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师认得本心源,
两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须更觅佛,
只应如此更忘缘。
——唐·龟山正原
“即心是佛”是马祖学禅的心得。马祖俗姓马,法号道一,“马祖”是中唐后弟子们出于对道一法师的敬重而称呼他的。他曾在福州入弘禅宗,普度众生。
各地出家人都很仰慕马祖。有一次,一位名叫法常的和尚从大梅山来见他。
马祖问道:“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法常答道:“我来求佛法。”
马祖又问:“求什么法?”
法常恭敬地说:“向你请教!”
马祖合掌,接着又合眼,嘴里吐出四个字:“即心是佛。”
法常听了,顿时开悟,谢过马祖,回到自己平时参禅的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马祖想起了法常,就派一位弟子前去探望,看看他对“即心是佛”四字是否真正悟通。
弟子找到法常,一进门就看见法常在专心参禅,于是开口便问:“禅师,你从前在马祖那里曾经得到什么见识?”
法常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合掌合眼,一心参禅。
弟子见法常聚精会神,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就大声喊:“马祖过去跟您说过什么?”
法常答话了:“即心是佛。”
弟子接着又说:“马祖现在说‘非心非佛’,不再说‘即心是佛了’!”
法常听罢,长叹一声:“这个老汉捉弄人,让他‘非心非佛’吧,我还是‘即心是佛’。”
弟子回去见到马祖,把法常的情况细述一遍。马祖感到法常悟得透彻,脚踏实地,心不受扰,不禁合掌欢喜,对众弟子说:“梅子熟了!”
此话一语双关,表面上实说法常所住的大梅山上的梅子已成熟,暗中却指法常的功夫已经到家了。
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敢于肯定自己,不要受他人所左右,更不要看低自己,正确地,勇敢地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生活,走向成功。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传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问道。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
“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忠国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难道他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真正的生命吗?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传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人人都可以是佛,为何非要把自己定位为众生呢?人人都可以成为将军,为何非要一辈子当一个士兵呢?就是因为,你常常看低自己。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佛性吗?”
惟宽禅师答道:“狗是有佛性的。”
“马有佛性吗?”
“马是有佛性的。”
“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有佛性呢?”
“因为它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佛性吗?”
“我没有佛性。”
“那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
“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
“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什么’!”
“佛性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能看到,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觉到的吗?”
“什么也不能,只能悟到。”
惟宽禅师反过来问学僧:“荒田没有水,瘠土没有肥,能耕吗?”
学僧答道:“不能。”
“往荒田里注水,往瘠土上施肥,就一定能种出粮食吗?”
“恐怕不能吧!”
“香里有没有佛?油里有没有佛?”
“没有。”
“买香油,买油烧能烧出佛吗?”
“当然不能!佛到底是什么?”
惟宽禅师最后说:“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不是烧香叩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牺牲,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佛就是自我,自我就是佛。成佛与做人一样,它需要智慧和积极的行动,重要的是自己的胆量和魄力。
一天,一个青年去拜见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一看他就知道是佛门龙象。于是问道:“你从哪里来?”
青年恭敬地说:“从不远的地方来。”
慧能心想:“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造化,真是难得!”
于是又问道:“你的生命在哪里?”
年轻人答道:“生命?我早就忘记了!”
慧能十分欣喜,召唤少年向前近来:“好好说,你府上是哪里?”
“渐中。”
“来拜见我是为了什么事?”
少年说:“世间均是垃圾,无处容身,请师父收我为徒。”
慧能为了考验他出家的决心,笑着说:“不要出家!”
少年坚定地说:“不要不出家!”
后来,这个青年继承了六祖的排风,成为著名的南阳慧忠禅师。
慧忠禅师在河南的深山里苦修了40年,与世人隔绝,没有任何烦恼与欲念,终于见到了清明的世界。
有个僧人问他:“怎样可以成佛?”
南阳慧忠微笑:“放下、忘掉。”
“怎样才能物我两忘?”
“超越一切,无欲无求!”
“佛是什么?”
慧忠扬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心中有佛,则行动就像佛。在生活中,只有心中先有了明确的想法,才会有积极的行动。要知道你是伟大的,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够打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