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中医灵异经历
3108400000048

第48章 金寒水冷

我口中的老先生,我是上学时意外认识的一位老师,姓杨,当时我有意把自己的针灸水平提高一下,武原便把我介绍给了这位杨先生。

杨先生曾经是南方某省针灸协会的核心人物,后来专心研究技术,就没有太多时间参与一些活动,在教我的时候,他已经辞去职务,移居北京了。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医道名家”这四个字的,但在我心里,杨先生这种人,便是“医道名家”。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我认为,真正的医道名家应该具备几种条件,其一就是态度。这种态度与大家所说的仙风道骨不同,这种态度应该是如镜一般的。

当初我刚刚和杨老师学习的时候,人很浮躁,由因为读了不少针灸名家的书,所以施针用灸总喜欢用很多花样。

这点杨先生极少批判我,他的方法是带我去看一些他在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是患的一些顽固性的疾病,还有些则是一些严重的比如癌症导致的身体不适。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治疗一个因大出血而导致血虚头痛的病人时,只是用手指在病人的囟会穴上揉按了一分钟,病人的头痛就基本消失了。

后来我询问诀窍,杨老师说,病人还很年轻,恢复能力很强,按囟会穴只是为了散去病人的淤血或寒热。帮助病人恢复,没必要用针,如果每个病人都要施针治疗,就脱离了医生的原则,医家不以针法负责、方药怪异未能事。

治疗病人,应学会感同身受。后来杨老师还教了病人家属揉按囟会穴的手法。几天后,这个病人果然就自然恢复了。

杨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会直接去批评你,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未必具有说服力,他用的方法,就是以身为镜,让你自己看到你的不足。

之所以说杨老师是医道名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举重若轻。

他在给我讲述医理,讲一些辩证施针的内容时,都是使用的很容易懂的普通话,且多是讲的一些古奥的内容。

在我看来,要用普通话讲述一些东西并不难,但如果要用普通话讲述一些医理,却是极有难度的,比如一些专业词汇,如浊气归心、肝风内动这些,要用普通话解释起来,很难不苦涩难懂,但杨先生却能把这些内容讲的极为生动有趣,而且不会失去这些词的本意。

在针灸方面,我对杨老师的佩服也是无以复加的,杨老师在用针和选择穴位上,出来进行仔细的病症推敲,力图找到病因外,对于经络之气,他也有自己的理解。

杨老师认为,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比如有些光,有些生物,有些有形有纸的东西,我们都无法看到。

而经络之气,就是这种物质。但是看不到经络之气,并不说我们感觉不到它。杨老师针灸时,所针的穴位往往会和课本上所列的穴位位置有所不同。

按他的说法,穴位是经络之气运行的种种关口,有的则是身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任何关口和渠道都是会改变的。

如果一个人患病多年,那么他的穴位又怎么会不变呢?一个人大怒之后,他的脏腑都被冲击了,他的穴位又怎么会还在原处呢?

虽然我之后也总结了一些用针的经验,比如下针之后,再想转动银针,觉得费力的话,很可能是穴位附近的病邪之气很强势。

如果无法转动银针,就是病邪之气十分强大,经络已经不通。如果下针之后,始终觉得病人的学位附近松松垮垮,那就是病人这片经络虚弱极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人的肌肉腠理像豆腐一样松弛,这样的人,病情必然已经是极为危险的了。

但是像杨老师那种没有下针之前,就能知道病人病情和下针感觉、穴位位置的医术,在我看来,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神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