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28

第28章 制服日本 由于“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纠纷不断…… (4)

1988~1990年的3年间,大阪、名古屋的地价,在住宅地皮公开价格上分别暴涨了2.2倍和1.6倍。许多人认为,日本房地产的泡沫始于东京原宿表参道土地价格的暴涨。表参道曾经只是一条昏暗幽静的小路,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这儿逐渐发展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在此之前,原宿表参道的地价为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300万日元,但到80年代末,一坪已上涨至数千万日元。其原理为,日本投资者A把1平方米土地出售给日本投资者B,而交易利润跟着地价上涨了100%,在一年内做成这笔交易,那么日本这块土地的年GDP增长100%。此后,连续十年如此,最后日本投资者Y把这块土地出售给日本投资者Z。此刻,这块土地增值1000倍。日本有关这块土地的年GDP增长了1000倍,这就是虚拟生产。这种虚拟利润却可以变成现实中的美酒、鲜花、汽车、别墅。问题是这钱从哪里来?答案是——来自对未来的预期。任何商品,如果炒作和交易本身成为利润的第一来源的话,那么这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就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式的赌博。

美国学者安德鲁·戈登认为,1990年是日本与全球历史的一个断限时间。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人手中的日元资产价值猛涨,助长了全社会虚假的繁荣现象。1990年,日本人均GNP和资产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净收入国、头号债权大国和金融大国,“日本人开始升起了走向全世界和买下全世界的万丈豪情”。他们将其巨额海外投资转向美国国债和房地产!

日本人天生有投资不动产的嗜好。根据日本国内的投资经验,房地产等不动产只涨不跌,增值潜力最大。因此,从1986年开始,日本在全球大量投资不动产,主要选择了房地产投资,并且把投资重点放在全球经济中心的美国。鉴于日本已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有的日本人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解决日美巨额债务问题的方法:把美国加利福尼亚卖给日本怎么样?加州离日本最近,亚裔居民最多,与日本贸易和投资往来也最多。日本六大银行在加州都有分支机构,日本在加州的银行已得到加州2000亿美元银行存款的13%,排名第五到第十的加州银行都归属日本所有。所以,加州已成为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何不把加州买下来呢?

日本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几大中心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和夏威夷,投资对象主要是房地产。日本人在风景优美的夏威夷大量购买土地,购买或兴建宾馆、高档住宅等休闲娱乐设施,由于日本资金大量涌入,使夏威夷的地价飞涨。在纽约和洛杉矶,日本人购买土地,收购高档办公大楼,推动了这两地房地产价格上升。

1987年,日本的银行占世界所有跨国银行资产的35%,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足以让任何美国人害怕。在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10家大银行中,有7家属于日本。以日元计算,日本的资产自1983年以来增长了80%,以贬值的美元计算,增长了200%。日本的银行拥有加利福尼亚州储蓄额的15%。在世界主要国际银行中心——伦敦,日本的银行拥有所有非英镑贷款的36%。

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上涨3倍。在1988年,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1989年股市顶峰时,股票市场总市值是GDP的1.3倍。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了有百年历史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88年中期,前者已超过后者50%。在东京证券市场上排名第一的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市值有时竟超过西德证券市场所有股票的总市值。这令美国人感到不可思议。在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越来越高,平均已高达60倍,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远高于60倍。而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和英国伦敦股票的市盈率一直在11~18倍之间。

1989年9月,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高价买下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后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则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三菱公司购买了洛克菲勒财团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为了避免美国舆论冲击,三菱集团与洛克菲勒集团签订了“购买80%股份的秘密协议”。在夏威夷,每到旅游旺季,饭店里的常客大约有一半是日本人。还有一位从日本来的亿万富翁在一年之间就投入1.5亿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78套房子。然而,实际上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时期,房地产价格过度膨胀,美国的投机家纷纷抛售。日本只是顺利地接过了美国的经济泡沫而已。其实,从事后的反思来看,日本在1986~1989年期间对美国和欧洲的巨额不动产投资都是很失败的。根据测算,这几年日本向美国不动产投资的损失率在50%以上。

虽然日本人均GNP和资产超过了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超过了美国。实际上,日本国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反而有所下降。与日本人“购买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资产膨胀,地价高涨,在本土购买住宅对日本普通老百姓而言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进口壁垒和流通机构的竞争阻碍,扩大了国内外价格差别。此外,劳动时间过长这种现象仍没有改变,过度劳累致死已成为现代日本一大社会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底达到顶峰。日本政府认识到土地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便决定捅破泡沫,开始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来阻止银行向投机者贷款。1989年11月25日,日本银行将贴现率提高到4.25%,1990年8月再次提高到6%,宣告了金融缓和时代的终结。霎时如晴天霹雳一般,日经平均股价从1989年12月至1990年1月的3.8万日元暴跌为1990年2月至4月的2.9万日元,日本陷入债券、股票和日元一齐暴跌的“三重疲软”之中。这个时候,土地价格的“泡沫”也开始破灭。自1990年4月开始,日本土地价格开始了漫长的跌势。到2002年,与1990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下跌了约80%,与日本股票市场的跌幅相近,基本回到了20年前的价格水平。其中尤以1991~1992年的跌幅最大,1992年3月与1991年3月相比,跌幅高达20以上,1995年以后,每年的跌幅维持在10%上下。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许多人因偿还不了债务而自杀。日本50岁左右的“工薪族”的状况尤其可怜。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借钱买的房子,但泡沫经济崩溃后,房子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即使将房子卖了也只能偿还半数借款。另外,这些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的价格也降低了2/3。由于经济零增长,不但工资得不到提高,他们还得面临“失业”的压力。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软着陆产生了不良贷款危机和对整个银行体系无法清偿的威胁,整个日本金融业都躺在坏账上,政府失去了对金融的主导,成了一个空架子。日本大量私有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都被“金融泡沫”搞得资不抵债,大量资金在经济泡沫中流失了。包括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信贷银行、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日本东邦生命保险、第百生命保险、大正生命保险、第一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千代田生命保险公司、协荣生命保险公司等相继破产或被政府接收。日本经济随之进入长达10年之久的衰退之中,至今仍没有恢复。日本人称此10年为“失去的10年”。

“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加速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日元升值最大的负面影响即体现在日本的实体经济上,尤其是对这个依靠“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日本政府采用了一个制度性抵制策略,就是从广场会议以后,日本开始不停地更换首相,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制度性的问题:每一个首相都会同意美国金融专家的建议,但美国也要给日本新首相熟悉工作的时间。但一个又一个日本首相不停地更换,最短的只有两个月,表面上看理由无外乎选举因素和派系斗争。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将日元升值后出现的异常现象定义为“日元升值综合征”。他认为,日美两国出现贸易摩擦时,美国政府对日元强制升值压力,最终扭曲了日本资源分配。日元升值综合征是导致日本经济1986~1987年和1993~1995年两次衰退的决定性因素。

日本之所以要屈从于美国,一方面是由于在国家主权上美国对日本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而美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从经济上说日本也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日元的每次升值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是,日本人的账面财富增加,同时,由于日本的进出口均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使日本在进口原材料和石油等方面节省了大量外汇,同时还使日本的国内总产值以美元计价相应增加,包括其GDP也迅速接近美国,海外资产及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日本政府正是看到了上述这些利益,才在广场会议上最终做出了让步。最终,泡沫经济“结束”,日本所有金融机构都是在美元式的“货币数字魔术”和纯政府干预下勉强开门营业,由于经济政策的失控,引发了日元升值综合征,给日本经济造成了致命打击。

自1971~1991年的20年间,从日元持续并缓慢升值的结果来看,“广场协议”后,并没有使美国减少贸易赤字,反而增加了。仅仅到了广场会议(即:日元被迫升值)后的第二年(1987年),日美贸易顺差已高达598亿美元之巨,是日本开始汇率调整前一年(1969年)统计数字的38.3倍。

把1971年2月日元汇率调整前的日美顺差15.6亿美元/年和广场会议后的1991年的1024亿美元/年相比较,可以得出一组数字。日元升值前后的日美贸易顺差之比为:1比60,即:日美1969年的年贸易顺差只是1991年日美贸易顺差的1.5%。也就是说:1969年的日美贸易年顺差还没有日元升值10年后一个星期的日美贸易顺差数字大。

由此,美国是在故意制造贸易赤字,要说20年时间中的美国总统都不了解贸易赤字激增的趋势,那是不真实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泡沫经济炒作虚拟案例。

在此之后,为了应对经济困境,1992年当时的宫泽喜一内阁首次实施1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对策,通过补贴大型企业来拉动经济,而这样的代价就是大量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其后历任内阁纷纷效仿一直延续至今,积极财政政策俨然是日本内阁对付经济顽症的“祖传秘方”。但是,这1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花光了日本政府的所有积蓄。至今,日本的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总和大致为日本GDP的130%,而现在新的经济计划里债务依旧有扩大的趋势,从桥本到小泉四任首相实施六个振兴计划,小泉已经开始动用日本邮政银行——世界上最庞大的金融机构,也是日本最后的家底,日本政府必须要在邮政银行消耗完之前为日本找到新的经济发展之路……日本已经做到了极致。

日本“泡沫经济已经结束”说法本身就是个谎言,泡沫经济就是虚拟经济本身。日本金融机构的资金都投入了股市、房地产、期货的虚拟生产中,实际日本投资者是在“做多头”,而“美国”则是在“做空头”。问题在于:华尔街主导的虚拟经济比这要厉害得多——当然人们实际在进行“日经股指期货”一类纯粹的赌博。杠杆倍率最少也在20倍,也就是说:决定赢利和损失倍数的“弹性系数”乘以股价差额后,所得出的数字,才是日本泡沫经济中损失的真正数字——66200000亿日元。