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3118000000009

第9章 才智人生 (1)

林肯的观念

信仰坚定的人是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天堂极乐世界。

——温塞特

林肯虽然贵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但在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圈子里,却常常是人们的笑料。所有基督教国家的报纸都在嘲笑他的风范。他所颁发的政府文件行文过于简单明了,这一点也让政客们感到震惊,他们希望这些文件能够更正式一些。对于所有这些反对意见,林肯仅仅简单地答复道:“人们看得懂就行了。”

甚至在华盛顿,他也遭到了嘲弄,人们给他取了各种绰号,叫他“猿人”、“木头脑瓜”、“人兽怪物”。后来,他知道了别人对他的这些嘲弄和讽刺,他对自己说道:“喂,亚伯拉罕·林肯,有些人这样对你,到底你是个人,还是一条狗?”他在弗雷德里克堡对这种种嘲弄和讽刺作了反击之后,又说道:“如果一个从地狱里跑出来的人受到的攻击谩骂比我更甚,那么,我都会同情他的。”

然而,普通民众的心却是和林肯在一起的。当时有很多人在欧洲人开办的制棉厂里做工人,生活十分拮据。由于棉花禁运,有的人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没有一次起来抗议林肯的禁运政策。各地的劳工组织都信任他、同情他。

“在林肯身上,一切都配合得如此完美,甚至造物主也会指着他对全世界说,这就是我要造的人!”从古到今,还没有谁能比林肯更配得上这句话。

林肯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品格的完善,他的合作者说他“诚实到了顽固的地步”。他可以拒绝一切诱惑,绝不与有错误的一方为伍;或者,即使一开始不小心站错了立场,一旦发现,他也马上改弦更张,绝不助纣为虐。有一次,一位太太付给了他两百美元的律师费,他考虑了很久,还是把钱退了回去,并对这位老太太解释道:“您的案子还没有开审呢。” “可是这钱是你应该挣的啊。”那位太太说。“不,不,”林肯回答,“这不对。我只是在尽义务,这不应该收钱。”

品牌人生

当想到一个主意时应当去寻觅干的理由,而不是去琢磨不干的借口。

——凯蒙·威尔逊

“皮尔·卡丹”50年了。

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是20世纪时尚的革命先锋。他过人的创意在其经营理念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1922年,皮尔·卡丹在威尼斯出生。父母从法国移民意大利之初,压根儿没想到儿子将来会成为巴黎时尚界的佼佼者。卡丹在学校学的是管理,也曾为红十字会担任4年的会计,有过商务经验。

然而他学生时代的梦想却是朝巴黎服饰界发展。当时一个会算命的朋友看了他的手相后说:“我看到你的名字将会出现在世界各地,连悉尼都有。”不久,这位朋友给了他巴黎名设计师帕干的地址。就这样,他与时尚之都结了缘。

大战后卡丹进入帕干服饰公司工作,很受赏识。再后来他相继在凯波·瑞莉、迪奥服饰店累积经验,直到1950年,才在里希庞斯街自立门户。30岁不到的皮尔·卡丹成了当时法国最年轻的服饰店老板。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付出许多努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加上天赋和才华,才有如此的成果。”他满怀感慨: “我身体向来健康,长得也不赖,对于做生意、管理都在行。我感情生活精彩,交友圈又广,跟毕加索、米罗、达利、威斯康第等20世纪许多名人都有过交往。我觉得这一路走来,要什么有什么,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皮尔·卡丹一直想让高级服饰平民化,让更多人接受这些作品;更希望自己能成为受大众欢迎的设计师。

除了服饰的不断创新,皮尔·卡丹也设计戏服。他对戏剧兴趣浓厚,一度想走这条路。于是他在1970年设立“皮尔·卡丹空间”,邀请有才情的人登台并资助影坛新秀。杰哈德·巴狄尔、珍妮·摩尔都曾受惠于皮尔·卡丹;玛琳·黛德丽过世前还在那儿开过音乐会。

皮尔·卡丹也喜欢绘画、设计家用饰品。10年来,在其纽约的个人画廊,定期展出现代名家的作品。连办公室里的家具,也由他自己精心设计。

卡丹称得上是目前商品种类最多、散布最广的设计师。服装、饰品、香水、化妆品、床单、巧克力,甚至餐厅,都有他经营的项目。1981年皮尔·卡丹接手巴黎最负盛誉的美心餐厅,后来相继在纽约、北京、里约热内卢开了分店,并以“美心”之名,推出矿泉水、果酱、罐头、香水、餐具等日常用品。

卡丹过人的成就,使他成为第一位进入法兰西学院的服装设计师。为了工作,他几乎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他说:“我的娱乐就是工作。”

嗜赌的狂热

对于上帝来说,最愉快的娱乐,莫过于看一个男人能否与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塞涅卡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安娜结为伉俪。同年4月,陀氏夫妇出国旅行。第一站是德雷斯顿。这里,嗜赌的狂热攫住了陀氏。他只身前往汉堡“试试运气”。两天后,作家就接二连三地给妻子写信,说他赌输了,叫她寄钱。他把钱输了个一干二净,只好典当了手表,才筹够路费回德雷斯顿。归来后,陀氏整天唠叨不停,怪自己带的钱不多,很难经得起失败,反输为赢。假如他有一笔可观的款子作后盾,肯定能赢。不久,陀氏收到《俄罗斯信使》编辑部汇来的一笔款。于是,前往日内瓦途中在威斯巴登逗留期间,他又赌了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把现款输得精光。

为了把输掉的钱捞回来,他把妻子的结婚戒指、衣服送进当铺,东西刚刚当完,钱又输光了。有一次陀氏突然时来运转,一下子赢了将近4300个塔列尔(旧时德国一种3马克的银币)。安娜哀求、劝告他不要赌下去。可是陀氏无法摆脱嗜赌的冲动,又走进赌场,两三个小时后,就把那笔钱输掉了,只好再典当衣物。陀氏夫妇付不起房租,只得搬到一所偏僻、简陋的房子。楼下,是一家铁匠铺,从早到晚炉火熊熊,烟雾腾腾,铁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陀氏夫妇叫苦不迭。无奈,安娜只好向母亲求援。钱汇来了,不出两天又输尽。安娜好不容易才把丈夫弄上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他们国外生活中这场噩梦始告结束。在日内瓦和再度居留德雷斯顿时,陀氏仍忍不住去萨克逊和威斯巴登赌博,同样遭到惨败。

陀氏赢了钱就兴高采烈。输了钱就非常痛苦。从赌场回来,他脸色苍白,疲惫不堪,焦躁不安,有时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碰到再也拿不出钱去赌,又借贷无门的时候,他便陷于极端绝望和可怕的抑郁之中,跪到妻子脚下放声大哭,谩骂自己是恶棍,祈求饶恕。赌场上的挫折大大破坏了作家的情绪,再加上输钱给生活带来的困窘,他坐卧不宁,无法安心从事写作。神经过度紧张常常导致癫痫发作,严重损害了作家的健康。连安娜也感到奇怪,丈夫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勇敢地承受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不幸,如坐牢、上断头台、流放……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让嗜赌的狂热吞没自己的整个身心,以致陷在赌博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觉得,这甚至是他的一种耻辱,是他高尚的一种缺陷,对我亲爱的丈夫的这个弱点,我感到痛心和难过。”

1871年4月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威斯巴登赌场惨败后向妻子要钱时,由于内心的自责而感到巨大的痛苦,这痛苦对他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他保证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果然,后来陀氏再度4次出国,一次也没有去赌博。至此,这位文学巨匠终于摆脱了赌博的沉重锁链。

林肯的胡子

以思想和力量来胜过别人的人,我并不称他们为英雄,只有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我才称为英雄。

——罗曼·罗兰

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

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她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好看些。 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忠实地祝愿你

亚·林肯

第二年二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居住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同情的作用

“讽刺”和“怜悯”是一对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着微笑使人生可爱,而后者噙着泪水使人生神圣。

——法郎士

胡洛克是美国最佳的音乐经纪人之一。20多年来,他一直跟艺术家有来往,他曾担任查理亚宾的经理人3年之久。查理亚宾是最著名的男低音之一,曾风靡一时。然而,他却一直是个问题人物。他的行为像一个被庞坏的小孩,以胡洛克先生的特别用语来说:“他是个各方面都叫人头痛的家伙。”

例如,查理亚宾会在他演唱的那天中午,打电话给胡洛克说:“胡先生,我觉得很不舒服。我的喉咙像一块生的碎牛肉饼,今晚我不可能上台演唱了。”胡洛克先生是否立刻就和他吵了起来?哦,没有。他知道一个经纪人不能以这种方式对付艺术家。于是,他马上赶到查理亚宾住的旅馆,表现得十分同情。“多可怜呀,”他很忧伤地说,“多可怜!我可怜的朋友。当然,你不能演唱,我立刻就把这场演唱会取消。这只不过使你损失一两千元而已,但跟你的名誉比较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时,查理亚宾会叹一口气说:“也许,你最好下午再过来一趟。5点钟的时候来吧,看看我那时候觉得怎么样。”

到了下午5点钟,胡洛克先生又赶到他的旅馆去,仍旧是一副十分同情的姿态。他会再度坚持取消演唱,查理亚宾又会再叹口气说:“哦,也许你最好待会儿再来看看我。我那时候可能好一点了。”

到了7点30分,这位伟大的男低音答应登台演唱了。

君子之争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的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种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