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3113200000037

第37章 乱世之思

【原典】明夷:利艰贞。

【爻辞新解】《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

【原典】《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爻辞新解】《象辞》说:《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原典】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爻辞新解】初九,在光明被阻的时候,要像鸟儿一样地迅速飞走,而且要低垂着翅膀以免被人察觉。君子若要退避隐藏,就是丢掉职位、没有饭吃也不在乎。但君子若在此时行动,必然要受到当政者的责备。

【原典】《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君子隐藏退避”是由于坚持道义和原则而不愿再拿这份俸禄了。

【原典】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爻辞新解】《明夷卦》的第二爻位(六二),处在这种光明被阻的情况下,就像伤了左大腿一样,如果能借用好马,增加自己的力量,将会是有利的。

【原典】《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它柔顺而又坚持原则。

【原典】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爻辞新解】九三,君主在光明受阻的情况下,到南方去巡狩,将可以消灭罪恶的首领。但是应该注意不要操之过急,要能够坚守正道,持之以恒。

【原典】《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原典】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爻辞新解】六四,进入左方腹部,能够深入了解光明被阻的内中情况,于是坚定地跨出门庭,离开这里。

【原典】《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进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够从内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

【原典】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爻辞新解】六五,应采取箕子那种自掩其聪明才智的做法,这样做有利于坚守正道。

【原典】《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箕子坚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为说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碍罢了。

【原典】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爻辞新解】上六,不但没有光明,反而带来黑暗。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而后来却堕入地下。

【原典】《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

【读解】

明夷卦讲君子处世之道。因光明入地,受到伤害,象征乱世。时局昏乱,明德被损,君子处此世,唯有艰辛之中,坚守正道,才会有利。

在清明之世,君子昭明内德,表现于外,亨顺祥达。在世道黑暗时,君子贞正守固,必受伤害,反其道而行之,以韬光养晦之道把自己的明德隐藏起来,收敛自守,不露锋芒。然而用晦而明,不是使自己的明德泯亡,随波逐流,而是身处逆境而自保的变通做法。明哲保身,就是明夷卦所讨论的问题。

明夷之世,已经受到邪恶势力的侵害,君子以柔顺中正之道的法则行事,即使祸已及身,也能够不失中正,逢凶化吉。君子坚守中正,在昏乱之时,明辨善意,若违背正义,必定消亡。

君子不屈不挠,奉行“用晦而明”的原则,应当谨慎从事,贞固以待,不可操之过急。

君子遇事自有打算,对邪恶势力的卑鄙企图深入了解,才能脱离黑暗,逃避远遁。

【事典】

泽畔行吟的诗人

诗人屈原的命运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屈原生活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与他同时代的人,早已化作一掊黄土,淹没无闻。而屈原的名字,我们现在还记得;他的《离骚》,《天问》流传至今;他本人,不仅被国人追忆,纪念,也被外国人所推崇,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这是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诗人所享有的最高荣誉,而我们的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却沉江自杀。

屈原的理想是什么呢?他绝不是想做一个名闻中外的诗人。他的抱负在政治方面。他倡导“美政”,他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他希望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于是他辅佐楚怀王实行变革,联合齐国抵抗秦国,他做出了种种努力,但都趋于失败。——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楚国本应该强大起来的,当时就流行着一种说法“连横则秦帝,合纵则楚王”,楚是当时唯一能与秦抗衡的国家,可是楚国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齐国向他伸出了援手,楚国同样主动背叛;楚国曾经拥有第一流的人才,像张仪,陈轸,屈原都是,但张仪没被录用,不仅如此,还受到了莫大的羞辱;陈轸积极倡导联齐抗秦,楚国同样没有重用;屈原忠心耿耿,却被诽谤,放逐,最终在楚国的国土上孤独地死去。

屈原的命运不能算是悲惨的。他是楚国的贵族,即使被放逐,他还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他可以非常平稳,安详地度过他的余生,他可以做一个非常优秀的隐士。但是我们的诗人不这样,因为他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使他感到孤独。“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是他自己说的,他一点也不愿随波逐流。于是,他在泽畔行吟起来,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楚辞。

诗人本无意作诗,时代使之然,局势使之然。然后,他仰天长啸,诗便汩汩而出。也许我们不能尽知其中意味,但我们感觉得到,字里行间,毫无创作的喜悦,只有忧时感世的悲怆与凄凉,只有叩心问天的无奈与沉重,只有花草神仙与之交游的孤独与寂寞,只有吊民悼军的愤懑与哀伤。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胸怀人民的诗人是最伟大的诗人!只此一句,便足以让世世代代的百姓将他永远铭记在心!

【感悟】

人总是为某一理想而活着,理想实现时我们会感到欣慰,而当理想破灭时,我们总不免想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人活着总是要死去的,我们根本没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着,怎样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坎宫 地火明夷

最是伤情日落山

重重险困势难安

须效箕子佯疯避

若问艰危可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