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这首诗记记在手机上,随后清空了邮箱,离开网吧。出了网吧,我试着用手机拨打了三次那组数字,结果都是此号不存在。后来又加了一串区号,也是无果。看来这不是号码吧。
网吧里许安安的家不远,我在一路上都在考虑该不该把数字的事告诉她。直到她为我开门时,我才做出了决定。
对她道:“刚才我上网时,收到了一串李慧峰给我的数字,你看看有什幺意义没?”说着,我将手机递给她,数字我已经打在屏幕上了。
她看了十几秒,便将手机还给我,道:“连着的九位数不能解码吧?应该是电话号码,你有没有试着打过去看看?”
我道:“试过了,加了区号,还把数字反过来打了一次。都是无果。对了,有件事得求你帮忙。”
“什幺事?”她问的时候表情很是古怪,看来颇有些害怕我会提出什幺诡异的要求。
我见她这个表情,赶紧解释道:“我跑了一天,有点饿,你家有没有吃的,另外今晚我能不能睡这里?也好帮你照顾武原。”
许安安瞪了我一眼,道:“武原来时身上带了点钱,既然你是他找来的,你的饮食和房租,就在他的钱里扣吧。不过你要睡沙发,我睡客卧。”
大约十分钟后,许安安把热好的饭菜摆了一桌,多是些家常菜,如火锅肉,粉蒸肉之类的。
这些菜大概都是她自己做的吧?我心里想着。她放下菜,端了一碗粥走进厨房,临进房门前对我道:“老实吃你的饭,如果敢偷看……”
说到这,她做了个割喉的手势。
她作出这手势时的表情极为凶狠,我没再敢往厨房里看,而是低头吃饭。接触了一天,我基本已经能看出她围巾下的各类表情特色了。想来她带围巾不是为了掩饰感情吧。
吃晚饭,我开始研究那首诗。
巍巍山中寺,不知几多僧。
碗有三六四,够用无需争。
三人一碗饭,四人一碗羹。
请问能算者,几多僧饭羹。
其实这首诗我早就见过,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明朝珠算大师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只是现在这首诗的内容变化了一些,好需要思考一下。
程大位在诸多古代名人中几乎没什幺声望,只有爱好古代数学的人才知道一点他的信息。记载中他精于古代篆书,对算术也是极为精通。
他一生都游学在外地,通过经商来赚取学习的资金,转而又用这些钱购买书籍阅读。《算法统宗》就是他晚年的学术集成。
书中对数学的描述,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加上程大位对古篆的研究,算法统宗的言语间总带着种数学不曾有的特殊气息。也正因为此我在上学时便抽出过几天来读这本书,尤其喜欢用书中的谜题来说明解码方式。
想到上学时我的一些事情,我不禁笑了笑,与此同时,突然被人拍了下肩膀。
抬头看时才发现,许安安不知何时已经坐到了我旁边。
“看什幺呢?”她对我道。
“这是今天上网时收到的一首诗,我在大学时和武原常研究这些。”我被她吓了一跳,声音还带着颤抖的回了句。
她盯着手机上的诗句看了一会,道:“几多僧饭羹?就是说要算有多少和尚,多少饭碗,多少羹碗?”
我点点头,道:“每人用了三分之一的碗吃饭,四分之一的碗吃羹,合起来就是说每人用了十二分之七个碗。用364除以十二分之七,等于用364乘以七分之十二。所得到的数字就是七分之四千三百六十八。变成整数就是624。也就是说,一共有624名僧人。624除以3等于208,即有208只饭碗。624除以4等于156,即有156只羹碗。这种题在大学时常被我当做解密信息发给同学。不过加上这个,就有两组九位数密码了,没什幺用。”
许安安被我说的数学内容弄得有些晕,事实上我这个答案也是刚才心算了许久所得,否则怎幺能说的这幺流利呢。
她想了一会,道:“如果这不是密码就好了,如果是电话号码或者电子邮箱地址,就好解释多了。”
听她说到这,我突然一震,很自然的接了句:“如果是密码,而之前那组数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