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8:给心灵洗个澡
3118400000002

第2章 心灵舞者 (2)

威廉是专业的厨师,在悉尼的某家知名餐厅工作。

某天服务小姐端回一盘油炸马铃薯,并对威廉说:“客人说马铃薯切得太厚了,要你全部切薄一点。”

威廉用手拨弄马铃薯,发现切法与平常的大小没有不同,而且从来都没有客人这样抱怨过。但威廉还是以他敏捷的身手,将马铃薯全部对切一半,再放进滚热的锅子里油炸几分钟,然后吩咐服务小姐端出去。

不久,服务小姐又端着盘子无奈地走回来对威廉说:“那个挑剔的客人骂我服务态度很不好,马铃薯怎么还是这么厚?”

威廉觉得这个客人实在很挑剔,但心想与其跟他理论花费时间,不如再将马铃薯切薄一点儿比较省时间。等炸好捞起来以后,威廉倾手洒上一些胡椒与盐巴,为的是顾虑到马铃薯太薄,可能会失去本来的味道。

不久,服务小姐再次拿着盘子走回来,不过,这一回她笑着说:“那个客人真奇怪,刚刚还嫌太厚不好吃,现在却称赞你调理得很棒,还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炸马铃薯,真是好笑。” 从此,这道炸薄片马铃薯变成威廉的招牌菜之一,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而发展到现在,它已成为大众喜爱的零食——薯片。

当人们习惯了一种模式时,往往会对质疑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并认为是对方违反了规则或过于挑剔;而有心人却经常能从中获得启示与突破。

伞下去躲雨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夏天的雨不像春雨,虽不是缠缠绵绵、嘀嘀嗒嗒下个不停,却也叫人心烦:它总是不打招呼,不挑时候,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像极野蛮女孩的脸。

上下班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景象:疾风骤雨中,有些人早有准备,雨一来,伞就罩在了自己的头顶,脚步从容;可很多人因为没有伞的庇护,要么抱头鼠窜,要么四处躲藏,无论绅土还是淑女,这时候都只剩了狼狈和无助。

地铁车站离公司有近十分钟的路程,吉特经常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雨,不是淋得像落汤鸡,就是因避雨而迟到挨罚。六月中旬的一天,上班的路上,雨又突如其来,他又被淋了个精湿。

头儿叫住他,问道:“同行的人里没有一个撑伞的吗?”

“当然有啊。”吉特答道。

“那你为什么不钻到别人的伞下去躲雨?”

到别人伞下去躲雨。和陌路人共撑一把伞!吉特想,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或者说,即便想到了,但有足够的勇气吗?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过客。同一时间在同一条街上相遇,同一时刻往同一方向前行,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岁月无常,每个人都难免遭遇风侵雨蚀。走在天穹下,风会吹,云会变,路会弯,桥会断,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多少难测的艰险?难道这还不能让你消除心中的戒备接纳眼前陌生的笑脸?难道这还不能让空手无助的你搁下所谓的自尊走进身边无雨的天空?

生命中有太多的猝不及防,人们怎能事事做到有备无患?一个人有太多的脆弱和无助,我们怎可以远离旁人的相助和保护?一定是风刮走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让我们害怕侵犯和打劫,不然,伞下的人怎么会如此漠然走过?一定是雨浇灭了我们对心灵的期许,让我们害怕怀疑和拒绝,不然,没伞的人怎么会如此金口难开?

同行是福。雨中有伞,就不应只护了自己的身,却让雨淋湿了旁人的心;头项有伞,就不该让人与人远离,而应让心与心凝聚。风雨中,伞是开在人们心上的花朵,鲜艳了自己,也芬芳着别人;陌路上,伞是人类的同心圆,圆满了自己,也包容着别人。

钻到别人的伞下去躲雨,您想到并做了吗?

打开心扉,为陌生人撑开一把伞,是宽容大度,是无畏无惧,是同舟共济,更是一种自觉的做人准则和本能;与陌生人共撑一把伞,是心无邪念,是勇敢果决,是机智主动,更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态度和能力。

逃难的国王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很多年前,有一个国王带着自己的军队抵抗邻国的入侵,但经过多次奋战之后,他的军队溃散了,国王伪装成一个牧羊人逃进了森林。饥饿疲惫的国王看到了一间伐木人的小屋,便去敲开了小屋的房门,开门的是伐木人的太太。国王向她乞求一些食物,并请求留宿一夜。国王的外表太寒酸了,伐木人的太太并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她对国王说:“如果你能帮我看着这些放在炉子上的蛋糕,我就给你吃一顿晚饭,我要出去挤牛奶。小心看着蛋糕,在我出去的时候不要让蛋糕烤焦了。”

国王答应后靠着火炉坐了下来。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蛋糕,但没过多久,他的脑袋里就全是他的烦恼:怎样重整自己的军队,之后又怎样抵御敌人。他想得越多,就越觉得希望渺茫,甚至他开始觉得再继续奋战下去也无济于事了。

过了不久,伐木人的太太回来了,他看到满屋子都是烟,蛋糕变成了烧焦的脆片,而国王坐在火炉旁,出神地看着火焰,根本就没意识到蛋糕烤焦了。

伐木人的太太生气地喊道:“你这个懒惰没有用的家伙,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让我们都没有晚饭吃啦!”国王从思考中回过神来,只是惭愧地低着头。

刚好伐木人回来了,他认出了国王。他对太太说:“你知道你骂的是谁吗?这是我们高贵的国王。”

他的太太吓坏了,她跑到国王的身前跪下,企求国王的原谅。

国王请她站了起来,说:“你骂得没错,我说我会看好蛋糕,但却烤焦了,我被你骂是应该的。任何人要是接受了一个责任,不管责任大小都应该切实地去完成。这次我搞砸了,但不会有下次了,我要去完成我做国王的责任。”

那之后没几天,国王就重整他的军队,打败了敌人。

无论是在童话王国还是在现实世界,责任感总是被划归到优良品质的范畴,因为它总能唤起人们更多的良知,激发出非凡的力量。

贝丝的观念

现代主义在近代的含义是不墨守成规,反对既定思维模式,决不媚俗取宠。

——米兰·昆德拉

贝丝家里有3个开水瓶。平时,只要哪个开水瓶里没有水了,贝丝总会及时去烧开水,把那空着的水瓶注满。

这天,贝丝烧好水刚注满两个空着的开水瓶,贝丝的丈夫走过来,拿起其中一个就往茶杯里倒水。贝丝止住了他,指了指另一个瓶说:“先喝昨天烧的。”丈夫只好放下手里的瓶,提起那个瓶,往杯里一倒,水已不热。丈夫虽皱了皱眉,但他还是从容地喝了这凉开水。他知道,如果不喝,贝丝又会说,自己家烧的水,不能像公司里那样,隔夜的开水凉了就倒掉。

贝丝天天都要烧开水,但贝丝一家人天天都只喝凉开水。

贝丝买了一箱梨。买回当天,贝丝清理出几个烂梨子。她把好梨装回箱子时,把那几个烂梨子剜去烂掉的部分,洗净,然后动员全家人一起“消灭”了那几个烂梨子。

过了几天,贝丝打开箱子,发现又烂了几个梨子。她再次把烂梨子清理出来,剜去烂掉的部分洗净,再次动员全家一起突击吃烂梨子。

梨子仍在烂。贝丝一家吃了一箱烂梨子。

贝丝家有了冰箱后,贝丝上街买菜一次便买很多,回来时,把冰箱塞得满满的,这样可以吃上一些日子。

贝丝每次发现冰箱里面的菜不多了,便提上菜篮子,上街又狠狠地采购一批。回来时,除了菜篮子里装满了,还大包小包提着几个塑料袋。每次把冰箱里原来剩下的莱清出来,把刚买的新鲜莱放进去。贝丝是这样划算的:先前买的莱必须先吃,不然坏了可惜。

贝丝家冰箱里的莱总是在循环,新买的新鲜菜总是被贝丝放进冰箱里,贝丝家每日吃的都是在冰箱里储存了一段时间的菜。

贝丝的丈夫出差回来,给贝丝买了一套流行的套装裙。贝丝很高兴,她把衣裙试了试,可舍不得穿,便将衣服挂进衣柜里,又穿起那些旧衣服。她觉得那些旧衣服都还没穿坏,搁在那儿不穿挺可惜的,新衣服可以存起来以后再穿。

贝丝的丈夫仍在不断地给贝丝买时兴的衣服,贝丝都挺喜欢,可贝丝总是舍不得丢弃旧衣服。一天,贝丝从箱柜里取出自买回来只穿了一次的踏脚裤,贝丝走在大街上,引来了不少人侧目,贝丝却一脸灿烂,为引来如此高的回头率而自我感觉良好。贝丝自己当然不知道,这种裤子早已过时,人们看她就像看见了一个怪物。

观念一改天地宽。一个人的观念往往决定了其生活的方式与质量,而每个人也都趋向于固守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难于改变。

多虑的代价

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无法知道结果。

——霍华德·津恩

在中古欧洲时代,一个习惯于忧虑的骑士想要出一趟远门,他忧虑重重,在出发之前,深深觉得自己一定要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忧虑的骑土先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必须携带的一切东西想过一次,待他自认思虑完备之后,便开始着手整理旅行装备。

首先,为了防备在旅程中遇上盗匪,或是其他武土的无礼挑战,骑土当然要先将全套的盔甲穿戴妥当,并且配上两把长剑,预防其中一把不幸被对方击落。接着,他带了一大瓶的特殊药膏,可以预防沿途的日晒以及毒草蚊虫的意外伤害。

然后,细心的骑士还想到,在野外要进行炊事时,一定有一把锋利的斧头,可以迅速地砍劈收集足够的柴火,再加不可或缺的锅子、勺子、盘子以及足够的干粮。

为了防备晚上睡眠时会遇上下雨,骑土特别又将帐篷绑上他的马鞍,既然有了帐篷,想要舒适地睡个好觉,一床柔软的毯子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为了避免走到不毛之地时他的坐骑会遇到断粮之苦,骑土又扎捆了一大束的干草,准备当做他爱马的战备口粮。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经过最完整的清点,这位忧虑的骑土终于安心地跨上马背,正式出发。

一路上,锅碗瓢盆相互丁丁当当的撞击声,加上身旁两柄长剑摇晃的框框琅琅声,声声不绝于耳,让这位伟大的骑土远远听起来,就像是一座机械工厂正在搬家;至于他的外观,则活像是一堆会自行移动的大型垃圾。

骑士慢慢走着,来到一座年久失修的桥上,走过了一半桥面,突然木板断裂,骑士连人带马摔进桥下的急流中。在将要活活淹死之际,这位忧虑的骑士方才猛然想到,他忘了带一个救生圈。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才行动,也就意味着没有尽头。或许有的事情在我们的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往往成为了我们行动的阻力。

我要当老板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罗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的最大股东,他也是全美20世纪商界风云人物。然而,这个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却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诺依州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大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罗森沃德从年幼时就受犹太人的教育影响,这使他拥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要当一个服装老板。”这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

到1884年,他自认为有些经验和小额本金了,决定自己开设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点血汗钱全部赔光了,商店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到了伊利诺依州。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原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誉,没有销售渠道,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去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考察,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很有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为清楚。

于是,决定重整旗鼓,向朋友借来几百美元,先在芝加哥开设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他的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装样式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的服式改进,甚至完全按顾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设计。因为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再加上灵活经营,很快博得了客户的欣赏,生意十分兴旺。

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十倍,并把服装店改为服装公司,大批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财源广进,名声鹊起。

强烈的信念是事业的精神动力之源。很多成功者的强烈信念甚至影响他们一辈子。只有强烈的信念才会使你为事业献身,才会使你产生巨大的勇气和惊人的力量。

成功的失败者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