢你”或是“非常好,谢谢你”是对“你好”的一种正确而普通的回答,除非你有理由相信那位问话的人真正想要了解你的键康情况,这又另当别论了。

有意的“伤害”

一个人瞪眼望着对方,而不理对方的招呼,实在是有违礼仪。因而,你应该注意不要将近视或健忘,与有意的伤害混为一谈。任何一个眼睛不好的人,或者记忆力不佳的人,都会很容易认不出他的好朋友以及新认识的人。这并不是说,记忆力坏的人可以获得原谅,可是它却说明了无意造成的粗鲁行为。

故意的伤害,却是另一回事。它是一种漠然的瞪视,不仅对于对方是一种侮辱,而且使每一位在场的人感到尴尬。所幸这种行为在讲究礼仪的社会中毕竟很少见。

分手

访客要离开时,只要站起身来,对刚才与他谈话的人说:“再见。我希望不久之后能够再看到你”。或者“我跟你谈话,真感到高兴”,再不然简平地说:“我真高兴能够看到你”。自然,一个女子对另一个女子说的话,可能比对一位男士所说的,更能表达她自己的感情。不过,她也不妨热切地对于一个他所提出的特殊意见,或者一件他做过的了不起的事,表示她的意见。不管对方讲什么好听的话,另一个人都回答说:“谢谢。你一直听我讲完这一番话,真是太好了”。女子也可以对一位想再见她的人说:“我也希望再见你”。或者只是说:“谢谢”。

当离开一群陌生人时——不管你已经有人介绍认识了他们,或者只是在一起谈了几句话——你对每一个正好看到你要走的人点点头,或微笑道别;可是,你不必试着去引起那些不晓得你要走的人的注意。

当你提前离开一个聚会时,要找到女主人与之道别,可是不用去引起更多不必晓得你走的人的注意。那样可能会暗示其他的人也离开,致使派对过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