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务口才训练
3115400000007

第7章 培养演讲的自信 (1)

有一次,在纽约市训练班的毕业聚会上,一个毕业生面对着大约200名的学员,坦诚地对我说:“卡耐基先生,5年前我曾经到过您举办演讲的饭店,到了门口却举步维艰。我知道参加这个训练班,迟早都会面临当众演讲的时刻。我害怕那一天的到来,因此我的手僵在了门把上,不敢再推门进去;最后,我只好黯然地转身离开了。假如当时,我知道您能让我轻而易举地克服面对听众就手足无措的局面,我绝对不会浪费这5年的大好时光。”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特别的轻松自信。我想,这个人一定能够凭借他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迅速提高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作为他的老师,我当然十分高兴他能勇敢地面对恐惧并且战胜它。想想吧,如果他早在5年或10年前就战胜了恐惧,那么他现在肯定已经拥有了巨大的成功和无限的快乐。

爱默生说:“与其他事物相比,恐惧更能击溃人类。”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事实啊!感谢上天,它使我有能力帮助人们从恐惧中解脱出来。1912年我刚开始授课的时候,还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项训练竟然能够成功地帮助人们消除恐惧感和自卑感。我发现学习当众说话,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方法,它不但可以提高人们演讲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克服紧张不安的心理,树立勇气和自信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众说话就可以让我们有效地消除自己的恐惧感。

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些迅速而有效的演讲训练方法,它可以让你在短短几周的练习之后,迅速地克服上台演讲所带来的恐惧,并且能够增强你的自信心。

1.找到恐惧的根源

下面是关于当众演讲产生恐惧感的几种情况:

实情之一:害怕当众讲话并不只是个别现象。一份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刚开始上演讲课的时候都会有所谓的“登台恐惧”。而我的成人教育培训班,学员们在登台的时候产生恐惧比例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实情之二:一定程度上的登台恐惧感是有利于演讲的,因为我们天生就具有应付环境挑战的能力。所以,当你感到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这是你的身体对外来刺激保持警惕的一种正常反应,这是它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假如这种生理上的准备正好适度,反而会比普通情况下所做的演讲更加精彩,因为你会因此而反应敏捷,讲话也就会更加流畅。

实情之三:很多职业演讲者都承认,没有哪一次登台演讲是完全没有恐惧感的。几乎在每一次演讲之前,他们都会感到害怕,而且这种恐惧会一直持续到开头的几句话。要想当赛马,而不当驮马,这样的磨炼对于演讲者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有些演讲者经常把自己比喻成“像黄瓜一样冰凉”,其实更确切地说法是:“像黄瓜一样的皮厚”。

实情之四:你之所以害怕当众说话,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还没有习惯。鲁滨逊教授在《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说过:“恐惧产生于无知与不确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对演讲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对于新手而言,要面对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环境,这远远要比学打网球或者开汽车困难得多。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练习、再练习,才能把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变得确定下来,因而让你感到简单与轻松。那时你就会发现,只要有了演讲上的成功经验,当众说话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快乐。

下面是杰出的演讲家、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的故事,我一直用他的事迹来激励自己。他说,他在读中学的时候,经常会被叫起来做5分钟的演讲,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情他还会感到害怕。

他是这样描述的:“当演讲的日子快要来临的时候,恐惧就会使我病倒。只要一想到那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就会血往脑门上冲,脸颊发烧,所以只好跑到学校最偏僻的地方,把脸贴在冰凉的砖墙上面,好让脸上的绯红尽快消退。”

直到读大学的时候我还是这样。有一次,我小心、认真地背诵了一篇演讲辞的开头。但是当我面对台下众多的听众时,脑袋里突然轰的一下,思路全无,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了。我好不容易才勉强挤出一句开场白:‘亚当斯与杰佛逊已经过世……’接着,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了,我只好向听众鞠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我的座位上。这时校长站起来取笑我说:‘唉,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太震惊了。不过,我们现在会尽量节哀的。’接着就是一阵哄堂大笑。当时我真想以死来解脱。那次演讲之后我连续病了好几天。

“这世上我最不敢期望的,就是成为一名大众演讲家。”

但是,在他离开大学一年之后的1896年,丹佛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自由铸造银币”的政治运动。他认为“自由铸造银币主义者”布莱安及其他的支持者犯了一个严重的、不可原谅的错误,那就是只作出了内容空洞的健全的币制承诺。气愤难耐的他用自己的手表换了盘缠,然后回到印第安纳州的家乡。他开始为健全币制而发表演讲。多数情况下,听众席上的不少人都是他的老同学。

“刚开始的时候,”他写道,“我在大学演讲‘亚当斯和杰佛逊’的那一幕又掠过了我的脑海,恐惧感几乎让我窒息。我讲话的时候依然结结巴巴,像往常一样恨不得从讲台上逃走。不过,我的朋友特朗西·德普时常鼓励我,就像他说的那样,听众和我都勉强听过了绪论部分,这小小的成功立即为我增添了勇气,使我的演讲得以继续,我自以为只说了大约15分钟——其实我说了一个半小时,这让我非常惊讶。”

“结果,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我成为了让全世界最吃惊的人!而且当众演讲竟然成了我谋生的职业。”

“我终于体会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是什么意思了!”

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终于认识到,要想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取成功的经验,并以此来作为最重要的后援。

在演讲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非常正常的,但同时你也要合理地利用这种适度的恐惧感,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说得更好。

虽然有的时候这种登台演讲的恐惧感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会在心灵上造成障碍以至于言词不畅、肌肉痉挛,并且还会因此而严重影响你的说话能力,千万不要感到绝望。因为这种症状在初学者中是极其常见的,只要你肯花时间、多加练习,就会发现这种恐惧感很快就会减少到一个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

2.做好演讲前的准备

几年前,曾经听过一位地位显赫的政府官员在纽约扶轮午餐会上的演讲,当时大家都迫切希望听到他的演讲,想通过他的演讲了解一些他所在部门的情况。

结果令我们大失所望。刚开始他准备发表一番即兴演讲,结果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然而他的笔记就像一卡车碎卡片,内容杂乱,连他自己都毫无头绪。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笔记中翻来翻去,但是却没有找到任何进行演讲的内容,因此说话的时候就更加显得尴尬而笨拙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越来越感到绝望,也越来越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他不停地向大家道歉,依旧想从笔记里找到一点头绪。他用颤抖的手端起一杯开水,凑到发干的唇边。此情此景实在让人惨不忍睹——他完全被恐惧击倒了,就只因为他没有在演讲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他只好沮丧地坐了下来。这是我看到的最狼狈的一个演讲家的形象。他的演讲方式,正如卢梭所说的某些人的情书那样:“始于不知所云,止于不知已所云。”

1921年以来,出于职业的原因,我每年都要担任5000多次演讲的评判员。这些演讲让我越来越认识到,不论什么内容的演讲,一定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圣母峰一样高高地耸立于群山之巅:只有那些做好充分准备的演讲者,才能够具备非凡的自信。这就好比战士参加战斗却带着不能使用的武器,而且没有一点儿弹药,还谈什么攻城掠地呢?林肯说:“就算我的年纪一大把,经验一大堆,当我无话可说的时候,我依旧会很难为情。”

假如你想培养自信,做一场出色的演讲,那你怎么可以不为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呢?圣约翰说:“完全的爱,会将恐惧置之度外。”丹尼尔·韦伯斯特也曾经说过,他如果不做好准备就出现在听众面前,那么就如同没有穿衣服一样尴尬。

下面的几条相关建议,会使你在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充分。

1)不要逐字背诵演讲词

“充分的准备”难道就是逐字逐句地背诵演讲词吗?当然不是!为了防止自己在演讲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许多演讲者都会选择背诵演讲词。一旦犯了这种毛病,那么就会去做这种劳而无功的准备,而这样做只会毁掉整个演讲。

美国资深新闻评论家卡特·波恩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演讲。他当时选了一篇名叫《先生们,国王》的短篇故事,然后他把整篇文章逐字逐句地背诵了下来,并且还试讲了好几百次。到了比赛那天,他刚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脑袋就一片空白了。岂止是空白!简直就是一片漆黑了。他紧张坏了,绝望中他只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最后当评委把第一名授予他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从那天起,不论是什么演讲,卡特波恩都不会再去背诵稿子了,他只做简单的笔记,然后态度自然地以谈话的方式向听众进行讲述,而不再采用背诵演讲稿的方式来演讲。正是那次的深刻教训和体验,成为他在广播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秘诀。

写好演讲稿并背诵下来,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非常容易导致失败。我们平时与人说话是很自然的事情,从来不会费心思地推敲字眼和语序。我们随时都在思考,当思路清晰的时候,语言就会像我们呼吸空气那样,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他在演讲方面的成就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之后才取得的。丘吉尔年轻的时候,遇到演讲的时候也会写讲稿、背讲稿。但是有一天,他在英国国会背诵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时,思路突然中断了,大脑一片空白。当时他的处境十分尴尬,顿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耻感。他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上一句演讲,但是脑袋还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他的脸立刻就变成了猪肝色,他只好颓然地坐下。从此以后,丘吉尔再也不去背诵演讲稿了。

面对听众的时候,因为紧张,我们很容易遗忘逐字逐句背诵的演讲词。而且即使我们有幸没有忘记,背出来的演讲稿也是呆板的、缺乏生气的。因为它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只是来自于记忆。我们私下里与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会一心想着要说的事情,然后就直接地说出来,并不会特别地留心词句,这样的谈话效果反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既然我们平时都是这么做的,那么现在为什么要去改变呢?如果我们一味地写演讲稿、背演讲稿,我们将可能重蹈凡斯·布胥黎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