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心的是,和山阳军敌对,最后会大利与骁果军。收拢他们的话,最后吃亏的是我们,获得最终好处的却是山阳军。区区一府之地的军队,就能让徐阶跌倒,取而代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钟炎皱着眉头说道。
钟炎和张图一样,将这个山阳军视作最难以应对的敌手。自从山阳军和徐阶联手攻伐武卫军开始,除了在最开始之时行动了一番之后,随后就是掌控其从武卫军手中夺取的地盘,开始实施新政,赚取民心。紧接着,又大肆招兵。正因为开始之初山阳军的凶猛攻伐,大胜武卫军。使得徐阶无法正义反驳,只好让山阳军在南部胡来。
但紧接着,在徐阶和徐州军联手用极大的损失大败武卫军,使得双方都损兵折将之后,这山阳军却背弃协约,从南北两路出击,愣生生将徐阶和兖州府军给顶替了。如此行为,如此人物,不能不让张图、钟炎等人戒备起来。
“你们所担心,也是我担心的。但是,他所处的位置很特别,偏偏和冀州相连接,我们奈何不得。而其北方的唐军,却在山阳军和骁果军的包围之中,自然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徐州军更不用说,真要是西进,只怕就算能敌得过山阳军,也会将骁果军给牵扯进去。到时候,我们什么也捞不到。”慕容成有些愤恨的说道。
钟炎叹了口气,道:“王爷,既然如此,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吧。要说山阳军所占之地,不管是唐军还是徐州军,不可能对此一点都不动心。既然如此,我们就看着这里混乱吧。眼下,还是攻伐司徒雷为紧。”
“只能如此!”慕容成闷声说道,心中的情绪愣生生压在心底。
…………
在中原大战进行之时,在并州北部的突厥诸部防守与定州西部之时,骁果军之主赵询正攸哉攸哉的接待着辽东国和粟末靺鞨部两个仅存的靺鞨人部落的使者。
在得知骁果军和突厥人叫板,得知骁果军欲在和突厥人开战之前,彻底解决靺鞨诸部的情况,在骁果军使者的劝说和两部百姓的抗议下,两部首领和国君终于臣服了。不服不行啊,不仅仅是兵力之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因为去年的雪灾,在开开春之后还得不到处理,再加上骁果军准备大军进犯,这两部的百姓也不能坐等骁果军杀来。
在得到了骁果军散布的传言之后,这些百姓得知,只要两部首领臣服,两部接受骁果军的管辖,那么,这些百姓就能得到骁果军的安置之后。百姓们不干了,他们想要活命,就连士卒们也不干了。最后,在内外的逼迫之下,昌平元年五月二十日,向骁果军投降。
当即,赵询就下令,让这两部的所有贵族和王族、首领等掌权者,一律放弃手中的兵权,但保证其财产的所有。当然,麾下的奴隶等一律没收。因为,赵询的意思是,这些首领贵族等,除了财产,其他的什么都不能保留,至于奴隶,也被赦免,给予其平民身份,赐汉姓汉名。
不仅如此,这些昔日的掌权者,一律在骁果军的护送下,进驻幽州城。两部王族,皆册封侯爵,分别是归附侯和顺义侯。
掌权者一迁走,骁果军当即对两部辖地实施军管,数万大军进驻两部各地城池。随后,将这些百姓开始从陆路迁入定州、幽州,从水路迁入青州、冀州等地。当然,口号上自然是为了救灾,安置灾民。合计一百五十余万的两部百姓,其中一百万都将迁入其他辖地,同时从其他辖地迁入百姓百万入此地,将此地进行汉化。
当然,随之进行的就是汉人官府、官员和书院的开办。于此同时进行的则是将两部的士卒进行拆解,或将其划为百姓,或将其编入各部士卒之中,亦或者将其编入辎重队或者民夫之中。
这百万百姓当然不可能一日就迁走,所以,官府就以救灾的名义征召这些靺鞨人百姓以工代赈的在这些地方修缮城池、官道和水利工程。
按照赵询的意思,这靺鞨诸部和北海部东部区域并在一起,组建辽州,为一州之地。这辽州地域比之幽州更大,当然,也更苦寒,经济也更落后。这些,自然需要官府经营。不过,既然将最大的难题解决了,这些问题都是次要的。
这辽州之地可不是定州之地的草原地形,这里这是平原、丘麟和山川皆有。这辽州之地虽然和后世的东三省不同,但是,其的辖地向东以及向东北,都超过了后世东三省之地。毕竟,在辽州东部,可是直通海洋的。在东部地区,骁果军可是建立了三处海港,等待海船的抵达。
但是,在整体之上,却没有在西北方向超出。整体面积上,确实要小不少。不过,这也很不错了,比之大燕国,不知道超出了多少了疆域了。日后只要继续北扩,百姓能耐得住寒冷,可以一直杀到更北之地。
当然,地图上辽州的疆域确实很大,但是,很多地方都是空无人烟。可以说,这辽州之地,起码有四分之一的辖地,是赵询划下的,但是,其中并没有太多的居民和进驻骁果军守军。不过,这也是骁果军今后即将展开的目标。
不过,虽然辽州建立,但是,辽州天气寒冷,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除了北方百姓之外,像冀州、青州百姓,一时之间还是不能直接迁入的。不过,不管如何,从幽州迁出百姓,再从冀州和青壮补充到幽州。随即又从中原各地收纳流民,以及从北方迁移外族入内,将他们诸部汉化。或许,几年之后,这年轻的一代还能继续回到北方生活。
在骁果军对靺鞨部进行接管的同时,四镇镇兵开始从定州向西杀入。按照赵询的意思,他们将任意攻杀,骑兵以武器领先。至于步军,那就用武器和震天雷并驾齐驱,应对突厥人的骑兵。当然,随步兵一起的,还有弩机。在骁果军的流水线作业下,弩机的制造速度大增,骁果军征讨突厥人的大军之中,还是配备了不少。所以,以步军对敌,骁果军并不惧怕这突厥人的骑兵优势。
十万人,四镇镇兵,分别以四路齐出,向着西面杀去。出了必要的联合之外,赵询给他们下达的军令是,杀过,烧过和抢光三光政策,为北方百姓报仇雪恨。当然,这里的杀光可不是将突厥人全部杀死。而是杀死抵抗的突厥军队,抢过突厥部落的牲畜、人口和财物,烧光部落劫掠以后的部落毡房。
不要说骁果军心狠,毕竟,突厥人在燕国境内就是这样做的,骁果军做的,只不过是重复突厥人的做法而已。无可厚非,战争,本来就是如此。
对于突厥境内战事,赵询没有亲自率军,则是有四镇镇将军军负责。一来,赵询是想培养他们独立作战的能力。毕竟,作为主公,也要给部下立功的机会吗。二来,赵询现在坚固北方诸州、辽州的回复事宜、山阳军全局以及中原战争。所以,赵询不能轻易远离,他可不希望有紧急情况出现之时,自己却远在草原之地。
山阳军现在和冀州相接,赵询到不怎么担心,真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事故,冀州的骁果军会毫不犹豫的杀入兖州之地。毕竟,通过风子鸣和唐斌的口,已经将山阳军和骁果军有这一层暗地里的联系,或多或少的透漏了出去。
赵询现在首当其中要处理的自然是辽州的情况,打下一地,治理一地,安稳一地。这才是真正的掌控地方,否则,那和流寇没什么区别了。辽州之地,南接幽州东三府,东临北海,北靠黑水靺鞨部,西面则是定州草原。可以说,现在就安全而言,外敌已经不足为惧。只要将地方安定下来,这辽州之地,则又是骁果军的一块疆域,而且是占地很大,内藏资源很多的疆域。
除了迁移人口,收缴两部靺鞨人武装外,赵询还大肆的征召这些还未及时撤离的百姓修筑城池,按照赵询的规划,这辽州之地,必须多修筑城池、官道,以达到互通有无,来往便利,如此,才能使辽州之地极快的和幽州以及骁果军其他州府接轨。
辽州之地,木材、草药、皮毛等物品丰富,很多地方百姓家中都存有不少这类物资。以前因为骁果军的封锁政策,使得这些靺鞨人百姓不得不将这些东西存放与家中。但现在,在同一商税,无数幽州商人入境之后,这北地之商业立马兴盛起来。
在到达五月中旬之时,整个辽州之地已经逐步开始恢复生机,原本驻扎在东三府的骁果军,现在都开始进驻辽州各地的大小城池之中。此外,各城中的大大小小的店铺也基本上都重新营业,除了部分是原本靺鞨人开办之外,更多的则是南面来的商人开办。就连野外山林之地,也偶尔能看到那些被没收了弓箭,大刀,只能拿着标枪、猎叉的猎户上山了。
因为去年的雪灾,黑水靺鞨部和奉了赵询军令的南室韦族也受了大灾,停止了对黑水靺鞨部的进攻。当然,黑水靺鞨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骁果军从定州支援之后,南室韦部已经好上许多了。起码,在相比没有骁果军相助的情况下,部族之中,只怕要饿死、冻死不少人的。也是因为此,南室韦部对骁果军好感大生,也是因为此,使得室韦部看到了骁果军的强悍之处和后勤的健全之处。让他们熄灭了再次和大燕国一决高下的心思。毕竟,自己连个天灾都熬不过去,但对方却视若无事,高下立现啊。
骁果军没有继续和黑水靺鞨部进行什么战争,在拿下辽东国和粟末靺鞨部之后,赵询就暂时将边界线给定了下来。辽州之地,就是骁果军接下来要经营的重地。毕竟北方苦寒,百姓稀少,攻伐之后,也不一定能有多少百姓迁移其内。
战争停止,大肆移民和恢复地方发展为主。当然,商业上也开始大肆的铺开。自从年前冬季来临之前,黑水靺鞨部就向骁果军表达了屈服之意。当然,当时骁果军的手也伸不到那里去。再加上双方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骁果军并没有对其采取什么手段,现在,这黑水靺鞨部和室韦部也开始成为辽州商人的贸易对象。再加上新罗半岛的高句丽国家,这辽州之地和幽州东三府,一下子成为北方之地的商贸通道和要地。
北方部落的牛羊马匹、野生动物等,这个时候也同样的进入市场。室韦部、黑水靺鞨部、高句丽等各大部族和国家之间,通过处于东三府和辽州之地进行交易,各取所需。
随后赵询发现这辽州之地商贸之气还算不错,同时这辽州之地的木材是造船的极品材料,再加上这里的百姓短期之内无法彻底安置妥当。所以,赵询就让麾下的白羽商号和一些和骁果军关系密切的商号在此地开设了许许多多的工坊,基本上各种各样的玩意都生产。
用药材、皮毛、木材等加工出来的成品医药、衣物、靴子、家具,甚至各种陶瓷等器物,除了粮食和铁器这两样东西骁果军禁止随意出售之外,基本上其他的货物这辽州都是允许买卖的。毕竟,商贸起来了,百姓也就会逐步的增加。经济起来了,这地方才能发展壮大。
自拿下辽州之后,原本和骁果军有些对立,甚至有时候制造摩擦的高句丽一下了萎缩了,再也不敢轻易的向骁果军进行骚扰。在辽州定下之后,高句丽很快就撤退至鸭绿江以南,并向骁果军表示了友好之意。
赵询对这高句丽可没有什么好感,原本就是新罗半岛上的一小国,趁着大燕内忧外患之际,径直向北扩张。要不是靺鞨诸部的强悍,只怕昔日被靺鞨诸部占据的疆域,则会被高句丽所占。不过,既然高句丽服软,而骁果军现在又侧重于和突厥人开战,还要兼顾中原情况,所以,赵询还是应下了高句丽的态度。
当然,赵询也相信。只要是骁果军衰弱,那么,这个位居东部角落的小国,铁定会向北杀奔出来的。现在的服软,只不过是恐惧骁果军对其进行报复罢了。
不过,这高句丽服软,对于辽州和东三府而言,还是极为有利的。在高句丽退让之后,东三府就不用再担心高句丽的突然袭击,最起码,在高句丽撤回鸭绿江以南之后,在骁果军派军驻守此地之后,东三府继而辽州之地的侧翼就安全了许多。
与此同时,在得知靺鞨诸部已经平定,在得知高句丽服软,那些冀州、青州甚至更南部的中原商人一下子就如同嗅到了腥的猫一样。因为辽州的确立,这商人们从白羽商号和一些与骁果军关系密切的商号得知,这辽州之地是一个通商的好地方。其次,在得知高句丽服软之后,这些南部商人,尤其是东南部商人们,更来劲了。
根本不用骁果军多做什么,战争结局一出来,尤其是靺鞨部落的归降和高句丽的服软,这些商人的消息丝毫不亚于各地诸侯,不,应该说,这些商人得到消息的速度,甚至要比大多数诸侯更快。
幽州商人自然不用说,他们大多数都是随军出发,为大军运输粮草、贩卖各种物资,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幽州商人几乎就是另类的辎重队。紧随其后的则就是冀州和青青州商人了,他们都一窝蜂的涌来了。辽州靺鞨人、高句丽、百济、新罗、室韦族等地的各种各样的物产,都成了商人手中抢手的货物。
甚至是,就连高句丽的年轻女子成为了中原商人手中最抢眼的商品。因为在高句丽,贵族手中的奴隶可是很多的,除了这些贵族贩卖人口之外,更多的则是骁果军捕获而来。不错,真是捕获而来,虽然高句丽服软了,赵询也没有继续和高句丽开战的意思。但是,这不代表着赵询就忘记了在去年骁果军和靺鞨部路开战之时,这高句丽准备在侧后方行动的主意。战争是不会打的,但是,一队队骁果军还是会进入高句丽境内进行各种活动的。这抓捕奴隶,就是其中一项不菲的收入。
这些高句丽女奴确实挺受到中原大族豪绅和富户欢迎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是少的东西,他就越是值钱。再加上赵询对着高句丽女奴的交易数量进行限制,每次只交易很少部分,使得高句丽女奴的价钱贵不可言。那些中原贵族世家甚至是那些有钱的商人,人人都想买一两个高句丽的女奴回家。仿佛,家中没有一两个高句丽女奴,似乎都不好意思在人前晃悠,这高句丽女奴也成了江南大族攀比的标准之一。
大量的药材、皮毛、牛羊战马牲畜等东北物产通过各地商人运往南部中原之地,而同样的,每一次南部的商人也不会空手而来,茶叶、瓷器、丝绸布匹,甚至是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应有尽有。
因为高句丽的退缩,因为辽州的稳定,因为骁果军海军的强悍,所以,东南地区的商人,大多都是通过海商进行南北贸易,尤其是扬州、江州之地的南部商人,更是通过海商,来往与南北之间,沟通大燕国南方和北方。当然,陆路同样是如此,在骁果军境内,冀州、青州、幽州等地的官道,都在无数的流民、异族俘虏的协作之下,修建的甚是通畅。其中,这也与水泥这类物资有关。
不得不说,这远远达不到后世水泥标准的半成品水泥,在这里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码,不用担心官道因为下雨天气而变得坑坑洼洼,成为泥团,不必担心水流冲过,他就变成一道道高低不一的壕沟。基本上,这些官道在水泥的覆盖下,平整光滑,不必担心道理经常出现或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竟,现在和后世不同,没有什么重大几吨、几十吨的的大车通行。
当然了人,道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这骁果军境内的商税的统一收取,以贩卖的货物量为标准,以进出境内的单据为基础在征税。最重要的是,这骁果军境内安全,不会出现南方各地那般的因为战乱而导致的盗匪义军、乱兵、乱民和灾民的袭扰。以往,南部商人要通过陆路,那么从南方到达辽东、辽州之地,那可是很困难的。遥远的路途上,一路上都要担心战乱、劫匪,最后就是能获利,获利也十分的少,更怕被地方官府骚扰。
但,现如今这幽北东三府之地已经安全,时常骚扰东三府的高句丽也退缩了。也就是说,辽州之地和辽州南部一直到临海之地,都将是安全的。对商人而言,与新罗半岛各国、与辽州之北各部交易,将更快捷,更安全。
除此之外,这些商人还可以继续进入新罗半岛进行贸易。这在以前那是不可能的,这些商人要是进入新罗半岛,除非有很特殊的关系,否则,很难保证不被高句丽欺压,甚至杀入劫财。
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商人们要继续南下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去,那么他们只要付给一定的保护费,那么,打着骁果军旗号的镖局就会沿途护送。不要忘了,这镖局也是骁果军士卒退伍之后所办的。也就是说,这些骁果军就是这些镖局的后台。除非高句丽等国要和骁果军彻底开战,否则,绝不会轻易对这些镖局动手。
当然,这些手段,除了让汉人商队在新罗半岛进行贸易,宣扬骁果军的勇猛无敌之外,也是为了探查这里的情报,同时也对各国贵族、大臣进行收买。赵询希望通过这些商队,在不知不觉之中,将暗影司、鹰眼司的势力扩大,在各国建立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