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3113200000045

第45章 天下有风

【原典】姤:女壮,勿用取女。

【爻辞新解】《姤卦》象征相遇:女子过分强壮,不适合娶来做妻子。

【原典】《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爻辞新解】《象辞》说:《姤卦》的卦象是巽(风)下乾(天)上,为天底下刮着风,风吹遍天地间各个角落,与万物相依之表象,象征着“相遇”;正如风吹拂大地的情形一样,君王也应该颁布政令通告四面八方。

【原典】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孚蹢躅。

【爻辞新解】初六,绑上坚固结实的车闸,占卜结果会很吉祥;前去行事,会遇到凶险,瘦弱的猪因烦躁而团团乱转。

【原典】《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绑上坚固结实的车闸”,紧急关头就可以使车轮与车闸“相遇”,而使狂奔的车子刹住。引申为遇到强硬的对手,不要去硬碰,应该用柔韧的手段牵制对手,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原典】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爻辞新解】九二,厨房里发现鱼,不会有灾祸;但不利于拿来宴请宾客。

【原典】《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厨房里发现鱼”,还不会出现灾祸,但不宜用鱼来宴宾。因为不义之财不可取。

【原典】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爻辞新解】九三,屁股上蹭破了皮,走起路来很困难;会遇到危险,但不会有大的灾祸。

【原典】《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走起路来很困难”,表明在路上会遇到艰险,但尽管艰难,却并未完全受到牵制,还可以继续前进。

【原典】九四,包无鱼,起凶。

【爻辞新解】九四,厨房里没有鱼,会发生凶险。

【原典】《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厨房里没有鱼而引起凶险,就好像君主失去民众的支持,因为脱离民众,当然会发生凶险。

【原典】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爻辞新解】九五,用杞树枝叶包住甜瓜,好比内心怀着美好的品德,不必奔忙,称心的机遇就会自天而降。

【原典】《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姤卦》的第五爻位(九五)内心怀着美好的品德,表明尽管处在最尊贵的地位,却能够坚守中道,心地纯正。这样一来,其相遇的情形也是最完美的,用不着上下奔忙,就能与上天恩赐的福佑相遇。充分说明只要不违天命,就能有好的遇合。

【原典】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爻辞新解】上九,头上长角,处境艰难,不过也不会有大的灾祸。

【原典】《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头上长角”,孤芳自赏,根本不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之相遇,而失去大众的支持,等待着的只有困穷不通的命运。

【读解】

姤卦的结构象征着天地、君臣、君子小人,男女、正邪的关系。

阴极而阳生,阳极则阴生。阴阳消长,刚柔相异,天道相通,君子应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秉承“刚遇中正,天下大行”的精神,才不至于偏离正道,贞正而得吉祥。

开篇所说“女壮,勿用取女”不是说女子身体强壮不能娶为妻,而是象征阴势处于强盛发展的势头,虽遇五阳却能周旋于其中,这种情况下,不能与阴势勾结,趋炎附势。

君子谨慎行事,要防有疏漏之处,使小人趁机发展。在姤遇之时的特定情况下,一方面一柔遇五刚,一方面也是五刚遇一柔,在刚柔比例失衡的情况下,会出现五刚并起相争追求与一柔遇合的局面。先得者为主,后得者为宾。这种以得利益合情合理,不容与他人分享。君子应当采取主动的态度,防止小人扩展,否则将沦为宾位而受控制。

君子太过刚强,不担心被小人所害,纵使孑然一身,但是并无大碍,君子在无人相伴的情况下也不能与小人为伍,洁身自好,没有咎害。

君子失去民心,被民众疏远,若不自我检讨,反身修德,而是奋力争夺,必然导致更大的凶险。只有德行刚正的君子,才能做到抑制阴长,遵守天道。

【事典】

清公张伯行

张伯行以清廉为名,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是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的官场旧例,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也表示请求以后关照提拔,这大概需要白银四千两。但张伯行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此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拒绝送礼。不但如此,在任内他还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受到他们的排挤。

第二年的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名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感悟】

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都被人称颂。品廉纯,人生之路山清水秀。心贪秽,从政之途荆棘丛生。清廉如同健康一样,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其可贵。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身正气,做官一尘不染,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乾宫 天风姤

风生天下任高低

妇悍岂宜娶作妻

把握时机凭邂逅

小人防范莫轻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