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十年
3139300000024

第24章 尾声:“十年以来一直在忽悠” (1)

2009~

背景:不应退后

2009年新年的钟声,显得比往年格外沉重而忧郁。

正如8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一样,信心丧失殆尽再度令世界经济前路难测——那些乐观而积极的“V”型反弹判断,已经吸引不了多少听众,萧条、崎岖、艰难、迷茫……这样的字眼似乎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1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在这个“经济往来犹如邻里”的年代,也充分印证了这是一个悲观氛围何其浓重的世界。

此间,普华永道针对1100多位CEO的调查发现,仅有21%的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企业未来12个月的营业收入将有所增长抱有强烈自信,这一比率明显低于一年前的50%。

“政府加油,商界退后”,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总结道,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之际,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和董事长,都已威信扫地,他们所提建议的受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如各国政要提出的救援和振兴计划。

商界真的应该退后吗?当然不。

百事可乐CEO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就表示,商业界有两种情况,其中90%的企业具有极好的价值,运行状况也非常好,只有剩下10%的企业状况不佳。这一判断,其实也显示,很多公司并非无可救药,只不过他们被来势汹汹的危机击倒以后,还没有试图努力爬起来——他们感觉到了疼痛,但却不知道自己其实依然健康。

实际上,在危机中被寄予厚望的中国,也通过这一论坛,及时地向世界传递着“信心、勇气和希望”。这恐怕要归功于克劳斯·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主席,他多次努力,最终邀请到67岁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开启了一段举世瞩目的“信心之旅”。

尽管坦承中国也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受害者,但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对于部分国家所忧虑的“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也给出了积极而正面的答复:“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在30分钟的演讲中,人们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信心”。

实际上,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经济,也面临重大考验。

2009年2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下降17.5%、43.1%。进出口接连三个月下降,是中国在过去10年间首次出现的。据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形式非常严峻。而进口大幅下降,则意味着内需不足,同时意味着GDP数据亦不容乐观,而且会对中国“保8”之战形成巨大压力——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降至令人震惊的6.8%。为此,中国确定了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并已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比如,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

在危机面前,当然不存在所谓“退后”、“靠前”问题。

越是危机时刻,人们越需铭记,在危机最为深重的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是如何信心百倍地告诫民众的——“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在这样一个年代,马云正试图开启影响未来十年的“网货时代”。

“铁娘子”狙击

2009年1月13日,美国雅虎公司宣布,耗时近两个月的“全球CEO选秀”最终落幕——美国电脑软件商欧特克公司前CEO卡萝·巴茨将接替杨致远,出任雅虎首席执行官。

这个曾经无情嘲讽过雅虎入股阿里巴巴的传奇女性,将接下雅虎的“烂摊子”。60岁的她,不仅要挽回公司业绩下滑的颓势,还要为雅虎确立未来的方向。而据雅虎财务报告显示,2008财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5400万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减少64.2%。

而对于来自中国的马云,巴茨似乎也并不友好。上任两个月之后,她都不曾与马云联系过。

不过,就在2009年3月,马云携高管前往美国,拜会了微软、Google等公司的高管,同时,他还造访了雅虎并与巴茨进行会晤。尽管会谈内容仍不为外界所知,但从马云事后透露的内容——“我有自己做事的方式,不会听雅虎指示办事”——来看,双方的会晤或许并不融洽,“如果他们留下,那不错;如果他们要走,那也很好。这就是我们做事的方式。”马云说。

两个月后,又有消息称,巴茨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在不断僵化。国外有评论甚至认为,“为了令其同阿里巴巴的关系恶化,巴茨几乎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与此同时,巴茨还有意回购雅虎中国品牌及资产,并重返中国市场。而在她高调的亚洲之行中,阿里巴巴也没被她排在日程表上。

但在6月初的美林投资者大会上,巴茨在与分析师交流时,又一反常态地谈到了中国和日本的品牌战略,并表示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就在外界猜测这位“女强人”是否有意修复与马云的僵持关系之时,6月9日,雅虎又突然宣布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且不断强调“北京研发中心与阿里巴巴没有隶属关系”。

尽管她的一系列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显然,她有着自己的打算,“人人都在决定雅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最好,什么最坏,这未免太疯狂!是停止的时候了!”她说。

终于,北京时间7月29日晚,微软与雅虎宣布签订为期十年的搜索合作协议。按照约定,这一协议的期限将为10年,微软将获得为期10年的独家授权,获得雅虎的核心搜索技术,微软将把雅虎的搜索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中,而微软必应(Bing)将成为雅虎网站独家的算法搜索和付费搜索平台。

微软将通过营收分享向雅虎提供报酬。双方将分享来自雅虎网络及其附属网站流量的营收。微软将在协议的前5年向雅虎支付88%来自雅虎网站的搜索广告营收,作为流量获得成本。

雅虎预计,这一交易每年将提升公司运营利润5亿美元,并节省2亿美元资本开支。雅虎认为,交易将使两家公司的优势和搜索平台互补,从而推动搜索和搜索广告的持续发展。

在次日凌晨4点55分,巴茨甚至还颇为动情地写了一封公开信。

“加州现在天色还很早,但对雅虎而言,却是伟大一天之始。我们刚刚与微软签订了搜索协议……这一交易将创造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让任何人都无法对它掉以轻心。”

几乎在第一时间,阿里巴巴就表示:中国雅虎早就归属阿里巴巴集团,跟美国雅虎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不会受到雅虎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不过,事情或许也没那么简单。这一交易首先是“全球性的”,而且,雅虎明确表示“将维持现在与搜索子公司的关系”,分析普遍认为,这当然也包括与中国雅虎的关系。此外,雅虎毕竟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尽管马云可以靠“黄金一股”(即,只要马云还有1股阿里巴巴股票,就始终在公司的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保持控制权。

但与以往不同,如今,马云需要面对的是两个联起手来的巨头。

“阿里帝国”

巴茨似乎并未影响到马云的好心情。

一方面,阿里巴巴还在继续拓展业务、开疆扩土,另一方面,马云还在“悟道”,他在思考着未来阿里巴巴的使命。

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阿里巴巴还是拿出了一份像样的年报:总营收为人民币30.01亿元,较2007年增长39%;净利润为12.05亿元,同比增长25%。而其2009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拥有69亿元人民币储备,且无负债。

“2008年最大的决策是顶住诱惑不投资。”阿里巴巴CEO卫哲说,“2009年最大的考验是怎么把这个钱替股东投资好。”

为此,4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成立投资管理公司,由LibraCapital公司前任CEO担任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手握大把现金的阿里巴巴,此时进军二级市场“抄底”的意图非常明显。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表示,“不想把23亿美元都存在银行里,才请专业团队为阿里巴巴进行资金管理。”

不过,在4月份,部分投行并不看好阿里巴巴的股票。

4月21日,瑞银给予阿里巴巴股票“卖出”评级,目标股价下调至每股6港元,当天,阿里巴巴盘中下跌3.2%,跌至8.45港元。瑞银的理由在于,阿里巴巴直接面对经济不景气冲击,更改业务模式则带来不确定性;此外,阿里巴巴2009年预期市盈率达46.6倍,不计现金值更是高达52.5倍,估值偏高。

不久,马云就直接“杀”到了香港。5月7日,在香港湾仔君悦酒店,身穿蓝白条纹衬衫的马云,坐在了股东面前。“以前的股东会像走过场一样,一点意思也没有,”他说,“巴菲特在美国教大家怎么赚钱,我希望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能够跟大家分享怎么办企业,在做企业过程中我们怎么应付困难。”

在这场被称为“巴菲特式的股东大会”上,马云再出狂言,“你想做一家让世界骄傲的中国公司,在公司治理上比美国人做得还要好——美国人的治理也不怎么样,否则就不会有次贷危机。”他还预言说,在21世纪,阿里巴巴一定会成为像微软、沃尔玛、通用电气一样伟大的世界级公司。

他的底气在于,阿里巴巴B2B公司已经以67%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出口市场及B2B市场领先者。而其财报也显示,阿里巴巴目前的注册用户达到40250413名,其中中国用户31626712名,国际用户8623701名,另外还有5041063个企业商铺。

这样的股东大会上当然不缺少“花絮”,有投资者问了马云一个敏感的问题:“部分投行分析师为何总不看好阿里巴巴?”

马云回答,“看了一些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觉得很搞笑。我认为今天真正懂中国互联网的分析师并不多,懂中国电子商务的更少,他们只是财务报表的掠夺者。如果我是分析师,应该走访客户,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走访过我们公司和客户,都是我们走访他们,我不太相信跟我们只通20分钟电话的分析师所做的报告。”

10天后,一身古装武侠打扮、步伐轻灵的马云又亮相于广州的“淘宝大会”,他甚至还即兴打起了太极拳,引来满堂喝彩——马云惯于类似的“做秀”。

不过,他当然不只是来打太极拳的,尽管他自称已练过十多年的太极拳。

当天,马云还宣布,将整合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力量,打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C2B2B”。他还想出了一个新概念:“网货”(即离开了传统渠道的商品)。

“阿里巴巴今年是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我们一直想在中国证明一件事情,就是互联网在中国有希望,互联网将完善中国,推进中国的发展,我们坚信电子商务会存在,电子商务在中国会发展。”马云说,“十年以来,我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忽悠者,我讲任何话都是忽悠,我想今天再忽悠一把!”

他表示,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十年崛起了网商群体,进入了“网商时代”,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将是“网货时代”,利用互联网渠道的优越性,将渠道暴利返还给消费者和制造商,核心就是反对暴利,是消费生产模式的革命。届时,阿里巴巴B2B是最大的网货制造平台,淘宝是最大的网货消费平台。“网货将和中国制造一样,未来十年都将是世界的主流。”

显然,金建杭非常欣赏自己老板的这一眼光。他认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制造大国,或许全世界都会消化不了中国制造,所以,只能启动内需,靠国内消化。而打通阿里巴巴与淘宝,则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确实,尽管仍然不能盈利,但淘宝已经长成了“大象”。2008年年底,其注册会员数已近1亿,商品登录数量为2亿件,每天约有200

万活跃用户在淘宝上交易。2008年全年,拥有中国C2C市场90%份额的淘宝,完成了约999.6亿元的交易规模。

规模的无限扩大,其实也是建立在马云一步步“豪赌”的基础上,从创立时的1亿,追加3.5亿,直至2008年宣布的未来5年追加50亿。

马云希望,当淘宝交易量能从1000亿(2008年基本实现)增加到5000亿甚至更多的时候,淘宝或许就能实现盈利了。不过,正如2007年邵晓锋表示“1000亿的时候可以收费”一样,这样的表态,只是把希望进一步延迟,并寄托于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上,而仍缺乏实际举措。

马云应该重视的或许是,2009年5月,创立10年的当当网宣布已于3月份开始实现持续性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