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人骨念珠
31127700000002

第2章 1. 尼玛

2002年11月23日厦门

中午12点,我向往常一样准时醒来。啧啧,我的生活一直都是这么规律,每天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刷牙洗脸,下楼吃个早午餐,然后去白鹭洲给尼玛送便当顺便瞎溜达。

我是个职业坐家。自从部队退伍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做过什么正经的职业。有时候我是酒吧的DJ,有时候我是理发店的染烫中工,有时候我是咖啡店的吧师。还卖过一阵子的电子秤。后来发现就连最边远的农贸市场里,所有的小贩都拥有了电子秤,这才放弃了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加入到厦门广大的坐家阵营里面。似乎中国每一个城市里面都有这样的群体:不工作的年轻人。这类人通常是促进市场经济的最鲜活的动力。

11月23日,我准时在下午一点钟的时候抵达了白鹭洲。中午时分,此地是清闲的。三三两两的店主们在店门口的长廊里面下象棋打扑克泡茶。我提着饭盒一路上跟几个相熟的老板打了招呼,然后就去了尼玛的古玩店—时晴斋。估计这个钟点这厮一定在店里挠着门巴巴的等我呢。

尼玛是我合租的房客。不仅如此,我还是他店里的股东,据说我拥有他店里40%股份。向来没有数学脑的我,不知道40%的时晴斋是什么概念。依据我的理解,40%应该代表我看上店里任何的东西,都可以随意拿去玩玩。不过尼玛从来没有让我这么做过。作为报复,我也从来不在时晴斋买东西。因此,每次我在白鹭洲里某个相熟的店里吃了药,尼玛都会很痛心的挠头,并且说:“你TMD有钱从来都是给别人赚,就不能给我赚赚?”

天晓得尼玛一个藏人,怎么会给自己的古玩店起了时晴斋这么个文绉绉的名字。23日这天我进到店里的时候,这小子正在摸着自己的光头研究一个黑色的小笔记本。我好奇的凑过去看看,结果看见的全都是英文字母。

我把饭盒往茶几上一扔,搬了马扎坐下开始给自己烧水泡茶。趁着等水开的功夫奚落他两句:“我说你娃装什么装,上面的英国字你看得懂吗?别戴个眼镜就给我装教授,你哪点儿英文水平我太知道了,就比我多认识一个字母,我认识26个你认识27个。别看了,着急把饭吃了吧。”尼玛把视线从黑本子上移到我脸上,看了我半天,问了一句:“你今天给我带了啥吃的?”

“还有啥吃的,还不是家里楼下的烧肉饭,怎么?你不爱吃?不爱吃我帮你买土笋冻去?”土笋冻是我们共同讨厌的一种食物。基本上就是用一种虫子煮的浓汤制成的冻。尼玛每次看见这东西都会退避三舍。作为一个藏族人,尼玛大约算是不挑食的。根据他平时跟我侃大山的时候说的,藏族人不吃鸟类,不吃鱼类,不吃奇怪的食物,不吃大蒜葱…不过根据我在大排挡观察的情况来看,这厮除了土笋冻以外,其它什么都吃。

有时候我会质疑他的血统,他就会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我是团结族,我妈妈是汉族人。”的确,这小子长得比其它藏族人白净些,眼睛也大些。

厦门有很多藏族,都住在南普陀附近,没事情就出来摆个小摊儿卖藏刀。住在那附近的小孩儿都要被家里人告诫的:“没事不要去跟西藏的小朋友搭讪,万一一句话讲不好,打起来你要吃亏的,民族兄弟带刀合法,你打不过他们的。”

尼玛有时候也去跟这些老乡们认亲。自打2年前他背个包来到厦门,在火车站看见我贴的招租告示找到我这儿,就一直住在我这里。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游说家,住在我家2个月以后,就成功的让我加入了他的事业。他让我退伍时候政府补助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拿出来支持他的小店。然后他每个月都可以在房租以外再还给我一些钱。就这么着,我成了时晴斋的挂名老板。这会儿这厮还在仔细研究他的那个小本本。我也不理睬他,过一会儿他果然抵不过肚饿,放下小本,搬了个马扎坐在茶几边上,掰开卫生筷子准备吃便当。我就趁着这个当儿问他道:“啥劳什子,你哪儿出神看半天的?”“哦,早上收一个本和一个钢笔。我一个老乡拿来的,说是在山里面收的,笔是个DUNHILL。可惜都烂了。”

藏族人喜欢攒东西,这点我向来知道。小店虽然我给予的关怀不多,可是两年来的耳濡目染,怎么也看出一点儿门道来。尼玛的那些老乡们,常年就在四川甘肃青海和厦门之间走动,每次在那些少数民族地方收购一些古老的工艺品,然后到厦门的时候卖给尼玛。都是些念珠啊,铜片啊,佛像啊什么的。有时候,还可以看见上个世纪的怀表之类的东西,虽然已经不会走动了,不过外壳铮亮。估计也是时时擦拭的。这个钢笔和小本本,估计不晓得那个老婆婆从她奶奶那里继承来,本着尊重文字的传统,就一直留下来了。然后老婆婆的小孙子,为了买顶新帽子,又拿来跟贩子换了几个小钱。总之是无限yy,估计尼玛收来的时候也不昂贵。

于是我一边泡功夫茶一边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来?我咋不知道你认识英文呢?”“哦,里面有一些手绘的地图,很明显就是昌都,和江孜附近。还有一些单词提到这些地名。像是个日记本。其它的我就看不懂了。”我喝了口茶,忍不住又要奚落他:“看不懂你装什么装,有什么p用,估计是个什么登山队员失落的日记本,没有啥意思。吃饭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