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3118000000029

第29章 释放生命 (1)

生活的开始

要想达到目的,首先确定方向。

——卡尔·弗雷德里克

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里。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

这里的人从没有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不是因为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里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他就走出了这片大沙漠。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某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一定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去做,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沙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立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冰点消融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华盛顿

约瑟夫是一个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职尽责的铁路公司调车员。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一日,约瑟夫不小心把自己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他在冰柜车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全公司的职员早已下班给老板过生日去了,根本没有人在。约瑟夫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找开冰柜,发现约瑟夫倒在里面。他们将约瑟夫送去急救,但他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约瑟夫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约瑟夫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那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他彻底被自己打败了。

悲观者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勇气。如果把人们日常所经历过的种种痛苦烦恼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都是战胜不了自己所造成的。

一生中,人们可能战胜过很多人,可人们却经常被自己打败。人们之所以会放弃机会,不是别人要自己放弃,而常常是自己主动放弃机会;人们停止奋斗,不是别人阻止了自己,而常常是自己主动停下来;甚至,人们不想再活下去,也不是别人不要自己活下去,而是自己对生命失去了热爱。

所以,人活着就不应该悲观。只要有勇气面对,人生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相信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6年前,威廉·赫伯特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他虽然过着平凡而又体面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是他理想的生活。他家的房子不大,也没有钱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的妻子并没有抱怨,很显然,她只是安于天命而并不幸福。

但赫伯特的内心深处变得越来越不满。当他意识到爱妻和他的两个孩子并没有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心里就感到深深的刺痛。

但是今天,一切都发生了的变化。现在,赫伯特有了一个漂亮的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担心能否送他们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学了,他的妻子在花钱买衣服的时候也不再畏畏缩缩了。明年春天,他们全家都将去澳洲度假。赫伯特过上了真正的生活。

他说:“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6年以前,我听说在底特律有一个经营服装的工作。那时,我们还住在克利夫兰。我决定试试,希望能多挣一点钱。我到达底特律的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与我面谈还得等到星期一。晚饭后,我坐在旅馆里静思默想,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憎。‘这到底是为什么?’我问自己:‘失败为什么总属于我呢?’……”

赫伯特不知道那天是什么促使他做了这样一件事:他取了一张旅馆的信笺,写下几个他非常熟悉的、在近几年内远远超过他的人的名字。他们取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工作职责。其中两个原是邻近的农场主,现已搬到更好的地区去了;其他两位赫伯特曾经为他们工作过;最后一位则是他的妹夫。

他问自己:什么是这5位朋友拥有的优势呢?他把自己的智力与他们作了一个比较,他觉得他们并不比自己更聪明;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正直、个人习性等,也并不拥有任何优势。终于,赫伯特想到了一个成功的因素,即主动性。赫伯特不得不承认,他的朋友们在这点上胜他一筹。

当时已快深夜3点钟了,但赫伯特的脑子却还十分清醒。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他深深地挖掘自己,发现缺少主动性是因为在内心深处,他并不看重自己。

赫伯特坐着度过了一夜,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从他记事起,他便缺乏自信心,他发现过去的自己总是在自寻烦恼,自己总对自己说不行,不行,不行!他总在表现自己的短处,几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现出了这种自我贬值。

终于他明白了: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话,那么将没有人信任你!

于是,他做出了决定:“我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二等公民,从今后,我再也不这样想了。”

第二天上午,赫伯特仍保持着那种自信心。他暗暗以这次与公司的面谈作为对自己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验。在这次面谈以前,赫伯特希望自己有勇气提出比原来工资高750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经过这次自我反省后,赫伯特认识到了他的自我价值,因而把这个目标提到了3500美元。

结果,赫伯特达到了目的。他获得了成功。

戒酒女人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塞涅卡

1901年,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其塔市出现一个古怪的老妇人,她手持利斧,口中唱着“我是基督精兵”。她走到杰姆彭斯酒馆的大门前,挥动手中的利斧说:“我要把你们这些酒鬼救出地狱之门!”于是,她冲了进去。谁敢抵挡这个古怪的女人呢?人们都从后门溜走了。酒馆老板躲藏在桌子底下,眼见玻璃柜子、窗户门板、酒瓶酒杯都被她用利斧乱劈一阵子。几分钟后,已经糟得不可收拾。不错,在娜逊足迹所至之处,就像是小飓风降临一般。然而她竟是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之一。

这女人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各国报纸都竞相刊载她的消息,称她为“反对饮酒的主宰”、“禁酒的先驱”。她的行为令许多人深表同情,终于,在17年后,政府也真的颁布了禁酒令。

为什么娜逊要和酒馆作对呢?当然她是有充分理由的。她的家庭因为威士忌酒而破产,她的丈夫因为饮酒过多而死亡,不但没有遗留给她一文钱,反要她扶养婆婆和孩子。起初,她希望借祈祷使堪萨斯全州的酒店倒闭,常常把一架旧风琴放在马路边酒馆的门前替酒馆主人的灵魂歌唱祈祷。可惜这方法太迟缓了,它仅能使少许酒馆倒闭,而全城的新酒馆却又增添了不少。她逐渐明白自己的计划失败了,于是决定更改方法,借助武力,持了利斧来酒馆捣乱。

她自己明白,这样的行动是违背法律的。但她同时也认为开设酒馆不合适,何况20年来这里原是赞成禁酒的地方。她曾经被人打倒,被脚踢,被鞭子抽,被木棍袭击,她的骨骼折断,差不多送掉了老命。但她却永远不会害怕,痊愈后依然坚毅地继续着禁酒的工作。有人主张把她捉进监狱,她就在狱中时常歌唱祈祷,使监狱长见了头痛。有人把她带到法庭,她勇敢地替自己做辩护人……

尽管娜逊在世时因公开演讲获得过许多钱,但她将钱全部赈济了穷人,并且还建造了一所房子,专门收容那些孤苦无依的人们。她死后,感激她的人很多。在堪萨斯有一条铁路叫娜逊路,记号就是一把斧头,这是当地人为纪念她当年禁酒的功绩而命名的。

黄金与鲜花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

——斯宾塞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得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五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到黄金之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有诚实的人用勤劳去采集。”

打盹儿的渔夫

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阿博都

一个衣衫寒伧的渔夫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在拍照时吵醒了他。旅游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