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要沉得住气
3142200000021

第21章 沉住气,深藏不露才能巧避锋芒 (3)

虽然辛苦,但冯军因此又有了“冯5块”的称号。开始,冯军脸生,时常被赶出去,但是作为清华高材生的他并没有觉得面子上有什么过不去的,而是不甘放弃,直到拿下一个个客户。

在中关村,冯军不仅会经常遇到客户的冷脸,而且还会遇到共事者的粗鄙。而他的共事者大多数竟然是来自安徽、河南的农民,如中关村的cpu批发生意,60%以上都由来自安徽霍邱县冯井镇的农民把持着。

尽管冯军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受过较好的教育,但是要跟这些人较量起来,他根本不是对手,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行的。中关村那些摊主儿的素质尽人皆知,好听的话不会多。但为了让人家代理自己的产品,“村里”那些摊主儿不论大小都是自己的爷,都要给够他们面子,见人就得打躬作揖,好话相迎。为了公司的生意,冯军一路都低声下气地忍了下来。

如今,在冯军的带领下,华旗资讯营业额连续10年每年保持60%的稳定增长。其闪存盘、移动硬盘、MP3播放器在国内市场成功超越三星、苹果等老牌劲旅,市占率高居榜首,还成功地将“爱国者”打造成了一个响亮民族IT品牌。

如果冯军在意自己的面子,总是以名牌大学高材生自居,该低头时底不下头,该弯腰时弯不下腰,该放下身段时放不下面子,那么,就不会成就今天的冯军。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头顶光环的年轻人来说,要经验没经验,要实践能力没实践能力,要想做出一番事情,在开始时就要搞准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学着把曾经的辉煌归零,不要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的,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就一定成为精英,不要认为“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不要以为自己是硕士博士当基层业务员很没面子,不要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有损身份。为了所谓的面子,死撑硬顶,不肯屈就不肯退让不愿认输,结果会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面子固然重要,但如果连饭碗都解决不了,连事业都不保,留着再光鲜的面子又有何用?

在非常时刻,不管你求学于那座仙府,掌握的书本理论知识有多少,都要放下身段,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谦虚谨慎,善于学习。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通过刻苦学习与不断奋斗,用新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特别是要学会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失败与挫折,在平凡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如果放不下身段,总是好高骛远,那么只能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守柔不争,更易保身远祸

小张是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在一家大型企业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老板也很看重他的气质和才华,对他寄予厚望,向他承诺说:“我们会给你很宽松的做事环境,好好干!只要干好了,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小张本身就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有了老板的肯定和鼓励,他更加心潮澎湃,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尖锐激进,每次季度考核他都超额完成任务,稳拿榜首,而且业绩额超过第二名许多。老板不断褒奖他,让大家多向他学习,他觉得自己就像一颗金子熠熠发光。

小张成了老板眼里的红人,心里很为自己高兴,越发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的聪明,刚取得了一点成绩,意气风发的他就把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定位在成为总监或副总上。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同事却越来越冷淡他了,不愿跟他一起吃饭,有啥事不愿告诉他。小张觉得是大家不认可他的能力和才华,他没有为自己争辩什么,好强的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别人越不认可他、越瞧不起他,他越要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所以他一直保持考核第一名的位子。但是,大家对他的态度仍然没有转变。

小张很是郁闷,却又不知为什么,拿第一名、多为公司创造业绩,难道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人人都像自己这样聪明能干,公司效益上去了,受益的还不是大家吗?为什么大家都不欢迎自己呢?

此后的他工作情绪很低落,觉得在这样不讲究公平的环境中工作很是压抑。而他的一位同事,业绩也不错,每次季度考核不是第二、就是第三,老板也没少表扬他,但是他为人低调谦和、不爱张扬,从来没有把自己太当回事,有了业绩他却归功于上司和同事的功劳。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人们都愿意接近他,跟他在一起。他有时工作不顺手了,同事也都愿意出力帮助他,使他的业绩飞快增长。得了奖金,他也会记得请大家吃饭,而不是一人独享。在大家眼里,这位同事要能力有能力,要人气有人气,因此都很拥护他。

后来小张所在部门的一位主管离职了,小张认为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从工作能力和为公司创造的效益来看,他是公司里首当其冲的人选。然而,出乎小张意料的是,经过部门全体人员投票,还是提升他的这位同事做了主管。

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张愤愤不平,于是在心中便产生了跳槽的想法。

后来,小张反复思考为什么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反而比自己更有人缘?后来他才知道,一个人在公司混得怎么样,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卓越才华,或某种炫耀的技巧,还与身上的亲和力有很大关系,亲和力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对处于职场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走上领导岗位后。而小张虽然能力出众,但太招摇,正是他的锋芒毕露和不能隐忍使得人们疏远他,排挤他,都不愿意跟他共事。

急于表现自己,几乎是每一个新人的通病,人若是狂妄,那么他评判事物的标准就会失衡,就不能再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最容易走进自己设置的怪圈。因为你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有些眼花缭乱,有些飘飘然。

而且做大事锋芒太露,在刺伤别人的时候也会惹祸上身。无论自己从事的是哪种职业,无论身居何位,锋芒不露、忍耐克制才是真能人。这是一种低调的智慧,是我们渴望成功的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应该要学会的。一个人应该精神饱满地投入生活和工作,给别人留下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但是,却不要流露出任何盛气凌人的姿态,尤其当自己有所成就时,更要谦虚谨慎。

这与道家提倡的“守柔不争”思想是相吻合的。在《庄子·山木》中说有一种名叫“意怠”的鸟,总是挤在鸟群中荀生,飞行时不敢在前边,也不敢在后边。饮食不争先,只拣残剩食物,所以它既不受鸟群以外的东西伤害,也不引起鸟群中的排斥,保身远祸。

任何时候都别把软肋露出来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但是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致命弱点暴露出来。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单位都免不了人际矛盾和利益纷争,若是让人知道了你的软肋,当你不小心触犯别人的利益时,就可能被对手抓住不放,威胁到自己的生存。特别是刚到一个新单位,对领导、同事的社会背景和处事风格都缺乏了解,此时最要紧的是多观察、摸清单位的人际脉络。因此,务必学会“潜伏”,做到谨言慎行,若是推心置腹地跟人交谈,必然羁绊以后的发展。

那么,何谓软肋呢?并非只有那些不好的东西才是弱点,其实,你所偏执的一切东西都可能成为你的弱点和软肋,哪怕在你看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过牧童捉狼的故事:

两个牧童进山发现一个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嚎叫。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抬头望,愤怒地跑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用爪子抓树皮。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嚎叫。老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

老狼嚎叫声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老狼已经气绝身亡。

大狼急小狼,舐犊情深、救子心切,这是动物身上的优点,但是它爱得很傻,傻到不顾一切,这种优点反而成为了被利用的致命弱点,结果不但没能救出小狼,反而搭档了自己的性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假如老狼能沉住气,掩盖自己的交际心理,一直待在树下装死,等到牧童下来后迅速反扑,就不至于有如此结局了。

人类应该从老狼身上汲取反面教训,学会掩藏自己的弱点,特别是致命的要害之处,才不会遭人算计。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继承历代谋略家智慧的基础上,将“潜伏”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在作战中,他一方面努力掩饰湘军的虚实,让敌人看不清他的实力和要采取的战略,另一方面,竭尽全力大谈对方的虚实,了解对方的弱点和致命缺陷,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咸丰九年,他曾对部将张运兰强调说:“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若人数单薄,尤宜如此诀。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之形既尽被贼党觑破,则势绌矣,此大忌也……必须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陕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要“忽主忽客,忽正忽奇,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能一一区而别之,则于用兵之道,思过半矣。”

也就是说,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变化不测,不能让敌方了解己方虚实,应当隐隐约约,虚虚实实,就像神龙一样见首不见尾,矫变无常。这是贯穿湘军作战始终的一个成功战术范例。

在湘军刚刚建立的时候,人数只有数千人,远远不能与动辄上万人的太平军相抗衡。在这种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曾国藩把自己的弱点深深的掩藏起来,给太平军一种声势浩大的假象,使其不敢轻易下手,即便在困敌时这种策略也能减少自身的伤亡而迫使城内之敌因弹粮不济而心生惶恐,不战自乱;在阻敌时能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主待客。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为自身的发展壮大赢得了时机。

古语有云:“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或虚而示之以实;或实而示之以虚。”用兵的奥妙正在于此,湘军虚张声势,或藏实诈败,其用意无非都是迷惑对手,欺骗敌人,到了紧要关头,把平日所隐藏的,统统表现出来,果然一鸣惊人。

自然中,那些具有强大生存力的动物,常常是善于伪装自己弱点的凶悍野兽,能在非洲大草原上称霸的雄狮具有凶悍的外表才让其他动物感到畏惧,人也是一样,把自己的致命弱点深深的掩藏起来的人,常常就是具备成功的人。

总之,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发现你的软肋,这是成大事之忌,如果将其铭记在心,即使你不能战胜别人、成就一番事业,至少你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沉住气才不会被利用

《孙子兵法》中说:“怒而挠之。”就是说针对人人都有一种保护个人自尊心的心理,抓住对方的过失或某种利害关系,用挑逗的方法来激怒他,反复的刺激,目的在于使其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给己方以可乘之机。这就是激将法。“激将”的对象多为性情急躁、自尊心强、经验较少的人。

公元前204年,项羽和刘邦两支力量对抗相持的第三年,项羽在西南战场对刘邦的军队展开猛烈进攻,当一切势如破竹的时候,刘邦所属的彭越军日益壮大,一鼓作气夺回了梁地的樵阳、外黄等十几座城池,还将楚军在燕西的粮饷洗劫一空,对项羽的后方造成直接的威胁,项羽顿感一股压力,无法安心作战。

彭越曾与项羽一起参加过反秦战争,立下不少功劳,但是战争胜利后,没能得到项羽的封赏,心生怨气,便投奔刘邦,与汉军联合攻打项羽,切断楚军粮道。

项羽气得火冒三丈,立即决定亲自去讨伐彭越,但是考虑到成皋一地须坚守防范,不能有丝毫懈怠,便召来大司马曹咎嘱咐道:“现彭越已潜入内地,焚我军粮毁我城池,看来非我亲征,不能扫灭此贼!留守成皋前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守住这座城,若汉军来挑战,慎勿与战,只要使他再不能向东进兵就行了。”

成皋,北临黄河,南依丛陵,形势险要,为洛阳东面门户,控制着西入洛阳的水陆交通。凡东面之兵西进洛阳者,必先夺取此关。所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项羽怕曹咎性暴误事,临行前又再三叮嘱:“请将军千万铭记我的嘱咐,一定不要擅自违抗命令,以免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同时告诉他只需坚持15日便会回军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