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25

第25章 制服日本 由于“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纠纷不断…… (1)

1.钓鱼岛,亚洲的“楔子”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特认为,在亚洲,美国是代表现状的强国,而中国正在影响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但是,该假设颠倒了这两个国家在这个动荡时代的角色。中国可以安于现状,平稳发展,其财富、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长。正如一位中国分析人士所说:作为中国崛起的后果之一,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站在战略十字路口上。

由此,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扶持日本,将美日同盟视作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将日本视为其制衡亚洲的最重要的战略棋子。然而,美国又信不过日本,尤其不希望看到日本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得到提升,日本2005年的“入常”之梦最后却被美国给打碎便是一例。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曾阐述过一种观点,即“真正困扰盟国并使盟国走向分崩离析的真正原因是,各方因在面对同一目标而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法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和日本无疑就面对这种两难情况。因此,日本的办法就是加强自身的力量,以获取亚洲地区话语权。但对美国而言,其不希望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在亚洲的崛起,而是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崛起。因此,在美国看来,日本与中国任何一国的崛起都是同样可怕的。

美国的做派自然免不掉会招来相应的“回报”。例如,2009年8月,日本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便提出与美“对等外交”的口号,加快“脱美入亚”进程。甚至还想借民意力量逼走美国在冲绳的普天间空军基地。尽管日本鉴于各方面压力向美国放了软话,美日同盟也不至于就此破裂,但二者的裂痕却已更加彰显。日本前首相鸠山在辞职演讲中提到,“我经常被称作外星人,因为我向国民所说的都是未来5年、10年、20年后的情形。新日本的时代会到来,东亚共同体的时代也肯定会到来”。其实,人们从鸠山辞职中,确实可以一窥日本新时代的端倪。美国民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菊与刀》一书中指出,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耻感文化”,即人的行为依靠外部约束力来监督,行为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但日本首相碰到不利局面就一走了之,看似用牺牲职位给民众一个交代,可这种逃避式的做法却是缺少斗志的体现,影响日本的士气和发展。

事实上,在日美同盟中,日本并不掌握主动权。在日俄发生领土争端时,美国公开声称,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不适用美日安保条约。而在钓鱼岛,美国又是另一种说法。

因为钓鱼岛事件、北方四岛事件等,日本陷入了越来越被动的外交局面。除了和中国、俄罗斯之外,日本和韩国之间也有独岛(日本称竹岛)的主权之争。日本在东亚地区有两种政策路线选择,一种是迎合美国、作为美国操纵东亚的工具;另一种是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这是日本面临的选择。

早在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监督下起草了“和平宪法”,其中第九条规定: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此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而钓鱼岛问题实际上是美国对中日关系埋下的一个“楔子”。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时将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并交给了日本,美国的这个策略是非常“高明”的,中日两国走得太近对美国不利,所以它要在中日之间留下一颗争端的火种。

钓鱼岛问题的走向,一直就在美国控制之下,说得确切一点,美国即可以通过部署或唆使相关人员引起双方保钓冲突事件的发生,从而在中日间制造争端,挑唆中日开战,从而达到代理人战争的目的。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中国的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名称也是最先出现于中国明代的典籍中。就连日本在1783年出版的地图也标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将台湾岛以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割让于日本。但根据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宣言,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必须在战后予以归还。1945年7月,中、英、美三国在日本投降前夕发表“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土以内。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开始争霸,美国开始修正其亚太战略,将琉球群岛作为其西太平洋战略基地之一。在此战略指导下,美国拒绝了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要求归还琉球的合理要求,将琉球群岛划为自己的托管领地。

为了对付前苏联和中国,1971年6月,美国同日本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同时划归日本。中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中国台湾更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面对各方的强烈反应,美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立场,表示不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美国地缘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认为,中-日连成轴心可能会带来一种在地理上比较有限、但潜在后果却更为深远的挑战。这个轴心可能在美国失去在远东的地位和日本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根本改变之后出现。联盟将把两个有非常巨大生产能力的民族连接在一起,并可能利用某种形式的“亚洲主义”作为联合反美的学说。但有远见的美国远东政策肯定能够阻止这种联盟的出现事实表明,美国的“楔子”策略确实起到了期待的效果。数十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摩擦不断,钓鱼岛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用代理人拖住中国,就会有效遏制住中国的发展,并在为美国赢得大量战略机遇和国家利益,二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看不见的手

自20世纪以来,扑朔迷离的中日关系的背后,总有美国的阴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一场发端于美国席卷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为起点。1939年,德国在欧洲发动全面战争,美国奉行中立主义,并向包括日本和德国在内的参战国倾销战略物资。日本资源匮乏,发动战争的原料全靠进口,如对日实行禁运,日本毫无能力发动战争,据统计资料:1937年日本进口军用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占92%,汽车及零件占91%,石油及原油制品占60%,废钢铁占58%,生铁占41%。1938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军用物资,92%是从美国进口的。

美国作家齐尔格在《杜邦在尼龙幕后》一书中,揭露了美国总统胡佛、美国军火财团对日本的支持。齐尔格提到:日本军人也从杜邦公司纯粹正规的商业道德观中得益。胡佛总统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他们在1931年入侵满洲……他宣称:“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们与它的友谊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由于自己的政府表现出这种态度,所以杜邦家族在那一年和日本签订了有利可图的协定并不令人惊奇。美国不仅继续纵容日本侵略扩张,向日本提供军火及装备,“美国并向日本军需工业大量投资,帮助日本建立起现代化军事工业,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进一步现代化”。

因为美国等的纵容,日本侵华更加放肆,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1937年9月14日,美国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出口。这一政策看上去很中立公平,不用美国船只为交战任一方的运输服务。但其背景是,日本海军已掌握中日间海域的制海权,日本船只可从美国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及其他战略物资能畅通无阻。而无制海权的中国即使在美国买了武器装备,也没办法运回去,除非寄希望能躲过日本舰只拦截。事实上,美国的这种政策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封锁,1937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15亿美元物资,下半年进口额就下降到0.73亿美元,1938年下降得更多。

美国始终认为前苏联是最大的威胁,对日本军队将以更大规模入侵前苏联存有很大幻想。1940年7月16日,美国政府发言人声称,门罗主义也可能适用于亚洲。门罗主义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实际上是美国的美洲,其他洲的国家不能干涉美洲事务。门罗主义适用于亚洲,就暗示美国不干预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直到1941年12月6日,美国还与日本签署了和平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并同意继续向日本输送战略物资。

美国很希望日本北进前苏联,而日本却在权衡是北进,还是南进。日本很想进攻前苏联,但形势突变。日本关东军在诺门罕战争的惨败,给日本进攻前苏联的想法浇了一盆冷水。前苏联工业的增强、前苏联远东军队的威力,和英法荷在西欧战场的惨败,其亚洲地位极其虚弱形成巨大反差。日本认为,北攻比南进风险大得多,如果此时向南洋推进,英法荷没有能力给日本造成较大困难。

日本害怕北面的前苏联,害怕在西方(欧洲)未受牵制的苏军威力,因此不敢从东北调动大批关东军南下,对英美发动大规模战争,这也犹如日本在关内侵略行动遇到很大困难,关东军也不敢调入关内支援一样。因此可以说,前苏联虽然未对日宣战,但却是牵制日本侵略的重要因素。最后,日本只能在德国进攻前苏联,日本认为前苏联军队被欧洲战事牵制之时才向南推进。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大本营联络会议多次讨论日本对此的立场和应采取的政策。力主避免和美国开战的日本外相松岗,坚持马上进攻前苏联。但是,松岗的观点未能得到军方支持。军方认为,前苏联在远东驻有大量兵力。日本军方根据哈拉哈河战役的经验认为,由于德国对前苏联进攻的牵制,前苏联无能力在亚洲主动攻击日本军队,但从抵抗日本军队进攻的能力来看,苏军仍远强于南洋的英美军队。

另外,日本统治集团中的多数人认为,即使能占领前苏联远东部分,也不能保证日本取得所需的原料,日本所需的战略原料——石油、有色金属、橡胶等都在东南亚地区。日本如陷入对苏战争后,就会更依赖美英,因为它们控制着这些原料的产地。而苏军受德军牵制,法国投降、荷兰被占领,英国也陷入欧洲战场而无力东顾,现在正是占领东南亚的英法荷属殖民地,由日本直接控制所需原料资源,摆脱在原料供应上受制于人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因此,日本御前会议宣布了“加速南进”的政策。

美国这时才知道,自己企图通过纵容支持日本使日本北进的战略失败了。昔日自己培养的对象开始反目,日本利用德国横扫欧洲的有利时机,开始大举南进,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美国历史学家米勒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写道:“日本多年来一直利用从美国得到的物资建立海军和陆军,当它们的作战计划完成时,它就用这些东西反过来对准我们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