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十年
3139300000022

第22章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 (6)

从此,中国雅虎的办公区内,墙壁上就挂满了新鞋、“突击队”海报之类的装饰品。实际上,深谙阿里巴巴文化精髓的金建杭,希望自己给中国雅虎带来更为浓厚的“阿里文化”,在2008年,他的目标是“把中国雅虎彻底变成阿里巴巴的孩子”。

显然,这有别于曾鸣时代的“不愠不火”,外界甚至有评价认为,曾鸣在任期间只做了一件大事,在2007年5月15日将“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此外则没有太多建树。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易观国际2007年的搜索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体市场规模依然增长的背景下,中国雅虎的搜索市场份额却由2006年的16%下降到11%。

谢文对这一变化还是“用脚投票”。“‘光脚’很奇怪啊,以前是衣帽整齐,现在怎么光脚了呢?怎么没人负责啊?这对雅虎是很遗憾的。”他说。

在战略转型方面,金建杭甚至也在内部表态:如果不是服务1亿人,那干脆就不要做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悄然酝酿。

7月9日,中国雅虎正式宣布:中国雅虎和口碑网正式合并。

从那一天起,中国雅虎首页的紫色界面,被换成了与阿里巴巴相同的橙色,而“生活服务”栏目也已经放在在了各资讯栏的排头位置。这意味着,中国雅虎已完成了它最大的一次蜕变——此时,杨致远已自顾不暇,他正与微软周旋,以防止被后者收购。

中国雅虎和口碑网的整合,当时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行政关系上,口碑网划归中国雅虎管理,原口碑网总经理李治国(网上ID“姜子牙”)担任雅虎口碑资深运营总监,向金建杭负责,而口碑网仍然驻扎在杭州;另一方面则是,中国雅虎利用其邮箱和门户之影响,对口碑网一直从事的生活服务进行宣传。

事实上,马云思考布局生活服务市场已有很长时间。自2006年10月被阿里巴巴收购以来,口碑网的市场拓展一直差强人意。而在忙完收购、上市、管理层调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之后,马云终于可以腾出手猛攻国内“生活信息服务”市场了。

而艾瑞咨询6月份发布的中国生活搜索报告显示,原口碑网生活服务平台用户月度总访问量3194万次,人均月度访问量1.85次,均排在同行业第一。每天更新的房产信息量达到200万条,生活黄页商家数量达到1500万家,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由此,以雅虎、口碑整合的方式切入,则是一个必然之选。

“这本来是我们明年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觉得,现在时机已经到了。”马云说。

雅虎口碑则表示,转型将“首战奥运生活服务”,而这将涉及7大奥运城市的吃饭、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兼职等全方位的资讯和互动服务。

对于雅虎口碑的转型,马云显然非常支持,他甚至承诺在未来3年每年至少投入3个亿。

金建杭则像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按照国家规划,到2010年,服务业要占到GDP的50%,这里潜力巨大啊。但这种趋势谁没看到?大家都看到了,不过只有我们下决心进去了。”

当然,此前,更为专业的生活服务网站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创立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网即是其一,其网站已覆盖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首创消费者点评模式并以餐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了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活动优惠等城市消费领域。2008年12月,其CEO张涛透露,该公司近期已实现年初制定的月收入人民币500万元的盈利目标。事实上,他们还一直在准备上市,不过后来由于金融危机而暂时放弃了这一打算。

不过,金建杭也注意到,这种生活服务平台运作起来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异常复杂。这不能简单复制电子商务平台模式——那儿只要有个商品交易市场就能覆盖全国了。而生活服务有着强烈的区域性痕迹,“比如说美容,你只能在当地消费,区域性太强了。因此,我们的全国平台怎么建?所以要想到一个共性、通用性,用可定制的方式来支撑本地化,这里边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他说。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如今已有近半数的网民习惯通过网络解决生活服务需求。这对金建杭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让我们过冬吧”

“我不觉得现在是繁荣时期,股市繁荣并不意味着经济真的在繁荣。”在阿里巴巴上市整整一个月之后的12月7日,马云开始公开表示,阿里巴巴要酝酿过冬。“所以,我特别担心现在的繁荣。繁荣时期或说夏天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准备冬天的来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冷静。”

机缘巧合,之前一天,大洋彼案的“小布什”,也决定在未来5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此前,“次贷危机”已经明白无误地爆发了。布什总统表示,此举将拯救约120万的美国“房奴”,“那些业主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今天宣布采取的措施是对严峻挑战的感性反应。”

2008年2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大会。

头戴金黄色假发,身着白纱连衣裙,马云一身标准的“白雪公主”扮相,以及周围簇拥着的“七个小矮人”,引起了现场的欢呼。

在当天的员工大会上,马云的讲话对于一些员工而言,同样充满了“童话色彩”——“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他说。而且,他提出的2008年策略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

当时,很多员工不以为然,这一点,连马云自己都承认。“其实我们的股票在上市后被炒到发行价近3倍的时候,在一片喝彩的掌声中,背后的乌云和雷声已越来越近。”

金建杭认为,马云之所以能够很早感知“冬天”,除了跟全球政商两界的大佬接触频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以阿里巴巴当时的业务架构,其实也能看得出来。“我们涉足了三大市场,一个B2B的制造市场,一个C2C零售消费市场,再加上雅虎口碑,一个服务消费市场,其实三个市场合在一起,基本上可以把经济的脉动最准确地抓在自己手里了,能看到经济到底是在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不过此时,阿里巴巴的前路,已被浓重的迷雾暂时笼罩着。

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6点40分(北京时间2月1日19点40分),微软公司宣布,已向雅虎董事会提交收购报价,拟以每股31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全部已发行的普通股,交易总额约446亿美元。

如果这一收购成功,将对阿里巴巴产生巨大影响,毕竟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更为重要的是,根据6688.com董事长王峻涛当天所表示的,此次洽购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微软是否对淘宝、支付宝感兴趣?”但是可惜,阿里巴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外界或许太多虑了。10天后,雅虎董事会正式拒绝了微软446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并认为这一价格“极大低估了雅虎的价值”。但仅过两天,新闻集团介入收购的消息,就又让阿里巴巴重回冰窖。

在2月15日的员工大会上,马云也对员工谈到了对微软洽购雅虎事件的看法。他认为,收购不仅涉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利益,也将直接改变世界互联网的现有格局,为此,阿里巴巴一方面与双方保持沟通交流,同时还聘请了数家著名财务顾问和律师事务所。

但是,人们或许低估了微软的决心。2月18日,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表示,微软计划在网络搜索领域投入巨资与Google竞争,他同时还强调,微软不会提高收购雅虎的报价。“他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个方案。”盖茨说。

不过,杨致远并不打算听从盖茨的建议。事实上,自打收购宣布之日起,他就与包括Google、新闻集团、时代华纳在内的巨头接触,探讨开展某种形式合作的可行性,试图以之作为被微软收购的替代方案。

在杨致远一意孤行并将最终自酿苦果之际,马云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特地来看看,马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阿里巴巴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2月20日,广东市委书记汪洋来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之后,开门见山地对马云说。随后,汪洋还与他约定,将再次讨论“加工贸易拉动内需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到了3月6日的“两会”期间,马云居然意外地现身广东代表团。后来,汪洋自揭谜底,“我邀请他到广东发展电子商务。”

此后,各地关于“上海(广东/山东/河南/江苏)为什么出不了马云”的讨论风起云涌。一时间,“马云现象”简直席卷全国。

不过,事情讨论过了头,就难免会有插曲。

7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名为《偶像——马云》的雕塑构思图,在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暨钱江新城雕塑邀请展上进入公开比选环节,一旦获得认可,2米高的马云雕像将被做成实物落户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展示,并可能成为永久性的陈列。

然而,展览主办方随后又表示,这一方案已被否决。而阿里巴巴也公开表示,“不堪接受如此厚重的荣誉”。

也难免会有这类插曲,在阿里巴巴上市之日,马云曾表示“未来一年将不接受媒体采访”。当然,这越发激起了媒体的好奇心,重庆的一些媒体记者就想打破马云的这一“清规”。

7月12日,马云前往重庆参加参加民营经济论坛。当地记者特意坐到了他的身边。果然,马云对所有问题都只笑不答,这位记者灵机一动,“你这次在重庆待几天呢?”她想,这下马云总该开口了吧。但她惊异地发现,马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表示只待一天。后来,这位记者干脆写了篇《马云“手语”答记者》的稿子,发在了报纸上。

对于重庆,马云可马虎不得。

不久前,马云曾在重庆的白云观住过三天。目的很单纯,开始“禁语”。“禁语前觉得能不说话真好,禁语后才觉得能说话真好。”3天后,走出道观的他这么说。

实际上,自从上市之后,马云突然变“乖”了,再没有狂妄的语言,再没有真性情的流露,即便在“淘宝封杀百度”事件都扯出了“三鹿公关事件”之时,也没见他说过什么。

马云的“禁语”,倒也未必是一种“秀”,事实上,他已经说了太多“狂言”,甚至都可以归纳为一部厚厚的“马氏语录”。言多必失,更何况,对于公众人物,外界又显得格外挑剔。

不过,禁语后的7月23日晚,马云还是发出了名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号召阿里巴巴全体准备“过冬”。其中写道,“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灾难面前更是人人平等!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

即便是一封邮件,也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很多互联网同行甚至大佬都公开表示,没有所谓“冬天”。

实际上,在8月27日阿里巴巴发布的中期财报中,也有明显迹象显示,阿里巴巴已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总营业收入增至14.152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47.8%;净利润为6.972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136.2%,但事实上,有研究发现,在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环比仅增长了7%。

而在股价表现上,阿里巴巴也是一路走跌,至2008年10月9日,收报于每股5.75港元,早已跌破了发行价,比一年前的最高价下跌了85%。野村证券干脆表示,在内地网股中,阿里巴巴受环球经济环境转弱的打击最大,加上中国出口转弱,内地中小企业遭受需求减弱冲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阿里巴巴的业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