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砺炼完美人格
3117300000029

第29章 优雅展示魅力 (1)

言谈举止、风度仪表,体现着一个人的魅力。风度翩翩的人,一定有优雅的行为举止。如果行为得体,举止高雅,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良好的行为举止都会给人带来愉悦舒畅,因此,如果我们的行为规范得体,生活中就会有无限的光彩。

也有人认为言谈举止、外在仪表无关紧要。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否优雅得体,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败。毫无疑问,轻松愉快的生活离不开优雅的行为举止,事业的成功和发展也需要优雅的举止仪态。米德尔顿大主教曾经说过:“如果用不雅的仪表举止来体现品德的高尚,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每个人的形象都与自己的言谈举止密切相关。在管理人员时,言谈举止往往比内在的、本质的人格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优雅、热情、友好的言谈举止,会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这时,成功便会悄悄地到来。因此,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亲切友好的言谈举止。相反,不良的举止、粗俗的言语,会让人感到厌恶,可想而知,生意肯定无法成功进行。先入为主,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给人留下谦恭有礼的良好的第一印象。

要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就要做到谈吐得体、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人们肯定不会接受态度生硬、举止粗鲁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必然会四处碰壁,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风格塑造人”这句格言广为流传,但反过来,“人造就了风格”便不那么准确了。一个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人,有时也有可能会举止粗俗,没有修养。但如果他举止优雅、谦恭有礼,同时又心地善良、品德高尚,那他就是真正的绅士了。他们在生活中,会带给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也会对社会更加有益。

哈金森就是一个谦和、率真的人。他的夫人对此做了详尽的描述。她说:“我亲身体会到他的宽容和直率,他总是平易近人,真诚质朴。对那些出身低微、饥寒交迫的人,他谦和有礼;对于出身显贵、有权有势的人,他从来不去阿谀奉承。工作之余,他经常和最普通的士兵和最穷困的劳动人民在一起,他是从心底里尊重和关心这些普通的士兵和最下层的人民。”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人格,或者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着他的内在性情。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性情以及他所属社会的习俗等,都能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也许普通大众化的礼仪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人内在的情操和气质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经过长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而形成的个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却是这个人性格、气质、秉性的总体反映。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与个人内在本性相关联的仪表、风度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原则。

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会激发他的优雅举止,高尚的情操是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快乐和愉悦的源泉。品德直接影响着喜好和性格,这跟一个人的才华、成就是同等重要的。同情心能使人们心灵相通,也能使人谦恭有礼、胸怀宽广、富有远见。可以说,同情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假模假式的礼节性规则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这些礼节、礼仪性的东西不具有礼貌、诚实的本质,只不过是摆姿态、装模样而已。实际上,礼仪只是优雅言谈举止的外在表现,不是所有的礼节、礼仪都会有礼貌诚实的品质。

优雅的言谈举止来源于谦恭有礼和善良友爱的高尚人格。礼貌是交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的反映。也许对别人表示关爱不是必须的,但在交往中,表示礼貌却是不可缺少的。优雅的举止与得体的行为二者是统一的。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优美的体态胜过漂亮的脸蛋,优雅的举止胜过柔美的体态;而优雅的举止才是最出色的艺术品,任何雕塑或绘画带给人们的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都无法与优雅的举止优雅相媲美。”

只有发自内心的忠诚,才是真正的礼貌,否则,这礼貌就不能长久地产生影响。优雅必须以真诚为前提,言行粗鲁、性格粗暴一定与优雅的行为无缘,优雅的行为举止是人的本性流露。圣·弗兰西斯·德·沙列斯认为,从完美的角度来看,礼貌就像清水一样,“干净、纯洁、无色无味”。但人的本质不同,行为举止存在着差异,甚至有人比较偏激,但这是人的本性的正常表现。人类如果失去了创造性和个性,生活就会一成不变,当然也就没有了乐趣。

只有善良的人才会真正地做到谦恭有礼。心地善良的人不愿意看到别人烦恼或痛苦,希望所有人都幸福。谦恭有礼与友好的善意一样,让人轻松愉悦。斯贝克上尉说:那些生活在非洲腹地内陆湖泊附近的乌干达民族,具有的谦恭有礼的高贵人格,总是让人吃惊!乌干达有一句名言说:“上帝不会放过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真正的谦恭礼貌通常会表现在对别人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上。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人格,关心他人的思想和观念,宽容地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真正有礼貌的人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会苛求别人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他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他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克制忍耐的能力,不做尖刻的评论,因为过激言辞、尖刻的评论很可能会使自己遭受同样的尴尬处境。

举止粗鲁、容易冲动的人,从来不知道尊重别人,只会肆意放纵自己的言行,并为此付出失掉朋友的代价。他们为了自己的一时满足而得罪朋友,是名副其实的傻瓜。工程师布鲁纳尔心地非常善良,他曾经说过:“人生中最昂贵的奢侈品莫过于恶毒的言谈举止。”约翰逊博士也曾说过:“先生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说粗话,更没有权力做卑劣愚昧的事,因为恶毒的言行造成的伤害远大于把人打倒在地造成的伤害。”

明智、礼貌的人,不会夸耀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聪明或更富有。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拥有高贵而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感觉自己高人一等,也不会炫耀鼓吹、大言不惭地谈论自己的职业多么优良,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或工作经历很普通,不值得大肆炫耀。他们的内在品质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他们一向温厚恭顺,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从来不装腔作势、矫揉造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礼貌的人,辛勤劳作,朴实无华,值得尊重。

自私自利的人举止生硬粗鲁,令人生厌,而且从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情感。当然,这些令人厌恶的言行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本性恶毒,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他人,从来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在不经意间给别人带来了不愉快。可以这么说,在日常交往中,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能不能真正体贴、关心他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忍受那些没有一点自制力的人。因为这种人经常带给人们莫名的烦恼和痛苦,和他们交往,让人无法感到由衷的畅快。由于自控能力很弱,他们可能一生都在不断地为自己制造种种的麻烦,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由于他们的任性、倔强和粗暴,成功会远远离开,苦恼和麻烦会相伴左右。一个人如果具有耐心和毅力,沉着镇定,善于自我克制,即便他天赋不高,也能够顺利地获得辉煌成就。

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他的天赋一样,会决定着他的一生能否获得成功。毫无疑问:一个人的幸福主要依赖于他的性格,幸福常常会光顾那些乐观豁达的人,光顾那些彬彬有礼、谦虚友善的人。正所谓以小见大,许多看似平凡的琐碎小事,其实是获得幸福的人所必备的。

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比如,衣着邋遢、蓬头垢面,再加上各种令人讨厌的生活习惯,这种人肯定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试想一下,当看到一件很久没有穿过的衣服,上面积满厚厚的污垢,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也有人自认为自己“不拘小节”,从来不加修饰,因而衣衫不整,实际上,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样的形象,怎么可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呢,又怎么可能让人尊重和喜欢呢?

胡格诺派的传教士戴维·安西隆,做事非常认真谨慎,一板一眼。他把胡格诺派的教义认真细致地研究和整理了一遍。他总是说:“人们总是不关注宗教节日里的服饰和装束,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真正优雅的言谈举止并不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博得他人欢心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没有矫饰的行为表现。坦诚的举止和做作的行为是相互对立的。罗谢弗吉尔德曾说:“任何东西都难以抵挡人们的欲望,每个人的欲望都会不自觉地自然流露出来。”谦恭友善、温文尔雅、温柔体贴的举止言谈,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内心的真诚和坦率,这种儒雅得体的言谈举止,会让人心情舒畅,心悦诚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他的内在人格一样,是事业取得成功的真正原理。

坎农·金斯雷说:“西尼·史密斯不仅具有真正勇敢的人格,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因此,人们从心里爱戴和拥护他。不管是谁,只要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很尊敬他。在他眼里,没有穷人和富人,主人和仆人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不管是谁,他都会同样地以礼相待,同样地热情友好。所以不论身处何地,他都会播下幸福的种子,同时,也收获着自己的幸福。”

有人认为,只有出身高贵的人才会拥有优雅的言谈举止,上层社会的人总比下层社会的人高雅。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文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礼仪的熏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层社会就一定没有举止优雅、谈吐得当的人。

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的穷人,和上层人士一样,拥有高贵的人格,他们互相尊重,相互关爱,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们在生活中的无穷欢乐都来源于优雅的言谈举止。不管是在车间、街道还是在家里,都没有什么分别。一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工人能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他的文明优雅、善良仁慈来感染周围的人。这就是一种强大而重要的道德力量。据说,当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是工人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高雅言行和高贵人格改变了整个车间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