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5
3119300000017

第17章 为自己多开一扇门 (5)

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当你微笑的时候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

--威尔科克斯

威廉·史坦哈已经结婚18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每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甚至连说几句开心的话也没有过。同样,太太也很少对他微笑,也不和他说多余的话。

史坦哈觉得,自己是百老汇最郁闷的人。

后来,史坦哈参加了一个继续教育培训班。结业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学员布置了一份作业,老师要求史坦哈以“微笑的经验”为题目发表一段演讲。他决定先亲自体验一个星期。

现在,当史坦哈要去上班的时候,就对太太微笑着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快乐!”路上,他对地铁检票小姐微笑着说:“谢谢!”到了上班地点,他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早安,玛瑞拉小姐。”他还试着以微笑的面孔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自己微笑的人灿然微笑。

史坦哈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以开朗真诚的微笑对待那些满腹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别人的抱怨,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史坦哈发现,微笑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史坦哈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史坦哈告诉那个年轻人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那位年轻人听了点着头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你微笑的时候,你的脸上充满了幽默和活力。”

你的笑容就是你善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只看到紧皱眉头、愁容满面、熟视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指责、疏忽而压抑不快的人来说,一个笑容足以帮助他们度过痛苦和挫败的难关,让他们在绝望中看见希望。

毫无疑问,威廉·史坦哈的演讲受到了热烈的好评,他衷心地感谢老师,因为他的指点,使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冒险的收获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

--艾特玛托夫

一位叫雷诺兹的人,他是杜尔沙市一家大石油公司的财务助理,是个活泼、能干、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一定可以一帆风顺地往上升。他拥有太太、3个小孩以及美好的前景。

空闲的时候,雷诺兹喜爱绘画,他的许多风景油画,都悬挂在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有时候他也把画卖给公司外面的人。

虽然雷诺兹先生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他更渴望有更多的时间来绘画。

他一向很喜欢新墨西哥州的陶欧斯城,那里是艺术家的乐园,他想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永久移居到那边去。当他和他的太太露丝谈到这一件事的时候,她说:“太好了!我们可以卖掉这儿的每一件东西,到陶欧斯去开一家绘画用品店。我们也可以卖画框,我照顾店面,你就可以画画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的。”

由于太太的热心鼓励,雷诺兹就下定决心辞掉工作,专心作画了。他们全家人都有了开创新事业的精神,年轻的小儿子放学以后也会帮忙店务。他画得非常好,终于成为西南部最成功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曾经在整个美国展览过。他也曾经在许多画廊举办过个人画展。

现在,他是陶欧斯城画家协会的会长。在新墨西哥州陶欧斯城闻名的卡森街上,他还建造了自己的画廊和画室。这都是因为他和他妻子有勇气去尝试一个机会的回报。

上帝变了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你首先得学会吃苦。

--屠格涅夫

乔恩·曼索是位纯朴、善良的老实人,在这个充满邪恶的人世上,一辈子连个苍蝇也未伤害过。孩提时,与伙伴们玩骑驴,他总是让别人骑。好友们都信任他,并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风流韵事讲给他听。甚至在他长大成人后,同伴们依旧亲昵地用儿时的称呼叫他“小乔尼”。

他最崇尚一句中国格言:切勿显示自己,须忠于最能帮助你的人。

他讨厌政治,厌恶经商;对一切会给他平静生活带来风波的事,都避之遥遥。

他生活简朴,从不花一文原有的积蓄,只靠微薄的收入维生。

他秉性虔诚,从不冒犯他人。如果他对某人印象欠佳,他只说他的好话。

假如你跟他谈起政治,他会说:“我算什么?既不站在这边,也不属于那派,我不关心哪个党执政,这仅是个上帝的罪人,只求与人和平相处。”然而,尽管他很善良,却也难逃最后的死亡。这是他终生所做的唯一明确的事。

一位天使,身佩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正在按身上的印记给亡灵分类--这些印记是他们离开人世、经过冥界登记台时打上的;然后再办理一种类似“移民检查”的手续。在那里,天使和魔鬼友好地坐在一起,查阅档案,看是否一切亡灵都已备案。

登记室入口的情景简直和出售当日斗牛比赛券的票房外景一样。成群结队的亡灵你推我搡,各不相让,都急着想尽快知道自己的归宿。一时间,各种语言、方言及土语的诅咒声、乞求声、辱骂声和争辩声乱成一团。而乔恩·曼索却在一边自语道:“我不愿掺和到他们中间,里面一定是些不安分守己的家伙。”

他声音轻微,没有谁注意他。那位身佩大刀的天使也丝毫未意识到他的存在。于是,他便溜了过去,走上通往天堂的路。

他独自一人默默地走着。时而有一群人从他身边走过,唱着祷文,有的甚至狂热地手舞足蹈。可乔恩认为,这一举止对于走向天堂的幸运儿来说,太不合适。

到达顶端,他发现乐园的墙边已排了一长队人。几位天使像人间的警察一样维持着秩序。乔恩·曼索便站在队伍的末尾。

片刻,一位修道士走来。他巧妙地向乔恩讲述了自己如何急于进天堂的缘由,言语令人同情。于是,乔恩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即使在天堂也与人方便才好。”乔恩暗想道。

又来了一位,这次虽不是修道士,却也想得到修道士同样的照顾。乔恩满足了他。总之,没有一个后来的虔诚者不欺骗乔恩,然后弄到他的位置。他那温良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行列,并作为一个永久的传统在不停替换的人群中继承下去。乔恩仍站在队伍的最末尾,成了自己好名声的奴隶。

几个世纪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他碰上了一位聪明圣洁的主教。他原来是乔恩一位长辈的重孙。乔恩委屈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苦衷。这位圣洁的主教答应见到上帝后为他求情。听了这话,乔恩又一次把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主教进了天堂,径直走到上帝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敬意。上帝心不在焉地听完后瞥了他一眼,察知他内心有事,便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主啊,请允许我为您的一位仆人求个情吧,他几个世纪一直排在队伍的最后……”

“别绕弯子了,”上帝打断了他的话,“你指的是乔恩·曼索?”

“是的,我的主。就是那个乔恩·曼索。他……”

“好了,好了。让他自己照顾自己吧!不许你再管别人的事。”话毕,扭头对引路的天使说:“带下一个。”

主教来到天堂的墙边,爬上墙头,把乔恩·曼索叫过来说:“太叔父,我很遗憾。您不知我有多难过啊。主告诉我您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不许我再管别人的事。可是……您还在最后吗?别泄气,鼓起勇气,别再让出自己的位置了。”

“原来是这样!”乔恩吃惊地喃喃道。豆大的泪珠顿时夺眶而出。晚了,一切都晚了。因为那可悲的“传统”已束缚了他的手脚。人们不再请求他让位,而理所当然地站在他前面。

他垂头丧气,无心继续排在最后。便越过坟堆,在荒野里游荡。后来,他遇到了许多萎靡不振的人在路上行走。他跟着他们,最后发现自己到了炼狱的门口。

“看来进这里比较容易,”他暗想,“一旦入内,涤清了罪过,自然会将我送入天堂。”

“嗨,朋友,你上哪儿?”

乔恩转过身,发现身后站着一位天使。头戴学士帽,耳根夹着一支笔,正从眼镜框上打量自己。他叫乔恩过来,上下打量一番后,皱着眉头哼道:“你病入膏肓,又已老朽,我担心进去后你会被炼化,你还是去地狱那边吧。”

“去地狱!”乔恩·曼索第一次愤怒了。一个人即使再有耐心忍受长期痛苦,也受不了被天使扭曲成一个十足的白痴。绝望之中,他走到了地狱门前。这里没有等待入内的队伍,或诸如进入天堂的麻烦。门大敞着,冒着一股股呛人的浓烟,不时传来阵阵叫喊声。门边坐着一位可怜的魔鬼。拉着风琴,扯着嗓子唱道:“来吧,先生们,进来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人间喜剧……谁都可以进来……”乔恩闭上了双眼。

“喂,站住!年轻人。”那魔鬼朝他喊道。

“您不是说谁都可以进去吗?”

“我说过。但是……你瞧……”魔鬼捋着尾巴认真地说,“我还有点怜悯心,并且……毕竟……”

“好吧,好吧。”乔恩说着转身离去。因为那烟呛得他难以忍受。

“可怜的家伙。”他听到魔鬼的自语声从身后传来。

“可怜的家伙?连魔鬼也可怜我!”

乔恩在绝望中快要发疯了。他又回到坟地旁的荒野中,像沧海中的一叶小舟茫然漂泊。

一天,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出天堂,引得乔恩来到墙边,希望知道里面在做什么。此时黄昏迫近,上帝走了出来,在天堂花园中散步。乔恩等他走近墙边,便张开双臂,用夹杂着愤慨、乞求的语气说道:“主啊!主,您不是把天堂许诺给善良的人吗?”

“是的,”上帝回答道,“但是,那是给勇于进取的人,而不是给等着别人送他进天堂的人。”说罢转身离去。

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帝后来发了慈悲,让乔恩·曼索重降人间。新生后,他一反常态,凡事争先恐后,当他第二次死后,便顺利地通过了那条长队,自豪地迈进了天堂。

现在,他在里面经常自说道:“人要生活,必须勇敢地闯出自己的幸福之路!”

不近人情的生活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地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

--柴科夫斯基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由于发现了镭以及在研究放射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而使自己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她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她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她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除了朋友聚会,她几乎不与别人接触闲谈,她甚至不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学习做牛肉汤。在她看来,物质生活毫不重要,她宁愿把学习烹调的时间用在读物理学书籍或是在实验室里做一个有趣的分析。玛丽的生活是清苦的,她的饮食极其简单,没钱进饭馆,又不肯花半小时去做肉片,所以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喝茶,吃抹黄油的面包,最多有时去买两个鸡蛋、一块巧克力或几个水果。这种不近人情的生活损害了她的健康,她的身体很快变得极度虚弱,经常昏倒。有一次,玛丽在同学面前晕倒,那位女士马上告知了她的姐夫,当医生的姐夫赶到玛丽住处时,脸色苍白的玛丽却又在读书。

医生赶来后,检查了玛丽的身体,又看到了她干净的碟子和空空的蒸锅,全都明白了。

“今天你吃了些什么东西?”

“今天?……我不知道……好像我刚吃了午饭……”

“你究竟吃了些什么东西?”姐夫紧紧地追问。

“一些樱桃,还有……还有各种东西……”

到后来,玛丽不得不说实话:从前天晚上起,她只是吃了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睡了4个小时。医生责备了她之后,把她带到了自己家里。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养,她才恢复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