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务口才训练
3115400000010

第10章 最有效的演讲法则 (2)

或许你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应该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局势持何种态度。那么,你就有资格在演讲中谈论它们。不过,这种类型的演讲,一定要举例来说明,因为听众不喜欢听空泛而陈旧的演讲。谈论这种题目,千万不要以为随意从报纸杂志上做一些摘录就可以了,如果你自己所知的比听众多不了多少的话,还是避而不谈为妙。但是,如果是你多年以来一直在潜心研究的题材,那么你一定要利用它们,因为这显然就是你应该说的题材。

前面我已经详细指出,演讲之前的准备工作并不只是写下演讲内容,或者背诵一连串的字句,更不是从匆忙读过的报纸杂志中抽取若干的观点,而是在你的脑海及心灵深处挖掘,并将贮藏在那里的信息、思想随时提取出来。不必怀疑那里是否真的有材料,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对有!而且贮藏丰富,你尽管去发掘和运用就可以了。同时也不要以为这样的题材太个人化、太微不足道,听众或许不喜欢听。其实,正是这样生活化的演讲让我感到愉悦,让我真正被感动,甚至比我听到的那些职业演讲家的演讲更让我快乐、感动。

2.对演讲的题目充满热情

对演讲的题目一定要充满热情,如果只是泛泛地谈论这一话题,那么就不可能激发听众的兴趣。例如,我是一个喜欢做家务的忠实的丈夫,我确实有资格谈论对于洗盘子的某些看法。可是,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喜欢,也不愿意想它,你想,这样我还能够把这个题目讲好吗?但是,我却听到过有的家庭主妇把这个题目说的精彩绝伦。在她们的内心或许对永远洗不完的盘子充满了愤怒,或许她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帮助她们处理这件恼人的工作,但是不管怎样,她们相对于我来说会更喜欢这项工作,所以在演讲的时候才会讲的津津有味。

回答下面这个简单的问题,它可以帮助你确认你选择的题目是否适合你来演讲:如果有人站起来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如果你能够做到,那就证明这个题目很适合你来演讲。

1926年,我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七次国际联盟大会,并对当时的情形作了详细的记录。最近,在无意中我又翻看了这些笔记。其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加拿大的乔治·佛斯特爵士在三四个死气沉沉的演讲者念完发言稿后上台发言了。他没有带任何纸张或字条,这让我大为欣赏。他对他要讲的话题非常专注,他非常希望能够把那些珍贵的理念传达给听众,看得出他很想让自己的思想被听众所接纳,因为他常常通过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就像窗外清澈的日内瓦湖一样。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倡导的方法,在他的演讲里得以完美的展现。”

我常常想起乔治·佛斯特爵士真诚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只有那些对演讲题目有切身感受的人,才会在演讲中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感情。美国最具震撼力的演讲家福森·辛主教在他早年的生活中也学到了这一课。

在他的《不虚此生》一书中写道:

“我被选出来参加学院的辩论队。在辩论赛开始的前一晚,我们的辩论教授把我喊到办公室里,狠狠地责骂了我一顿。

‘你真是个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讲者比你更差劲儿!’

‘那’我说,我想为自己辩解,‘既然我是一个大饭桶,为什么还要挑选我参加辩论队?’

‘因为你会思考,而不会讲。’他回答道,‘到那边去,从演讲词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我把这段话反反复复地讲了一个钟头,然后他说:‘你看出其中的错误了吧?’我摇摇头,于是接着又是一个半钟头。

最后,我筋疲力尽。他说:‘还看不出错在哪里吗?’

我依旧摇头,又过了两个半钟头,我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说:‘我看出来了,我没有诚意。我讲它的时候根本就是心不在焉,没有投入任何的真实情感。’”

这就是福森·辛主教学到的让他永生难忘的一课——把自己沉浸在演讲中。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演讲,他都首先要对题材产生热情。直到这时,博学的教授才说:“现在你可以参加演讲了!”

如果我班上的学员说:“我过着平凡单调的生活,我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那我们的指导老师便会问他:“你闲暇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有人回答看电影,有人说打保龄球,有的则说种玫瑰花。其中一位学员告诉指导老师,他会收集有关火柴的书籍。于是,老师就会继续问他这个不同寻常的嗜好,他渐渐地来了精神,他告诉老师,他几乎收集了世界各国关于火柴的书籍。不一会儿,就饶有兴致地开始描述自己收集火柴书籍的小房间。

当他开始对自己所喜爱的话题产生兴趣之后,指导老师就会打断他:“为什么你不在课堂上谈论这个话题呢?我觉得它非常有意思啊!”他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人对这些爱好感兴趣!这个人对他的嗜好充满了感情,耗尽一生的心血来充实自己的爱好,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可是他却否定它的价值,认为这些根本不值得一提。指导老师真诚地告诉他,要想鉴别一个话题是否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问问自己对它是否感兴趣。后来,他以一个收藏家的姿态和我兴高采烈地畅谈了一个晚上。我听说,他后来参加了各种午餐俱乐部,向人们演讲有关收集火柴书籍的话题,而且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3.激发听众的共鸣

演讲通常是由三种因素构成:演讲者、演讲内容和听众。前两条法则讨论了演讲者和演讲内容之间的关系,但仅止于此,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演讲。 只有当演讲者的演讲与听众产生共鸣之后,演讲才算圆满成功。演讲之前精心的准备、演讲者都对自己的话题充满热情,这两个要点对于演讲来说很重要,但是演讲是否可以获得成功,另外一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演讲者必须带动听众的情绪,使之产生共鸣。这不仅需要自己对这个演讲充满热情,还必须把这种热情传达给听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雄辩家都具有这种“自我夸耀”的本领,或者传播福音之术。高明的演讲者总会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表达的思想,并且赞同他的观点,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与他一同承担他的快乐和忧伤。演讲的成败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听众的头脑和心灵。所以必须做到,演讲的时候应该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我应邀去为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的员工上“商务口才培训”课。其中一个学员无法与听众沟通,于是,我首先让他对自己的题目燃起热情之火。我告诉他,先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一边,反复思索自己的题目,直到对它产生热情。我要让他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纽约遗嘱公证法庭的记录显示,高达80%的人在去世时,没有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任何财产,只有约3.3%的人留下了10000美元或更多的财产。我还要让他明白,他现在不是在乞求别人的施舍,或者要求别人做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我是在替这些人着想,”我要求他这样对自己说,“使他们老了以后,可以衣食无忧地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并且还能够给自己的妻儿留下安全的保障。” 最后,我还要让他相信,他是在做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服务工作。总之,我要求他必须把自己当做一名移风易俗的斗士。

在了解这些事实之后,他经过认真的思考,终于激发了他的热情和兴趣,并开始确信自己的确肩负着重任。开始满怀激情地面对这次演讲,演讲过程中他那满载着信念的语言感染了所有的听众。他将节俭的意义告诉大家,因为他非常想帮助他们。他不再是一位只知道陈述事实的演讲者,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向人们宣传节俭信念的著名的传教士。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阶段曾经非常依赖教科书中的教条,那时候我只知道照搬我的老师们灌输给我的一些没有用的规矩。最终他们也没有能够从虚浮的演讲风气中取得突破。

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所上的第一堂演讲课。老师让我将两臂轻轻地垂放在身体的两侧,手掌必须朝后,所有的手指都蜷曲一半,大拇指轻触大腿;接着,又让我把手臂举起来,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以便让手腕优雅地转动;然后,再依次张开食指、中指,最后是小指。当这一整套合乎美学的、装饰性的动作完成之后,手臂还必须回到刚才的那道弧线,然后再放于双腿的两侧。

我的老师还教我如何将个性融于演讲之中,他不让我像平常人那样,充满朝气地与听众谈天说地,而是让我做这一整套虚假而做作的表演,既不真实,也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请把这种机械的演讲训练方式,与我在这一章里介绍的三项主要原则互相比对一下。这三项原则是我“商务口才训练”全套方案的根本。你将会在本书中一再地看到它们。在下面一章中,我将对这些法则逐一进行详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