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38

第38章 给孩子挫折教育,让孩子在“磨难”中成长 (2)

没想到,四天后巍巍来找点点父母,说点点的钱用完了,想回家,希望与父母谈判,但点点的父母断然拒绝。点点之前多次因为成绩不好离家出走,他离家出走逃避问题的做法让爸爸妈妈非常失望。他们认为儿子的毛病与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最后商议后,决定把儿子送进“吃苦”学校培养他的品质。

今天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都不许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在家父母稍说不是,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要家长好话说尽才善罢甘休。

有些父母还有这样的观念:宁可自己历尽磨难,也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点苦,于是就千方百计为孩子铺垫人生的坦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普遍缺乏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有些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因战胜不了一点点困难而败下阵来。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很多父母也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触。

丝丝的母亲甘静很会教育女儿。丝丝是独苗,出生时特别瘦弱。为了让女儿长大以后能经受委屈,避免成为随心所欲的小公主,从丝丝一出生起,甘静就从不替她“扛”她遇到的困难,并经常利用这样的困难,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丝丝也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回家找妈妈。因为她在班里最小,被她哭得心软的老师就把她送回了家。甘静送走了老师,转身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

接着,甘静把“呜呜”哭着的女儿关在了门外。女儿最终向倔犟的妈妈作了妥协,央求妈妈说:“妈妈送丝丝去幼儿园吧。”此刻的甘静心里很难受,真想一把抱起女儿,把女儿送回幼儿国。可是,甘静心里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儿回幼儿园,等于鼓励了她撒娇耍赖的行为……

于是,她狠下心对女儿说:“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女儿万般无奈地走了,她是面对着家门,一步一步倒退着离开的,一边退着一边流着泪说:“妈妈再见!”眼看着女儿走远,甘静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一个母亲下狠心让孩子从小接受磨炼,的确需要坚强的意志!

不过,令甘静欣慰的是,就从那天起,女儿上幼儿园再也没哭过。因为母亲的举动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情绪不能解决问题,一个人的愿望有时是会遭拒绝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要想使孩子成才,父母要让孩子认识世界的复杂、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艰辛。要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炼自己,树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最终锻造成具有完美人格与健康心理的优秀人才。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作为父母,除了要帮孩子认真分析具体情况,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拿出勇气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告诉孩子,面对失败应该毫不气馁,要勇敢地迎战它;还要使孩子明白,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要正视困难与挫折。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培养孩子的耐挫力,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这也是给孩子上耐挫教育课的最好时机。父母要知道,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振作、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等等,都是给孩子的无声影响和教育。当然,父母还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4 一次体验胜过万句叮嘱

小光一直想学骑自行车,但因为妈妈怕他摔着,他学骑自行车的计划一直没能实现。可是看着别的孩子都会骑自行车,他又有些不甘心,于是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自行车,你能不能帮我扶着自行车啊?”

妈妈想了想,觉得如果一直担心儿子摔倒的话,可能儿子永远也学不会骑自行车,更为重要的是,当儿子遇到和学骑自行车类似的困难时,可能也会因为害怕“摔跤”而停滞不前,于是她郑重地答应了儿子。

于是在学车的过程中,妈妈在后面扶着车子,小光在前面骑,结果没到半天的工夫,小光就学会了,妈妈也感到很是欣慰。

在家庭中,一些父母不愿意孩子“出格”或是“犯错”,或是出现什么“闪失”,就给孩子的体验设置了许多人为的规定。如不许孩子拿碗筷,生怕孩子打碎碗;不许孩子自己热饭,怕孩子烫着……孩子在家只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懒惰、依赖的习惯,做事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一片天地,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是,父母在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同时,也包办了孩子一切生活方面的事情,有不少父母把对孩子的溺爱当成关爱,把孩子当成宝玉,就是不想让孩子吃半点苦头,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根本不能经受风雨。

作为负责任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以及生活能力,应学会放手,让孩子有独立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给孩子人生中更重要的精神财富。

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到游乐场去玩。当男孩对秋千产生好奇时,爸爸就把他抱到了秋千上。男孩刚刚坐上秋千,秋千就摇晃起来。男孩吓得大叫:“爸爸,我害怕,我会掉下去的!”

男孩的妈妈一阵紧张,赶紧上前对丈夫说:“多危险呀,你赶紧抱他下来吧!”但是,男孩的爸爸却没有这样做,他对男孩说:“你抓住两边的绳子,就不会掉下来了。”

“不,我害怕!”男孩缩起身子,坐在秋千板上不住地扛着身体,希望把秋千荡起未。他的动作十分难看,秋千也没有荡起来。

在一旁的妈妈看着儿子滑稽的动作,哈哈大笑起来:“宝贝儿,你这是在荡秋千冯?动作简直是太难看了!”男孩听到这话,似乎有点泄气。

这时,爸爸连忙说道:“不是的,刚开始要想让秋千荡起来,都要这样做的。我们的儿子做得很好,一会儿就会荡起来的。”

“是吗?”男孩听到爸爸这么说,一下子就来劲了,“那我再用力荡几下!”

男孩的秋千开始荡起来了,爸爸微笑地看着他说:“爸爸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也是害怕得要命,一动也不敢动。你比爸爸强多了,我相信你一定会荡得很好的。”

“真的吗?那我现在荡得好不好呢?”男孩明显很高兴,秋千已经随着他的动作摇荡了起来,小男孩的欢笑声回荡在天空中。

德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舒马赫曾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独立地面对未来的社会,独立地面对一切问题。对于父母来说,虽然不能给予孩子未来的一切,但可以给予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父母真正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等于给予了孩子未来的一切。

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通常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的。每个人在做事时,都有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而且开始通常也都做不好,只是通过不断体验、实践,才由做不好到做得好。所以,孩子如果在第一次做事时,失败了,父母不要过多责备,而应帮助他总结经验,找出原因,下次也就可能做好了。

5 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今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高铭,过去曾是个开朗热情、学习优秀的“三好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五名,班上和学校的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他表演的节目在学校里都是“压轴戏”。可是,就在两年前的一个小小的挫折面前,他变得消沉了。

那是他上初一的上半年,全区中学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高铭作为全校的三名选手之一,参加了最后的决赛。但在最后一轮决赛时,他答错了一道题。他答完之后,看到了台下同学们失望的目光,正是这些目光把他拖入了挫折的泥潭。后来,同学们都忘记了这场比赛,他还是陷在其中无法走出来,每当大家无意间提到那场比赛,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渐渐的他远离了同学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当他的父母发现他精神恍惚,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时,被告之他患有轻度抑郁症。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能勇敢、乐观地去战胜它,而有的人却显得懦弱、悲观,处处想逃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