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在浓雾中驶向外海。
转过海角,已离开港防监控区,月光倏然洒亮海面。远处庞然的木兰巨舰,在静谧中缓缓靠近。
白礼越伫立在小船船头,双眼隐在风帽的阴影里,挺直的鼻梁迎着月光,仿佛受到神秘的召唤朝向未知的前方。身后,远处的金戈呐喊隐隐随风声传来片段,以虚妄名义展开的澜州之战,激烈的厮杀仍在持续。抛洒生命的天启朝和澜州羽人两军将士,并不知促发战争的关键之人,此刻已然要离开。
此夜之前,白礼越仍是当今天启朝皇帝幼弟,先皇御封楚王,不矜不争的学宫经筵首席。
此夜之后,楚王不幸于澜州战场捐躯、尸首不得还乡的消息,当迅传九州。
木兰巨舰到了眼前,愈发显得壮观,羽族的造物似于无垠大海中也可以傲居一席之地。看着这艘即将承载自己命运的巨舰,白礼越却不自禁思量,这艘巨舰若是出现在不远处的战场边缘,会如何改观战局。
小船上操舟的少年向巨舰船舷边一个黑影交换了暗号,巨舰外横平放置的木板旋转下滑,延伸三节,恰到三丈外的海面。木板牢实且有锯状倒刺,是引客的便梯。
白礼越待小船移到便梯旁,洒然踏步走上,负手之际,已有了抛却过往的决然。走到梯中,察到几个随从踌躇不决,并未跟随,于是回头道:“护我至此已属不易,你们不用再跟来。”神态温和,其中威仪却令随从们不敢忤逆,拱手退回小船舱室。仅余操舟少年始终脸带微笑,目中相送,尽是期望遥祝之意。
白礼越迎上少年目光,心中温暖,说道:“这几人,少不得又要烦旅兄弟代劳维护安置。此去天涯之远,日前所托之事想来必然要误你终生,大恩难谢,只盼将来还能有报答你的机会。”
名叫旅的少年挥手摇头,随意而轻松:“即使离了朝廷,楚王于我也有师者恩情,必当竭力,不负楚王之托。楚王此去崎岖,务必保重。”
少年从袖中取出一枚占钱,掷于海面。白礼越会心,也掷一枚。二枚占钱在海面激起微弱但清晰的涟漪,不可阻挡地互相交错,汇集之处,果然是一个水天需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少年横一指放低,祷意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白礼越同以一指横低后稍抬。
二人对视微笑,莫逆于心,不再言语。少年手上用力,小船受力后滑,慢慢隐入澜州海岸的浓雾。
白礼越收拾心情,沿木板登上巨舰船舷。月光明亮,映出巨舰船头外侧用符文铭着巨舰的羽族文字:摩坷。
放置便梯的黑影一直在旁,不发一言,待白礼越登上巨舰,才卸去身上黑影,显出宽大白袍中逸然出尘的羽人。晃眼间,白礼越觉得洒在海上的月光全都集中在眼前羽人身上,不容直视。
羽人微笑道:“欢迎你,客人。我是这艘小船的主人,欢迎你成为旅伴,我不胜荣幸。”
白礼越从羽人的声音里听出悠久的岁月,却看不透羽人被银色光泽笼罩下的脸庞是什么样年纪,心底想起关于某个尊贵羽人的传说,回礼道:“先生相助之义,我不敢轻言回报。教长大人雅量高致,希望不被我这俗人打扰。”
羽人毫不惊讶被识穿身份,在澜州羽族和人类交战期间,能自由行走于天拓海峡的摩坷巨舰是仅有的例外。虽然只有少数各国掌权者知情,但摩坷舰是雷州毕钵罗辰月教长的座驾,也不算秘密。
羽人挥手,身周银色月光消退,显出温和苍老的面庞和锋锐紧敛的眉梢眼角,双眼深邃如蕴藏无尽智慧:“楚王驾临是我潘的荣幸。适才楚王向那操舟少年示意贵国易占之术,当是取需卦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之意?不当其位,爻辞固然可谓切合楚王处境,但此刻意求卦,会否用人意掩盖星命?”
白礼越闻言心惊,不敢轻忽:“久闻教长专司皇极经天之术,原来对我族玄易之学也是行家。易学之深我辈岂敢轻用,只是适才那少年公子旅,常怀欲去不可去之心,与此刻我欲留不能留之念,同一抱负却彼此背向而行,恰合阴阳对立分割又一致,因此每每同占,总近于验。”
“原来如此。此水占与贵国先祖查河图得八卦,遥向对应,已得神髓。楚王与那位小兄弟的才智,令我这老人羡慕不已。”
潘的表情并未变化,白礼越无法判断潘心中是否有所动容,此番见解涉密过多,又牵扯人族玄易与羽族星命之学多年争纷,容不得一味谦虚,只能拱手躬身,不做回答。
然而羽人对眼前的人族青年的好感似乎很真诚:“助你离开此地的不是我,而是你星命的安排。这虽然是辰月教的旗舰,也是我迎客的便舟,一天不到终点,你都是我的贵客。哪一天你忍受不了离舍,或者也想学览星命之术,尽可向我这不在乎被牵累的老家伙开口。”
说完,转身引白礼越向巨舰客舱走去。
以白礼越的出身,仍惊异于巨舰的奢华。布置独到,耐人寻味。随处可见的月纹符号、星图和秘字符文,显出摩坷巨舰与其他木兰战船不同之处。这些星命之言,在白礼越心中掀起悲戚的波澜。
当朝天启皇帝白礼琐四年前为太子之时,共有王弟十二人,素来兄友弟恭,和睦有加,直到先皇逝世时太子被告知,澜州皇极经天派的占星师曾占得这一代天启皇子中,共有二人拥有贵为一方之主的星命。白礼琐自此开始猜疑诸王弟,多加迫害,终于逼得九个异母王弟离开中州投靠到澜州羽族的势力。如今澜洲战场的硝烟过后,九个皇子的首级想必会呈送到天启朝中。
雷州毕钵罗辰月教长潘,也会于战后宣称当年所谓占星之结果,只是皇极经天派为分化天启王室而诈言,以此求得中州罢兵休战。以其当世皇极经天派占星第一人之威权做此诡称,盼能打消天启朝廷的疑虑。
而在这场战争的阴影之处,几方势力抛开种族、学识、政治甚至国界的歧见,秘密掩护随军出征的白礼琐同母幼弟楚王,目的是让楚王自澜州北岸潍海西行过天拓海峡,再经瀚州潜入雷州,然后回报今上楚王殁于战场。
此项谜行牵涉之广,令后世史家陷入迷雾不得其究,唯有些许捕风捉影的推测,在责称执笔之史官必然预先知情。据称有监察使曾上疏断言,在澜洲战报尚未送呈天启朝廷之时,史官司马护业已为楚王起草好世家记录:
“楚王,尊讳白礼越,天启皇帝幼弟。仁厚孝恭,素与帝亲笃。聪颖,尤擅玄易之学,为经筵易学首席。曾附荆公革新之议,为太上不喜,后绝口议政。天启四年,随军伐澜洲,为谋臣虚言所误,陷阵不还,薨殁。享年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