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3113200000048

第48章 窘困之境

【原典】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爻辞新解】《困卦》象征困顿:亨通;占卜结果表明,神通广大的大人物可以获得吉祥,没有灾祸;此时许下的诺言很难令人相信。

【原典】《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爻辞新解】《象辞》说:《困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兑(泽)上,为泽中无水之表象,象征困顿;作为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原典】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爻辞新解】初六,屁股卡在木桩上坐立不安,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三年不与外人相见。

【原典】《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就是进入荒僻阴暗不见天日的地方,比喻处境极其困难,看不到一线希望。

【原典】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爻辞新解】九二,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高官厚禄就将来到,应当用丰美的酒食祭祀神灵;出兵征战即使遇到凶险,也不会受到伤害。

【原典】《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并不是很可怕的事,只要内心坚持中道,纯正而有主见,就会有喜庆之事到来。

【原典】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爻辞新解】六三,困在石头下面,站在蒺藜之上;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凶险接二连三来到身边。

【原典】《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站在蒺藜之上”,就是说阴柔凌驾在阳刚之上,情形就像是站在刺人的蒺藜上面,十分困窘。“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说明祸不单行,已经饱受各种困扰,家门又惨遭不幸,实在是不吉祥的兆头。

【原典】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爻辞新解】九四,慢腾腾姗姗来迟,原来是被一辆豪华金车所困而不能脱身,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会有好的结局。

【原典】《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慢腾腾姗姗来迟”,表明没有飞黄腾达的奢望,一心想着屈尊下士来摆脱困境;虽然所处地位不妥当,不能胜任职务,却能得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原典】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爻辞新解】九五,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就会被自身所处的尊贵地位所困扰;但慢慢地又会走出困境,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

【原典】《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表明处在至高无上的显赫位置上,如果不恤民命,滥施酷刑,就会落得个孤家寡人,被困在众叛亲离的尊位上,摆脱困境走向亨通的志向就难以实现。“慢慢地又会走出困境”,完全是由于坚守中庸、保持正直品德的结果;“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就是说诚心敬神,可以时时接受神灵恩赐的福分,求得吉祥顺利。

【原典】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兀;曰动悔有悔,征吉。

【爻辞新解】上六,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身临摇摇欲坠的山石之间,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向前进军会迎来吉祥。

【原典】《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说明所处位置不是十分妥当,脚下尚有难以解脱的绊索,因此困难重重。“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这是十分明智的举动,早些悔悟,把危险抛在身后,前途就会无比吉祥顺利。

【读解】

困卦阐述的是处境艰难窘迫的意思,君子观此卦,懂得穷则思变的道理,那么这种窘困的情形是可以改变的,由困转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而不必悲观失望,消极无为,只要安贫乐道,守正不阿,就能亨通畅达。

困心处虑对于君子来说是一种毅力的考验,虽然一时间不能脱险,但是只要保持乐观的信念,处之泰然,终会吉祥,没有过错。

作为君子必须承担而不能推卸责任,应当具有这种自觉的使命感,君子对于民生疾苦感同身受,就能致力于自己的使命,勇于承担。

君子初入困境,难以自拔,却在困境中表现刚强,必有吉祥。在困境中,若以柔饰刚,使刚受困只能越陷越深,是不明事理的做法。

君子有经得起考验的坚定意志,但欲借脱困境,却不能操之过急,应当量力而行。审慎行动,最后能够达到目标。

【事典】

白登之围

自从秦始皇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白登之围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抗。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天空下着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很瘦。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处。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音yān 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

当天晚上,阏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的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

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

汉高祖提心吊胆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围了起来,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了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做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打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感悟】

面临困境,可怕的不是已经到来的现实,而是我们怯懦、屈从和无奈的态度。有些人能从泥潭的困境中趟出一条平坦的路,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和才干,原因往往只有一个:他们拥有摆脱困境的能力。面对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适时地调适,必要时精神上能转移和放弃,而后在新的基点上找回心理平衡。

兑宫 泽水困

困扰迫人须隐忍

空言无信反蹉跎

求人之问当得遇

顺利无灾福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