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饭局经济学
3142500000003

第3章 因人成事,饭局其实就是一场关系之局 (2)

有些人远观别人获得成功,获取财富的过程,总觉得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运气来时,挡都挡不住。但不知你是否这样想过:成功为什么总是亲近他而不亲近你呢?你是否也拥有他们那种不停地寻找成功之路的热情和主动呢?

2006年8月18日,李伟创办的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正式挂牌,这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990年,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伟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他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代理商。他说:“我对经营新项目有着特殊爱好。”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热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由于当时“和路雪”刚进入中国市场,仅在一线城市销售,像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根本不在联合利华的考虑范围之列,因此当李伟跑到“和路雪”设在北京的总部要求做河南总经销时,对方根本不予理睬。

执著的李伟没有气馁,先后到北京跑了不下10次,对方被李伟锲而不舍的诚意所感动,“和路雪”总部开始对郑州市场进行评估和考察。

在对方到郑州进行最后一次考察时,李伟从朋友那里借了2000元钱,在郑州最高档的酒店请对方吃饭,甚至不惜投其所好,和一帮哥们儿在餐桌上绞尽脑汁跟对方大侃足球,结果对方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让李伟“试试”。

这一“试”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李伟不仅通过经销“和路雪”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也给他后来进入速冻食品业提供了条件。当时“和路雪”在河南给李伟配备了5辆冷冻车,并建造了上千立方米的冷库,这都为他后来涉足冷冻食品行业,创建“思念”品牌打下重要基础。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如果你心有所想,一定要调动起自己最大的热情去争取。从饭局入手,开启你要有所求的人的心扉是一条捷径,因为在饭局上,人的情绪大都会非常好,更容易结成深厚的友谊,达成重要协议。

靠一顿宴请来说服犹豫不决的立法人员投自己一票,历来就是西方政客们惯用的手法。这一顿饭可以是室外的午餐,也可以是非常考究的早餐,还可以是精致的晚宴。但不管是哪一种,每当有重要的提案要投票时,毫无例外地,银质餐具便被搬了出来。即使是政治捐款,也总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社交方式的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信息,代表亲近,即认同对方是自己人。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

如果你每年有几十次机会和一些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人一起吃饭,可以想象你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两方面,一定都会有所成长。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即使不是每次都有所得,但一次的成功,就足以回报你数次的付出。

有意识地趋近热局,做热门人物

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一般来说,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你敢于醒目地亮出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那么,怎样才能醒目地亮出自己呢?就是要争取在一切重要场合的“曝光”机会。

什么是重要场合?比如舞会、宴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婚礼等,当然对职场人士来说,公司的会议也是相当重要的。

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了自己的很多老朋友,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彼此加深一些印象,同时可能还会认识很多新朋友,所以对自己关系很重要的活动,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生日聚会,最好都要积极参加。

大公司常在节日举办聚餐、舞会、郊游等活动,有些不爱应酬的人士总是挂免战牌,这样做对工作绝无益处。许多老板特别重视公司活动,因为凭着比较轻松的场合,他可以跟雇员多接触,了解他们。如果你屡屡缺席,试问老板怎会记得你?而且在悠闲之中,互相沟通较容易,更可以在不知不觉间与老板和同事们熟悉起来。

石博和杨锐同时进入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公司规模不大,但部门齐全,各部门的人员彼此之间联系很紧密,平时需要不断地相互交流和沟通。

杨锐是个很内向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只顾低头做好本职工作,下班以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中,沉浸在自己的兴趣当中。

石博却很开朗,喜欢和人交朋友,工作之余常与其他部门的同事聊聊天啊,吃吃饭啊,看看电影啊,还经常为上了年纪的同事沏茶,买早点,下班后也不忙着回家,而是帮助别人整理公司的内部资料,有时还陪同事去工地。久而久之,石博在公司里成了很受喜欢的人,公司的同事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什么事情也爱跟他倾诉。

年终的时候,公司要评选年度优秀青年骨干,同事们都喜欢石博,因此他以最高票数得到了这个称号,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而杨锐的票数寥寥可数。他平时不怎么和同事沟通,也不和同事交朋友,同事们很少了解他,因此也没有把票投给他。

后来,石博深受老板的器重不断地升迁,而杨锐却依然如故,不仅没有升迁,还面临着被解雇的危险。

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下展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显露出英雄本色让大家心服口服,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可比较的局面。因此,一个聪明的下属应多在公共场合下表现自己,以此换取领导的垂青。如果只闷头做自己手里的那份活,在众人眼里难免就有“太孤僻”“不合群”之嫌,被边缘化也就是逃脱不了的结果了。

当然,“曝光”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过于扎眼,免得招受众人的谴责,而且“曝光”的次数也不宜过频过多。如果你不分场合,哪里热闹哪里钻,人们再也不觉得你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只会骂你爱出风头。因此,你应当为自己留一些绝招,待重要的场合再“曝光”,这样人们就会对你偶尔展露的那些新鲜的才华大加赞赏,并愿意将大事托付于你。

马尔科姆·福布斯在和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建立密切联系之前,虽然已经是杂志出版界里响当当的人物,但他的知名度如果和超级巨星比较起来,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再怎么有名的杂志大亨,圈外人知道的也还是不多。而伊丽莎白·泰勒曾两次荣获奥斯卡奖,她本人也被称为“好莱坞的常青树”。

马尔科姆认识泰勒后,为她和她所致力的艾滋病防治运动投入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在他70岁寿诞时,他要连本带利地收回投资了。

在这场耗资二三百万美元的超豪华晚宴上,泰勒以女主人的身份出现,从而成为宴会上最闪亮的明星。这次宴会在摩洛哥皇宫举办,共有800多名工商巨子和政要显贵参加。出席宴会的名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如巴巴拉·华特丝、亨利·基辛格、李·艾柯卡以及来自石油世家的哥登·盖堤、大都会传播企业的克鲁吉、英国出版王国的麦克斯韦尔、英国企业界霸主詹姆斯·高史密斯等;另一种贵宾则是《福布斯》杂志出版企业的衣食父母,包括美国信托公司的丹尼尔、20世纪福斯特公司的巴端·泰勒、国际纸业的乔吉斯、西屋公司的马如斯、丰田公司的东乡原、福特公司的哈洛·波林、通用公司的罗杰·史密期等。

这些世界上响当当的大人物,可以说是马尔科姆最宝贵的收藏品。他们的展出,不断为马尔科姆带来名望和利润。

而好莱坞巨星泰勒小姐以女主人的身份出现,更为这次达官贵人云集的宴会增添了风采。

马尔科姆大肆铺张,却能够免遭批评,原因之一是宴会与其说是为了社交,倒不如说是为了做生意—那可是新闻界与广告界的联合大会。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客人”其实都等于在出公差。而作为这次“热局”的组织者,马尔科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许你还并不具备组织和安排宏大场面的能力,那么,你可以尽量想办法参与其中,沾一沾“热局”上的“热力”,说不定对于你的事业,这就是一个重要契机。

“借局”行船,你才可能走得更快更远

如何创建关系网,是现在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一个人一生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比以前更新鲜、更复杂,变化也更快。这就要求人们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灵活,更快地去适应社会,动用更多的心思和手段去经营周围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就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资源,为你出人头地、走向事业的顶峰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处理不好,则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大的障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连我们熟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说过“高接触和高科技同样重要”,和更多的人沟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阿珍是学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后分在一家小企业做财务出纳。有一次,她随一个好友去外面吃饭,无意中结识了好友的朋友何军。得知何军是一家大企业的财务主管后,凭借着自己的真诚和聪慧,阿珍和何军成了朋友。

之后,阿珍在节假日总是很得体地给何军的手机上发去一段祝福的话语。果然,阿珍通过何军又结识了更多懂财务的人,阿珍同样让何军的朋友又变成了她的朋友。后来,何军的一个朋友获知自己所在单位的下属企业正缺一位会计,他赶紧通知阿珍,阿珍运用朋友的关系获得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人的资源是要排在首位的,在一个朋友圈子里,大家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朋友关系已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事实上,那些精通人情世故,在社会上左右逢源的人,都比一般人的眼光更为敏锐,他们都深切地懂得“关系”千金不换的道理。

风靡一时的官场小说《驻京办主任》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东州市地产商陈富忠在北京花园酒店宴请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陈富忠满脸堆笑地为丁能通斟满了酒,开门见山地说:“能通,大哥遇到坎了,你只要伸把手大哥就有救,大哥是义气人,你心里最清楚,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原来,陈富忠在中山路正与港商合作开发五星级酒店,资金一直很紧张。他求贾市长批了三个亿的贷款,可是东州市建行中山支行行长段玉芬迟迟卡着不贷,陈富忠知道丁能通跟段玉芬是大学同学,并且彼此关系不错,就想让丁能通去疏通这个路子。

听说是这件事,丁能通有些犯难了。

这时,陈富忠递过来一张信用卡。

“能通,这是大哥的一点儿意思,整十个,别嫌少。”

丁能通却不是有钩就上的人,他提出了这样一个交换方案:这个忙可以帮,钱却不能要。他让陈富忠推荐几位对投资酒店感兴趣的港商给自己认识。

陈富忠立即就明白了丁能通这是要招商引资,进行一次大运作。于是,他答应将正与自己公司合作的港商—东南亚一带有名的大投资家黄翰晨介绍给丁能通,结果这顿饭吃得皆大欢喜。

丁能通是明白人,对于有些烫手的钱,他从来都不会动心。他认为,赚钱靠的是智慧,不靠受贿。而且,再多的钱也有花尽的一天,而从“关系”里可以创造的财富却是不可估量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自己所用,拉动东州的经济发展,增加自己的事业筹码,这才是他的追求。

“关系”是一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虽不能像珠宝店里的黄金珠宝一样明码标价,但黄金珠宝却与“关系”的含金量不可相提并论。不要金钱要“关系”,绝对是一种既安全又聪明的抉择。善于与别人交换人脉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拥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人脉关系网络。

要想创业成功,不是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创业者所必需的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个部分:内部资源即是创业者的个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知识技能,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不过这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个人;外部资源则是指人际关系资源的创立,也是创业者构建人际网络和社会网络的一个能力。当一个创业者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全都齐备时,他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一个人充实内部资源,靠的是自己的积累与修炼;充实外部资源,考验的是他的定力、耐力和借风行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