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7
3119500000033

第33章 步步迈向新人生 (4)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费思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费思问。

德鲁点点头。费思接着说:“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当孩子们包礼物的时候,费思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费思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我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费思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费思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的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要求吗?”费思问。3个孩子低下头望着桌面,摇了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种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德鲁叹了口气,“例如哪些事情呢?”

“例如别人请你吃晚饭或者午餐,或者邀请你去他家度周末。又或者你申请大学入学,或求职,别人花时间向你提供宝贵意见。”

“你小时候也写这种东西吗?”德鲁问。

“当然。”

费思想起了亚瑟老爷爷。他是费思曾祖父最小的弟弟,家住马萨诸塞州,费思从没见过他,可是每年圣诞节他都会送费思一份礼物。他双目失明,由住在隔壁的侄女贝嘉过来帮他开出一批5美元的支票,分别寄给每一个曾侄孙和玄侄孙。费思每次都回信致谢,并且告诉他这5美元是怎么用的。

后来费思去马萨诸塞州就学,这才有机会探望亚瑟老爷爷。闲谈间,他说很欣赏费思写的谢柬。

“那时你漂亮不漂亮?”莎拉问。

“我的男朋友说我漂亮。”费思说着就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照片薄翻开。在照片中,费思站在自己家里的壁炉前面,身穿黑丝绒晚礼服,头发绾成精致的法国贵妇髻,旁边还有一位英俊青年。

“原来是爸爸!”依琳娜有点惊讶。

费思微笑点头。3个孩子坐下来继续写谢柬。

今年圣诞节,费思的丈夫和她庆祝了结婚36周年的纪念日。

青鱼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莫里哀

奥地利的硝烟散尽之后,皇帝想要犒劳那些在战役中英勇无畏的不同民族的人们。

“说出你们的愿望来,我将以此奖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皇帝说。

“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人嚷道。

“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我是个农夫——给我土地!”一个可怜的人叫道。

“土地是你的了,我的孩子!”

“我想要个啤酒厂。”德国人说。

“给他一个啤酒厂!”皇帝下了命令。

然后轮到了一个犹太士兵。

“你呢,年轻人,你想要什么?”皇帝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问道。

“如果能够的话,陛下,我想得到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犹太人怯生生地嘀咕着。

“哎呀呀!”皇帝叫道,耸了耸肩,“给这个人一条青鱼!”

皇帝离开以后,那些英雄们围住了犹太人。

“你多傻啊!”他们责怪他说,“想想看,当一个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却只要了一条青鱼!你也太辜负皇帝的美意了吧?”

“我们倒是看看谁是傻瓜!”犹太人回敬道,“你们要波兰的独立,要农场,要啤酒厂——这些东西你们根本不可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而我呢,你们看,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要一条青鱼——也许我就能得到。”

药丸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当卡尔7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放学途中,他发现了一只迷路的杂种狗。它是只被丢弃的杂种狗。可是对一个小男孩而言,它是只非常可爱的杂种狗。卡尔叫它“切斯特”,从此他们片刻不离。卡尔只在去上学的时候没跟它在一起。有一次,他甚至偷偷把它带到课堂去。不过老师通知了卡尔的父母,他回家后便被打了一顿,并且必须答应从此不再带它去学校。

有一天,卡尔发现切斯特的右眼下方有个小伤口,之后陆续有其他的伤口出现在它的毛发下面和耳朵四周。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绝不会在一只流浪狗身上花任何钱,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每天用肥皂清洗它的伤口,然而情形愈来愈糟。等到最后他不得已求助父亲时,想必他的沮丧和绝望的神情一定十分明显。父亲并未责骂他。父亲看看他,再看看狗,甚至没问儿子什么,便叫他带着狗一起到车上去。

他们开车来到镇上的兽医诊所。医生只看了一眼伤口,便立刻了解了病情。他走到他的药柜前,取出一整盒药丸——那是可以医治小狗的药丸。他似乎并不觉得特别严重,只吩咐卡尔在头三个星期,早晚让狗各服一粒药丸;接下来三周,每天早晨让狗服用一粒。医生告诉卡尔,如果情况不见好转,六个星期后再带狗回来复诊。

卡尔高兴极了,他的狗会好起来的。当天晚上,他给它吃了第一颗药,然后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又给它吃第二颗。由于那天卡尔急着去上学,便把盛药的盒子就放在书桌上,而忘了把它放在抽屉内。它们一定是味道很好的药丸,至少对狗来说是如此。因为那天白天不知什么时候,切斯特跳到书桌上,把药包咬开,将所有药丸都吃进去了。

卡尔从学校回家后,发现它倒卧在卧室地板上沉睡,从此不再醒来。那些原本可令它逐渐好转的药丸,就在片刻之内全部被吃完,终于夺走了它的生命。

捕鼠器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萨迪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食物呢?当它发现那是一个捕鼠器后,吓呆了。

老鼠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告:“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鸡咯咯地叫着,爪子在地上乱抓,然后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老鼠先生,这是你所面临的危险,和我没关系。我不必为此烦恼。”

老鼠又找到猪,告诉它:“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非常抱歉,老鼠先生,”猪同情地说,“除了祈祷,我对此无能为力。我一定会为你祈祷的。

老鼠找到牛。牛说:“老鼠先生,捕鼠器会带给我什么危险吗?”最后,老鼠低着头回到房子里,万分沮丧地独自面对农夫的捕鼠器。

当天晚上,房子里发出声响,捕鼠器抓到了猎物。农夫的妻子急忙赶来查看。黑暗中,她没有看见那是一条尾巴被夹住的毒蛇,结果毒蛇咬伤了农夫的妻子。

农夫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回来后她发烧了。

人们都说,新鲜的鸡汤可以退烧,于是农夫拿着斧头到院子里去获取鸡汤的原料。他妻子的病情没有好转,邻居和朋友们纷纷赶来轮流照顾她。为了款待他们,农夫把猪杀了。农夫的妻子病情恶化。她死了,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农夫杀了牛给他们做吃的。

下次你再听到有人面临麻烦,觉得那不关你的事时,记住,当一所房子里出现捕鼠器时,整个院子都处在危险中。

以假赚真

人生如下棋,深谋远虑者获胜。

——巴克斯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谬尔·英里教授,盛赞这是美军“情报的胜利”。不少著名军事评论家进一步声称,主要是美军抢先发现了日本的企图。战史的编纂者,则有声有色地为大家介绍了中途岛海战发生前的那个“以假赚真”的故事。

1942年春天,日军调兵遣将准备同美军决一雌雄。以珍珠港为活动基地的美军小罗奇福特破译小组,加紧搜集情报。破译小组发现了一个颇奇怪的现象;日军拍往太平洋地区的许多电文中,都有“AF”字样。

对这一蛛丝马迹,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部极其重视。他们召集各类专家开会,最后,专家们形成两种似乎颇有道理的猜测。一部分人认为“AF”意味着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否则为啥以英语26个字母的A字开头呢?日本人可能会重演偷袭珍珠港之类的老戏。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日本人可能要袭击美国西部地区。

会议厅内,只有司令官海军上将尼米兹始终一言不发,一直注视着那张巨大的军事地图。手中的烟蒂快燃到指甲了,尼米兹上将才猛地将那支粗大的菲律宾雪茄烟蒂掐灭在烟灰缸内。他提起那根细长的圆棍,一指军用地图,说:“日本人可能要攻击中途岛了。我们来个‘以假赚真’之法探日本人的底细……”

第二天,美军驻中途岛的海军司令部向尼米兹上将发了一份急电,这份无线电报是用明码拍发的,佯称“中途岛的淡水设备发生故障”,紧急要求上级马上解决。

日本人哪知是计,情报机关顿时为这条电文上下忙碌起来。48个小时静静流逝,美军终于从截获的日军无线电报中,发现他们渴望得到的内容:“AF可能缺少淡水。”

尼米兹上将很高兴,忙命令美军情报机关:“AF”就是中途岛,这已确定无疑。下一步,要进一步破译日军攻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

“以假赚真”的计谋,为美军最后取得中途岛海战大捷首建奇功。

送往澳洲的犯人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把他的活力解放。

——歌德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这样辽阔的大陆,怎么开发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去荒凉的澳洲。英国政府想了一个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私人船主承包了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为了便于计算,政府以上船的人数为依据支付船主费用。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多是由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设施极其简陋,而且没有储备药品,更没有随船医生,条件十分恶劣。

船主为了牟取暴利,上船前尽可能多地装犯人,一旦船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钱,就对这些人的死活不闻不问了。他们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有些船主甚至故意断水断食,致使3年间从英国运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高达l2%,有一艘船上的424个犯人竟然死了158个,死亡率达37%。不仅英国政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他们在每艘船上派一名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医疗,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死亡率不仅没降下来,甚至有的监督官和医生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船上。政府后来查清了原因:一些船主为了贪利而行贿官员,官员如果拒不顺从,就被扔进大海。

一些绅士提出,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有的法官建议对一些人进行严厉的制裁。政府试着这样做了,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想到了制度问题。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论在英国装了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依此向船主支付运费。

难题迎刃而解。船主们积极聘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让每一个犯人都健康抵达澳洲。因为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