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3118000000002

第2章 学会放手 (1)

木化石的故事

从偏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这样才能用正确的观点来看生活,或了解人性。

——泰戈尔

那个身材瘦小的老人在翻动他的汽车行李厢时的模样引起了迪丽雅的注意。他从行李厢里搬出了一件用布包裹着的重物。他是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的,当时,迪丽雅正陶醉在亚利桑那州布鲁梅萨石化林的奇异景色中。老人费劲地抱着包裹,蹒跚地穿过道路,向沙漠走去。他没有看到她。迪丽雅被好奇心驱使着,远远地跟在了他的后面。

老人步履艰难,不时要停下来喘喘气,好不容易才攀上了一座小山岗的山顶。然后,他朝四面看了看,将那包裹扛在了肩上,又朝山下走去了。迪丽雅急忙跟了上去,当她到达山顶,她看到老人已经走到了山脚,正站在一条小溪的边上。忽然,他在泥地上跪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解开了那个包裹。迪丽雅悄悄地走了过去。

那是一块大约十四磅重的木化石,看起来像是一个树桩。据迪丽雅所知,这样的化石大约形成于2.25亿年前,但它仍然像一块木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那块化石缀满了美丽的晶体,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蓝色和红色的光彩。老人轻轻地抚摸着那块岩石,目光里流露出款款深情。良久,他站了起来,看了迪丽雅一眼,又看了看那块木化石,嘿嘿地笑了起来。“漂亮的石头呀!”迪丽雅搭讪着。“但我不得不将它送回到这儿来。”老人说。“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这块石头的?”迪丽雅好奇地问。

“60年前,我才13岁。当时,我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到这儿来观光,我就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它,并将它藏在了汽车里。父亲知道后,就责备我不该做这种事。但那时我们已经回到纽约了。”

随后,两人很自然地交谈了起来。老人对她说,60年来,他始终认为这块木化石是永远属于他的。直到最近,当医生诊断他已患了绝症之后,他才恍然间感到:犹如他的生命一样,他对这块石头的拥有权也只是暂时的。于是,他决定不远千里,将这块他钟爱的石头送回到这里,送回到这一片他一直对之怀有愧疚之情的沙漠中来。

太阳下山了,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结束了他的叙述。他弯下了腰,轻轻拍了拍那块美丽的石头。忍着泪转过头去……迪丽雅搀扶着他再一次爬上了小山岗,在山顶,他们回头望着那块木化石,此时,它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了。

天色越来越黑,迪丽雅只能勉强看到身边的这位老人——这位在人生的尽头体验着如释重负和恋恋不舍两种感情的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

将军投降以后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方人的宠星。无情的战争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然而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李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但他在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为什么他辞去在美军中显赫的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属于弗吉尼亚,当外乡人入侵他的故土时,他必然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刀割,无言地离开了。被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却在南方找不到指挥的部队。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家乡被撕碎。沮丧与绝望包围了南联邦。

将军回了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避开成千上万个爱戴他的人,默默地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的情况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包括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定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入了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比后来的教育家所设置的新闻课程提前了40年。

李还是将军,他没把一分钟、一份力用于沮丧,却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了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中。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佬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伙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和数字结婚

无限在有限之中发现了自身,这虽是一种矛盾的现象,但却是扎根在创造基础上的一种矛盾现象。

——泰戈尔

保罗·艾尔迪什1913年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父母都是数学教员。他是一个独生子,也是一个数学神童,4岁的时候他告诉母亲说他发现了负数,把他母亲吓了一跳。17岁那年,艾尔迪什去和另一位数学神童安德鲁·瓦索尼会面,没说什么客气话,艾尔迪什开门见山就叫瓦索尼给他一个4位数字,瓦索尼就说2532,然后,艾尔迪什立刻就说2532的平方是6411024,对方听得傻了眼。艾尔迪什然后又问这位新朋友:勾股定理有几种证明的方法?瓦索尼说他只知道一种,而艾尔迪什说他至少会37种。瓦索尼后来回忆说:“艾尔迪什说完这些之后,说他得跑了,后来他真的就跑了——不是走而是跑。他这个人从来就不会慢慢地走路,而总是一路小跑。”

数学家乔治·波尔迪回忆说,艾尔迪什在大学教学期间,有一次偶然看到黑板上有两位函数分析专家写的一个关于函数的长达30页的解决办法,他朝黑板看了一眼,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把他的解决办法写了出来——只有两行。乔治·波尔迪当时惊讶地说:“这不是魔术是什么呢?”

这个古怪的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家,总是东跑西颠,过着一种类似游牧的生活。他惟一的财产就是一只用得很旧的箱子,他总是提着箱子突然出现在朋友或数学界同行的家门口要求借住几天,他说他这会儿脑子开窍了。在别人家里工作几天,然后就又提着箱子到别处去,别人也从来都不拒绝他。他手头也没有什么钱,因为即使有了钱也常常送给了别人。看来在花钱上他的数学只能得零分。

诚挚之家

人们很容易被他们所爱的人欺骗。

——莫里哀

那是20年前,当时菲利浦·凯利还是一名修士,派驻新泽西州。他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波多黎各移民。他们跑到美国来打工,为坎贝尔牌罐头摘番茄,为鸟眼牌罐头摘青菜。人们吃过的鸟饭树浆果多半也是他们摘的。他们很多人携家带口而来,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挣足了钱回波多黎各岛老家盖上一所房子。

那一年是菲利浦来这个教区的头一年,沃尔特·詹森却是最后一年了。他在罐头公司干了40年,行将退休。过去的25年里,他一直在工厂做领班。他热爱那些和他一道工作的人们,大家也同样爱戴他。

沃尔特告诉菲利浦,当地有一项热闹的传统活动——“回乡之旅”。每年12月份,该教区的2000个波多黎各家庭都要聚会一次,每家拿出5美元(当时约合一个采摘工一天的工钱),放到一个罐子里,再用一张纸条写上自家的姓名。然后,大家选出一个人蒙上眼睛,从那些纸条里抽出一张——被抽中的这家就可以用这笔钱回波多黎各岛探亲,快快活活地过上两个星期。

“你来看我们抽彩吧,”沃尔特向菲利浦提议,“我会把你介绍给大家。”

时至今日,菲利浦还记得那系在白铁皮屋顶下椽子上飘舞的彩带,仿佛还能闻到意大利面食的香气,听到那边动听的乐曲。墙上贴着波多黎各的旅游招贴画,人们围着他和沃尔特,兴奋地指给菲利浦看他们的故乡。菲利浦不由惊叹,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下午3点的时候,各家的5元钱都凑齐了。但在抽彩之前,主持人叫起沃尔特,当众送给他一块匾,纪念他在这里的辛勤工作,并表达大家的谢意,感谢他多年来给予大家的关怀和友爱。众人热烈的鼓掌。随后,人们请菲利浦来抽出那个幸运的家庭。

菲利浦被蒙上双眼,被领到一只大鼓旁。菲利浦把手伸进去,抓到一大把纸条,最后只留下一张在手里。

菲利浦取下眼罩,大声念道:“沃尔特·詹森!”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簇拥着沃尔特,向他道喜,同他热烈拥抱。

喧闹还在继续。菲利浦漫不经心地把手又伸进那只鼓,抓出一把纸条。只见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沃尔特·詹森。

最冒险的拥抱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雨果

1983-1987年,特瑞西受雇于麦当劳公司,为公司做宣传,活动范围包括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和南加州的大部分。他们的一项典型的工作便是举行“罗纳德·麦当劳日”。每月有一天,特瑞西将装扮成罗纳德·麦当劳的卡通人物形象,同公司公关部的其他人员一起,尽可能多地走访社区医院,将一丝欢乐带到这个谁都不愿进去的地方。

在他们的走访中有两项严格的规定:第一,没有公司或医院方面人员的陪同,不得独自在医院的任何地方活动。也就是说,万一特瑞西的装扮吓着孩子,陪同的其他人员可以马上解释清楚;第二,在医院里不得与任何人有身体上的接触,以免特瑞西成为载体,将细菌从一个病人传给其他人。特瑞西被告知,违背其中的任何一条规定,都将会被解雇。

在特瑞西做宣传工作即将满4年的一天,他刚结束了在一家医院的活动,长达一天的表演使他感到很疲惫,裹着厚厚的油彩,他正和同事们一起从医院的走廊向楼外的停车场走去,这时,特瑞西听到一个弱小的声音喊着:“罗纳德,罗纳德!”

特瑞西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声音是从一个半开的门缝中传出的。他推开门,看见一位五岁左右的男孩正在他父亲的怀里,身上被种种叫不上名的医疗仪器所缠绕,数量之多是特瑞西以前从没见过的。

他问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告诉他叫比利。特瑞西为他变了几个小魔术,小比利苍白的脸上露出些笑容,尽管很费力,但特瑞西读到了。当特瑞西准备离开时,他问比利自己还能为他做点什么。“罗纳德,”比利问道,“你能抱抱我吗?”要求很简单,可对于特瑞西来说却很难:因为公司的规定很严,如果他违反规定碰了孩子,他就将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于是,特瑞西对小比利说眼下自己不能那么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来作一幅画。”

画完了之后,小比利再次要他这个“罗纳德”抱抱他。一刹那,特瑞西的内心喊出了一个声音:“好吧!”可理智却在警告他:“不行!你会因此失去工作。”此刻,他不得不思索为什么自己会对一个孩子如此简单的要求犹豫不决。

是的,如果他那样做了,的确有可能失去工作。如果真的失业了,或许很快他的车,他的房子都保不住。事实上他的确离不开这些东西,可是当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孩子、一个可能再也回不了家的孩子的请求时,这些东西还重要吗?

特瑞西请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先到门外等候,又请公司的两位陪同者到车上等他。看护医疗仪器的护士走不开,小比利就让她面向墙站着。然后特瑞西就小心翼翼地将小东西抱在怀里,特瑞西感到他是那样的脆弱,似乎轻轻一碰就会伤着他。

两人笑啊闹啊地整整过了四十五分钟。他们谈到了小比利所放心不下的事:比利的小弟弟明年该上幼儿园了,比利担心没有他领着小弟弟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小比利还操心家里面的小狗找不到骨头,因为他临来医院时将它们藏起来了,可现在他自己也想不起来藏在哪儿啦。

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在知道自己再不能出院回家时所担心的事。从病房出来,眼泪已在特瑞西涂满油彩的脸上划出道道彩痕,直通脖底。他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留给比利的父母(这又是一件破坏麦当劳规定的事,特瑞西估摸着这回自己真的是该走人了,但他一点都不后悔)。他对比利的父母说,如果有任何事情麦当劳公司或他本人能帮他们做,就请给他打电话,一定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