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04

第4章 娇惯孩子的原因很复杂,最大的祸根在于“怕” (3)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洪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爷爷:“我不想让你送我上学了。我自己能上学了,你在家休息吧,我自己上学去了。我都这么大了,你还送我上学,万一被同学们看到了,肯定会被他们笑话的。”

但是洪颜的想法受到家里人的一致反对:“学校这么远,你一个女孩子,这么小,怎么能一个人上学?路上车那么多,出点意外怎么办?没有大人跟着怎么能行呢?还是让爷爷送你上学吧!”

胳膊拧不过大腿。洪颜只得“束手就擒”,最后还是在爷爷的“保护”下上学。

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危险,面对这些困难和危险,家长们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安全过分担忧,让孩子远离危险和困难,而是要教给孩子自救的本领。孩子只有学会了基本的自救本领,才能自己解决困难和危险。只有学会了自己保护自己,才能轻松地扫除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因为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终究要独自面对困难和危险,倘若他们没有面对苦难和危险的经历,没有处理危险的经验,在遇到危险时,就会惊慌失措,而缺少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所以,家长们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懦弱,想让孩子保持自信、积极进取,就应该记住:当孩子做某种尝试时,只要不是太危险的和损害别人利益的,家长就应该积极鼓励,并且提供机会让他大胆尝试。要让孩子明白,谁都有独自面对危险的时候。这样,孩子每尝试做一件事情时,他得到的都是奖励而不是“电击”,他当然会很自信,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长大以后,他很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勇敢的、乐于尝试新事物的人。

6 怕孩子不会吃饭而喂养

楼底下,凡凡的妈妈正在追着给凡凡喂饭:“别跑了,宝贝!来,再吃一口……怎么还跑啊,这孩子!”只见凡凡妈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勺子,气喘吁吁地跟在宝贝儿子后面,而凡凡正在前面跑得欢呢!小家伙停下来吃一口饭,然后转身又跑掉了,凡凡妈急得直跺脚,可凡凡才不管呢。

凡凡3岁了,他根本不会自己进食,每餐饭都是靠爸爸妈妈一口一口喂,而且每餐饭都要喂个把小时。而在喂饭时,凡凡总是不肯坐在餐桌前,而要坐在电话机前看动画片才行。看电视看入神了,一口饭常要在嘴巴里含很久。催急了,他有时还使性子,故意把嘴巴里的饭菜吐到地板上。凡凡的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每天时间比较紧,现在三餐时间都给孩子喂饭占去了,有时夫妻俩顾不上吃饭就赶着去上班了。

孩子不吃饭是很多家长为之头痛的一个问题。父母们聚在一起聊天时也会时常抱怨:“我那孩子吃一顿饭,我们得费好大的劲,非得追着他喂饭才行,真是没办法。”

孩子在两三岁后,其实就可以自己吃饭了。之所以还不会自己吃,主要原因是两三岁的孩子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这时一些家长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对孩子大声训斥,或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汤匙。

殊不知,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

一位妈妈痛苦地说,她的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即便她精心为他准备各种食物也无济于事。孩子现在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他除了喝饮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饭菜。每到吃饭时间,家里人都要端着碗到处追着孩子喂。有几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她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来,当时真是伤心透了。

有一次,这位妈妈在听广播里的幼儿教育节目时,听到“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吃饭”。当时她觉得要是不强迫孩子吃饭的话,孩子可能会饿死,但她还是下决心听从专家的建议。之后的两天里,她痛苦地看着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终于主动要求吃饭,她就顺其自然地给他盛了饭。从那时开始,孩子爱吃饭了,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家长应该更耐心,常常给孩子鼓励,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常常喜欢用双手扶着饭桌站起来,然后用手抓东西吃。这时候,妈妈可以做小小的肉丸或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到孩子面前。一开始,孩子只会用手抓,而且很多食物都会掉到地上,可以在孩子坐着的地方铺上报纸或塑料布,这样孩子吃完后也比较容易收拾,慢慢的他就能学会用勺子或叉子了。

孩子表现得比较好时,父母应该及时鼓励,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表扬:“今天一口都没往外吐,比昨天好。”“还剩下几口,如果能在5分钟之内吃完,就比昨天快。”适当给些小奖励,能激励孩子好上加好。比如,孩子喜欢小花,哪顿饭吃得好,妈妈就给画一朵花,由孩子收好;如果一个星期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小花,周六、周日就带他到他最想去的地方玩,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妈妈要狠下心来,把饭菜摆好后先叫孩子来吃饭,如果孩子不过来,也不要理他。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以为妈妈会像过去那样到处追着喂,即使不吃,也会给别的零食。但只要家里人都不理睬孩子,孩子总有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到时他自然会主动要求吃饭。这看上去虽然有些残忍,但父母必须意志坚定。一般情况下,孩子肚子饿时就会主动想吃饭了。

7 害怕孩子不能胜任而包办

小叶今年已经8岁了,妈妈却还把她看成是个什么都要父母管的小孩子。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妈妈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小叶有时想要试着自己做一些事,但是妈妈却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做好这件事呢?还是妈妈来吧!”

小叶的玩具有一大堆,每次妈妈整理房间,光是收拾她的玩具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一次,妈妈在收拾屋子,小叶过来帮着妈妈往袋子里装自己的玩具。可是看着满地的玩具,妈妈多少有些着急,就把小叶支开,自己收拾。

还有一次,妈妈在厨房择菜。小叶看到了,就跑过去要帮妈妈忙。谁知道她刚拿起一小把油菜,妈妈就说:“你择得不干净,让妈妈来择!”小叶只好悻悻地走出厨房。

有了几次类似的经历之后,小叶主动做事的积极性慢慢消失了,因为每次她要做什么时,妈妈总是让她“扫兴”。渐渐的,她变得什么也不会做,也不想去做了。

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害怕孩子不能胜任,处处包办代替。例如,看到孩子削铅笔,害怕他伤着手,赶紧去帮忙;孩子做完作业,害怕他检查不出错误,立马去代替;孩子试着刷碗,害怕他打碎碗,就不让他进厨房……

这些家长为了孩子任劳任怨,以为自己辛苦劳累不要紧,只要能把孩子培养成生活的强者就足以欣慰了。他们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用包办代替的方式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还会成为他们心头的痛;不仅担负不起创造未来的重任,而且连自己的生活都要依赖父母。

包娜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从不让她做一点事。有一次,爸爸让包娜帮忙把杯子端过来,妈妈却说:“你自己不会去啊!孩子那么小,把杯子摔碎了怎么办?”爸爸只好作罢。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包娜家里经常发生,时间长了,包娜也习以为常了,能让爸爸妈妈做的事情,自己绝不动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包娜上学后,有一次,带了一个咸鸭蛋去,可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剥开,没有吃成,只好又带回去了。

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爸爸妈妈的警惕,他们还是为包娜包办一切,包括她今天该复习什么功课,明天要穿什么衣服,甚至于她未来的道路,父母都要事无巨细地进行包办。可在父母的包办代替下,包娜生活得并不快乐,自卑的阴影常常伴随着她,因为在别的同学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她也做不好。

高考结束后,包娜落榜了,父母痛彻心扉,对着包娜吼道:“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什么家务也不让你干,到头来你却让我们失望……”包娜听后,忍不住哭诉道:“就因为你们为我包办一切,才使得我一事无成,我能有今天的下场,全都拜你们所赐……”听了女儿的话,父母陷入了沉思之中,或许他们到现在才醒悟,原来他们真的错了……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必须承担起他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相应的责任。做父母的如果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就会事事依赖父母,并在这种依赖中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和责任心。这样孩子进入社会后,就会处处碰壁,更别说出人头地了。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应该少些“越俎代庖”,狠狠心“别管”孩子,给孩子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孩子独自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并对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行为适时进行表扬,有意地培养他们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问题面前独自承担责任的意识。

另外,家长在看到孩子因为缺乏经验和技巧,导致失败或失误时,不要立即上前帮忙或代替。而要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多给孩子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出失败和失误的原因,使他们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做事的方法。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