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会快乐
3117800000026

第26章 人性的光辉 (3)

“现在,先生,”魔术师继续道,“请你允许我拿你的手帕并在上面钻几个洞好吗?” “谢谢。你们看,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没有诡计,这些洞是明摆着的。”

“聪明人”的脸依旧微笑着。

“还有,先生,请你递你的大礼帽给我并允许我在它上面跳舞好吗?谢谢。”

魔术师迅速踩了几脚,然后展示那顶压扁了的帽子,帽子皱得几乎不能认出来了。

“请你现在,先生,摘下你的领带,并准许我用蜡烛来烧它好吗?谢谢你,先生。还有,请你让我用我的锤子为你砸碎你的眼镜好吗?谢谢。”

到这时,“聪明人”的脸上浮现出迷惑不解的神色。“这下可难倒我了,”他低声说,“我一点也看不透它。”

观众席中死一样沉寂。然后魔术师站起身来,盯着“聪明人”,他宣布: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看到我已经在这位先生的同意下砸碎他的手表,烧掉他的领带,打碎他的眼镜,踩烂他的帽子。如果他给我更进一步的许诺,在他的外衣上画绿色条纹,或把他的吊裤带打成结,我将很乐意为你们效劳。否则,演出到此结束。”

乐曲从乐队中传出,幕布落下。观众们纷纷离开剧场,但他们绝对相信——有些把戏,无论如何,不是被藏在魔术师的袖子里的。

自我心像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足够坚强的信念。

——高尔基

在圣地亚哥,马尔登来到一家理发店准备擦皮鞋。他坐下身来,聆听周围人士的闲谈。其中有四位男士在歌颂他们的汽车:

“我有一辆好汽车。它一口气可行3万里,绝无麻烦。”

“我的可行4万多里。”

“你多久换一次机油?”

“噢,我不太清楚,也许是每行2000里换一次。你呢?”

“老兄,我认为那还不够。我每行1000里就要换一次了。滤油器每隔3000到5000里换一次。那样,你才能使你的车子保持完好。”

“我不清楚。我的车可行6万多里,换机油也许是每1200里或1300里一次。”

“你要照顾你的车子,你的车子才能照顾你。”

这四个人继续交谈,两个理发师、两个剃头师傅、擦鞋匠和马尔登只是听着。

马尔登禁不住在心里想:“这些家伙似乎颇懂保养汽车之道,那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然而,他们对自己的自我心像是否也有所知呢?看来他们已有35到45岁的年纪,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积极地生活?看来他们都是一些殷实的市民:他们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部修得相当光洁;他们不光为自己的车子换机油,他们也许会在星期天的早晨,把汽车擦得光亮夺目。 不用说,他们的车子必然会将他们载到目的地。但是,他们对于每天的其他积极目标,是否也有这样的信心呢?他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光彩的自我心像呢?或者,他们在为金钱和地位而争的时候,在专心致志于汽车等类事物的时候,丧失了他们的自我心像呢?”

化妆的最高境界

为自己的行业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在探索其他的幸福了。

——卡莱尔

作家卡尔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女人。

对于生活在与自己完全不同领域的人,卡尔表现出了几分好奇,因为在他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才能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他忍不住问化妆师:“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逝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相匹配,能自然地表现出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化妆师见卡尔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这是非常高明的见解!——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卡尔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爱别人、自爱而自尊,这样的人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卡尔不住地点头。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卡尔深为自己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搭顺风车的人

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布瓦格

爱德华是很少载搭顺风车的人。从后影望去,爱德华看见了这样一个人:他衣衫褴褛,身材瘦小,裤子松垂,头上歪戴一顶旧布帽,背上用皮带挂着个破背包。但他的脸不是爱德华想象中的那副愁眉苦脸的潦倒样子,而是带着安详平静的表情。

爱德华情不自禁地倒车,问他是否想搭个便车。他微微点头,然后上了车。

到了预定的汽车旅馆前面,爱德华让他下车。“多谢你。”他说,然后朝大路走去。

稍后,爱德华出去前往餐馆,看到他站在自己的车旁。

“你今天让我搭了趟顺风车,我打算报答你。”

“不必啦。那无所谓。”

“不,那是一种善意。请。”他那暗淡的眼神使爱德华感到了一种完全陌生的规矩。

爱德华进了车厢,摇下车窗,望着他。他把手伸入背包,爱德华不由得有点紧张,忙攥紧拳头准备行动。但那人从背包里却拿出一支旧口琴。爱德华立刻放宽了心。虽然有点古怪,可是并无恶意。曲声悠然而起,爱德华不禁神往。

爱德华听不出口琴吹奏出来的是什么曲子,既非古典曲目,又非乡村音乐,也不是爵士乐,跟他所熟悉的音乐毫不相同。乐曲虽是即兴而奏,各音符却彼此关联如一串珍珠,一颗比一颗大,数到最大的一颗时,你便欣赏到同样和谐的节奏,但这次是向下数,一颗比一颗小。这怪人吹奏的奇妙优美的音乐把爱德华听呆了。

一对年轻夫妇从汽车旅馆走出来,听到了口琴声便驻足窃笑。爱德华突然觉得不好意思,想用话掩饰窘态。“不错,热门摇滚乐,好得很,可是我得走了。”爱德华说话时倒没显出不客气,但的确带着出于挖苦和傲慢的一种不自然的轻浮。那对年轻夫妇哈哈大笑。

音乐由颤抖而逐渐停止,接着寂静了片刻。那人放下口琴,双眼还在注视着爱德华,蠕动嘴唇,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往肩上拉了拉背包,走向大路。爱德华目送他远去。

那对年轻夫妇还在笑。男的说:“世界怪人真多,是不是?”

爱德华对他们颇感厌恶,但马上又改变了主意,即使追上他也没什么话可说。自己享受过一段美好时光,现在已经成为过去了。

全力投入

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斯大林·拖达德

几十年前,帕特·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帕特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一个通过电话和他争吵,一个是在他桌子边和他争吵。

这出话剧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来剧团转移到一个小剧院去演出,削减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前景暗淡。

很多个晚上,帕特都在为他所扮演的角色发愁。他决定随便应付了事,何必为没有前途的事情出大力气呢?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上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于是,在每一次演出时,他都全力投入到这场戏中。每次演出结束时,他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干很愚蠢。几个月后,有一天,帕特突然接到了自称代表霍华德·休斯的人打来的电话说:“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页》拍成电影,他想邀请您参加。”

后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帕特:他和他的一群朋友访问纽约时,搞到了几张轰动一时的戏剧的门票,可最后还是缺一张。于是休斯就穿过马路,来看对面剧院里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场戏的确打动了我,”休斯说,“就是你在桌子边和别人争吵的那一幕。”结果他推荐帕特在《扉页》里相似的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也开启了帕特今后辉煌的电影生涯。

暴风雨夜的奇遇

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

——施瓦布

很多年前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完成手边的订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对柜台服务员造成了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宛然拒绝了,说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呆在这里,又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完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往返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在座落于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造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阿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阿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成为了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牛奶的回报

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