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3
3119100000021

第21章 社会大讲堂 (4)

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行驶得很好。姑娘问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不要跪着仰视别人,要活出自我,千万不要看轻自己,因为别人并不比你高贵。不必仰慕他人头上的光环,应该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偏见的代价

外表往往与事实本身不符,世人却容易被表面装饰所欺骗。

——莎士比亚

一对衣着朴素的夫妇坐火车去了波士顿,到了目的地,他们直接进入哈佛大学。

“对不起,我们没有预约。但是,我们想见校长。”那穿着破旧的手织套装的丈夫轻声地对秘书说。秘书的眉头微皱:“校长他整天都很忙。”

“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他。”穿着褪色方格棉布衣的妻子微笑着说。

校长的确很忙,他可能不会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尽管很忙,校长还是点头同意会见他的客人。

女士告诉校长:“我们的儿子进入哈佛大学一年了,他爱哈佛大学,他在这里很快乐。”

“夫人,谢谢你的儿子爱哈佛大学,您知道,哈佛大学的学生都会爱哈佛大学。”校长说。

“可是在一年前,他意外地死了。”

“噢,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真不幸,夫人。”

“我丈夫和我想在学校的某个地方为他建一个纪念物。”

“非常遗憾,夫人!”校长被这个想法感动了,但他说:“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进入哈佛大学后死去的人竖立纪念物。如果这样做,哈佛大学不就成公墓了吗?”

“噢,对不起,先生!”女士赶紧解释,“我们并不想要竖立一尊雕像。我们只是想说我们愿为哈佛大学建一座楼。”

校长的目光落在这对夫妇粗糙寒酸的着装上,惊叫道:“一栋楼!你们知道建一栋楼实际上要花费多少钱?仅仅是哈佛大学的自然植物,价值就超过750万美元。”

校长为这远道而来的夫妇感到悲哀,他们真是太幼稚了。女士沉默了,校长松了口气,他终于可以和这夫妇俩说再见了。

女士转过身平静地对她的丈夫说:“亲爱的,这笔钱不是可以另开一所大学吗?为什么我们不建立一所我们自己的学校呢?”

面对校长的一脸疑惑,她的丈夫坦然地点了点头。

这对夫妇离开了,他们去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他们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

以貌取人古已有之,往往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实际上贬低别人也就是在轻视自己,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钓鱼的学问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雨果

初秋时节的一天,鲍比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去钓鱼。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鲍比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鲍比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吃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鲍比不免有些失望。

“再试试看。”叔叔鼓励鲍比。

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回好啦,”鲍比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了。”鲍比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

鲍比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鲍比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再试一遍,”叔叔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鲍比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人了深水之中。鲍比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

“叔叔!”鲍比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了一条!”

“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尾巴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鲍比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鲍比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鲍比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他手里,叫他再碰碰运气。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不要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遇到事情,沉着冷静,脚踏实地,而不是沾沾自喜、夸耀吹嘘。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心境。

恐怖实验

记住,最具深远意义的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希尔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天,几个学生来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

在他的引导下,几个学生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所有布置,这一看全都睁大了眼睛,出了一身冷汗,个个目瞪口呆。

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三个学生犹豫地站了出来。一踏上去就战战兢兢,如临大敌。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

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学生们没有作声。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

“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

拥有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不要为自己增添人为的困难。只有放松心态,一如既往,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及格的背后

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泰戈尔

坎贝尔教授曾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这个打击实在很大。因为那个学生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难堪。他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毕业时才拿到学位。第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时,他一定很失望,甚至对坎贝尔教授不满。

正如坎贝尔教授所料,这位学生真的理论来了。坎贝尔说他的成绩太差以后,这位学生自己也承认对这一科下的功夫不够。

“但是,”他继续说,“我过去的成绩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下,重新考虑呢?”坎贝尔明确表示办不到,因为这个成绩是经过多次评估才决定出来的。坎贝尔又提醒他,学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经送交教务处的成绩单,除非这个错误确实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后,这位学生显然很生气。

“教授,”他说,“我可以随便举出本市五十个没有修过这门课照样成功的人。你这科有什么了不起?干吗让我因为这一科就拿不到学位?”

他发泄完了以后,坎贝尔静默了大约四十五秒钟。他知道避免吵架的好方法就是暂停一下。

然后,坎贝尔才对这位学生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他反问道。

坎贝尔回答他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是由衷培养积极的心态,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请你记住这个教训,五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几天以后,坎贝尔知道这位学生又去重修时,真的非常高兴。这一次他的成绩非常优异。过了不久,他特地向坎贝尔致谢,让坎贝尔知道他非常感激以前那场争论。

“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

考试不及格可以重修,可是我们有遗憾的人生却不能弥补重来,你该做的只能是微笑面对,坦然接受,一直往前看,不要和自己作对。

和自己的比赛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苏格拉底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参加过1996年的第一百届波士顿马拉松大赛,跑到第十英里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下去,这是他第10次参加马拉松,也是最困难的一次。

剩下最后一英里时,他碰上了一位老朋友希丹,他是《跑者世界》杂志的主编。这是他第100次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大赛(这可是大事一桩),这是大会及他个人的第100次。

他脸部的表情极其痛苦,看起来状况不是很好,于是,哈维麦凯喊他:“怎么啦?你应该享清福了,何必强迫自己参赛呢?” 他说在第十英里时就跑不动了,对马拉松好手来说,第十英里根本还算不上什么呢。希丹在最后的15英里,可以说是鼓起勇气豁出去了。

现在离终点线还剩25码,哈维麦凯得慢下来取个好景,他的跑友温马可已经拿出相机,以便在哈维麦凯跑过终点线时帮他拍照。

希丹在那时已经领先哈维麦凯五到十名跑者,他回头揶揄地说:“哈维,爱拍照嘛!”希丹的运动精神一直挺到最后,事实上,除了好手以外,马拉松跑者不会真正彼此竞争的。

当你和38000人一起跑步时,就算你是8651名、18651名、或是28651名,又有什么差别?重点是:你必须要跑完全程。跑者真正的对手是自己。

有些人半途而废是因为:

自认为无法成功;

老板期望太高;

公司要求太多;

家庭作业花时间太多;

家人太不体谅;

等等缘由。

为什么要跑26英里又385码呢?又没人指定你做,干嘛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问题本身就提供了解答:因为只有你了解它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能强迫你去做。只要你做了,你就知道没什么事难得倒你的。不论是宣传、激情、荣耀、留名青史都不能推动你去走自己的路。

波士顿马拉松赛的断魂坡是在第18英里处,每个人一生中也有着许多断魂18英里。在人生的竞赛中,有的断魂坡出现得早,有的出现得晚。但是不管在哪儿出现,你必须克服它们。

生活中的马拉松不是和其他的38000名跑者竞赛,这是一场你和自己的竞赛。

自己的道路自己开,别人无法代劳。你必须要自己做。你成功的几率不会比任何人差。别因为害怕或凡事必定不利于你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蒙蔽了自己原本的干劲。

经验的障碍

经验是老人的财富,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麦克瑞肯

麦立克要坐火车从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舅舅嘉乐来看他,告诉他一些旅行的经验。

“你上火车后,先选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以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顺甬道走来问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

“是的,舅舅。”麦立克点了点头说。

“走不到20里,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不会。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

“是的,舅舅。”麦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